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點關于霧霾治理政策,全國兩會熱點關于霧霾提案解讀
中國經濟今年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長?霧霾治理何時才能取得實質性成效?反腐高壓如何保持?什么樣的政協委員不及格?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或援引數字,或講述故事,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首秀”。其間關于中國經濟“鶴立雞群”、霧霾治理更需“積跬步,至千里”等相關表述,引發外界關注。
要有火燒眉毛的緊迫感,更要有“積跬步,至千里”的理性和耐心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到了備受各界關注的霧霾話題,表示“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空氣質量好于往年,但很多人發現生活當中可能沒有很明顯的感受到空氣質量的顯著改善”,并進一步詢問霧霾治理何時才能取得實質性成效。
“統計數據確實告訴我們,總體情況是在向好的方向變化。”王國慶表示,自己為此請教了權威人士,解釋是:北京去年前10個月情況不錯,達標天數同比增加了31天,可后兩個月情況糟糕,同比減少了17天,所以2015年北京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增加了14天。
在王國慶看來,空氣污染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所以,鐵腕治污既要有火燒眉毛的緊迫感,更要有“積跬步,至千里”的理性和耐心。因為污染不是一天形成的,治理也不可能一下子見成效。治理霧霾是一場持久戰,更是一場人民戰爭。
王國慶認為,治理霧霾還是強調要在三個層面上共同發力:在政府層面,在政策導向上要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要轉變發展方式;在企業層面,在生產中要堅持文明、環境友好型生產,轉變生產方式;在公眾層面,要提倡低碳生活、綠色出行,轉變生活方式。
“相信經過全社會共同的不懈努力,‘白天藍天白云,夜晚繁星閃爍’的常態化不會遙遠。”他說。
“越是敏感問題,越要想辦法說清楚。”
王國慶首次以發言人身份登上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新聞發布臺,但是,從事媒體行業及新聞相關工作近40年、63歲的他,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聞老兵”。
王國慶是江蘇無錫人,1975年,從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后,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對外部英語組翻譯。1976年,他留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1978年4月后,王國慶相繼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部編輯、副組長、組長、英語部副主任、駐美國華盛頓首席記者、臺長助理、副臺長等。
2000年11月后,王國慶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2013年6月不再擔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同年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據新華社報道,為了首場發布會,王國慶已準備一個多月,經常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已收集1400多個問題,聽取60多個部門介紹情況。
報道稱,這位記者出身的發言人坦言,他不怕敏感問題,“越是敏感問題,越要想辦法說清楚。只要不影響國家安全和大局,一些問題為什么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