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李巖松副教授帶領的“獎賞和社會決策神經機制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探索競爭性社會情境對兒童風險決策行為影響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于實驗心理學學科國際頂尖雜志《實驗心理學雜志·總論》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該刊物是美國心理學學會旗下的百年刊物(1916-2016),在傳統(tǒng)心理學領域影響極大,我國至今僅在該雜志上發(fā)表過幾篇文章。該成果完全由我國研究者獨立完成,文章的通訊作者李巖松副教授是南京大學第三批高水平人才計劃“登峰人才”入選者。
近年來,南京大學在傳統(tǒng)心理學學科領域的科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李巖松副教授帶領的獎賞和社會決策神經機制研究團隊通過發(fā)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的多個研究視角,并結合最新的腦成像研究技術(功能核磁共振,腦電記錄,經顱磁刺激和心理藥理學等),研究正常人和心理疾病病人 (精神分裂癥和自閉癥等) 社會行為的認知和神經機制,重點關注人的獎賞和社會決策行為。此次發(fā)表的關于社會競爭情景對兒童風險決策行為影響的研究,是該團隊及其合作者在該領域前期系列工作的重要推進和突破。
近期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更喜歡冒險,并且在整個童年時期,兒童的風險偏好行為呈遞增趨勢。在人類社會,個體長期處于群體環(huán)境中,因此群體環(huán)境對于個體行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對兒童期的孩子。由于兒童期是個體各種行為發(fā)展的最關鍵時期之一,探索群體情景對于兒童行為發(fā)展的影響就顯得十分重要。鑒于此,此次發(fā)表的工作集中在探索群體競爭情境對兒童風險偏好行為的影響上。該研究以組間競爭為變量,通過“挖乒乓球”游戲操縱兒童們的組間競爭,利用行為經濟學的游戲評估組間偏見的形成測量兒童的風險偏好行為。研究結果表明,經歷組間競爭的兒童,比沒有經歷組間競爭的兒童更加不愿意做冒險行為。而在經歷組間競爭的兒童中,競爭失敗的兒童更加不愿意去做冒險行為。對于經歷組間競爭并獲勝的兒童,他們的組內平等主義取向與風險偏好程度呈正相關。因此,此次研究系統(tǒng)揭示了群體競爭情境對于兒童風險偏好行為影響的機制,為后續(xù)更加深入探索相關問題打下了十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