仲春時節,在湖南省隆回縣白水洞村,花瑤族鄉親們團團包圍富硒水稻種植戶李修祥,爭搶種植富硒水稻的7個名額。
而1年前,扶貧干部們幾番上門動員,最后通過眾籌出資,并承諾實產實銷,才有33戶村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種植了57畝富硒水稻。
從別人出資“請著種”,到自己掏錢“搶著種”,掛職隆回縣委常委、副縣長的湖南大學干部李飛龍用了個時髦的詞語??獲得感。
隆回是湖南大學定點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全縣人均GDP不及全國水平的1/4。2015年初,湖南大學來到白水洞村開展駐村幫扶時,全村本地就業人均年純收入不足1700元。
通過走家串戶的調研,扶貧小組發現,白水洞村地處有“小西藏”之稱的虎形山上,海思而學,氣溫低,日照長,適宜水稻生長,土壤也富含硒元素。
“硒補得過多會造成硒中毒,必須因地制宜研制出一種符合水稻吸收要求的肥料加以調控。”湖南大學專門從事膳食補硒研究的化工學院退休教授劉覺民說。
經過多次實驗,“量身訂制”的有機富硒葉面肥技術誕生了。這種肥料不僅能夠增加水稻的畝產量,而且能使大米有機硒含量準確可控,有益于人體健康。
同時,針對高寒地區的“兩病三蟲”,湖南大學生物學院譚鐘揚副教授研究出了一套環保的靶向防治方案,并配制出了藥物。
“白水洞還處于農耕經濟狀態,此前的主要產業金銀花遭遇市場波動后,村民們損失慘重,對種植經濟作物心有余悸。”掛職村支部第一書記的湖南大學干部曹?說。
面對村民的顧慮,湖南大學早有準備和規劃:一是在種植初期采取眾籌模式,訂單式生產;二是發揮本校的學科專業優勢,積極開拓培育銷售市場,在品牌形成、銷售市場豐滿之后,再將產業鏈條交給村民運作。
湖南大學各相關專業也開始為富硒米加緊“造勢”:設計藝術學院請來了著名奢侈品牌愛馬仕的設計師,共同設計了“花瑤花”包裝;計算機專業負責打造電商平臺……
去年,白水洞村首批試種的富硒水稻不僅產量大豐收,而且賣出了肉價錢,由過去的兩元一斤飆升至現在的十多元一斤。“今年我要把自家的田全都種上富硒稻。”村民李修祥難掩興奮。
“富硒米只是‘定制農業+生態旅游’扶貧思路中的一種探索。未來,隨著互聯網+下定制平臺的完善,白水洞村還會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花瑤民俗文化等各種區域生產模式。”李飛龍說。
結合當地特色,湖南大學幫助白水洞村修復了清代道光年間修建的水碾磨坊,設計打造了梯田、民居、石仙魚、千年石棺等10多處旅游景點,邀請專業人士為村民開展民俗表演、接待禮儀培訓,還把花瑤風情帶到了意大利米蘭第42屆世博會。
這個一年接待不到50人次的偏僻小山村,2015年接待游客超過了1萬人次。現在,村里沒有閑人,當導游、民俗表演、繡工,大家每天忙碌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