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發展和兩孩時代的開啟,加劇了年輕父母的育兒焦慮,讓孩子從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的心愿。家長對教育的痛快投入,讓市場上一大批早教機構,不論資質如何都生源不錯甚至生意火爆。但在一些人看來,孩子成長有其規律,有些早教過猶不及。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999名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5%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教很有必要。不管學什么,92.1%的受訪家長都拒絕“放羊”式培養。
61.2%受訪家長最擔心早教機構師資質量
本次調查中,被訪家長的孩子年齡分布為,0~5歲占50.3%,6~12歲占29.7%,12~15歲占8.4%,15~18歲占4.2%,還有7.5%的受訪家長孩子年齡在18歲以上。早教主要針對的是0~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
調查揭示,52.7%的受訪家長讓孩子參加了一些早教機構的課程或活動,42.3%的受訪者家長表示沒有,還有5.0%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對于這些早教課程或機構,61.2%的受訪家長最擔心教師、教練的資質難以分辨,58.0%的受訪家長發現這些機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57.5%的受訪家長則指出它們收費過高、言過其實,36.2%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教市場存在各種忽悠。不過,也有15.2%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教課程和機構理念新穎、效果很好,9.4%的受訪家長認為它們對孩子幫助很大。
在北京工作的程實是一名兩歲孩子的父親,每周去早教機構聚集的藍色港灣上課,是他們夫婦的必修課。“有教初生兒游泳的‘水教育’‘腦力課’,還有面向家長的育兒課程,一套課程要96個課時,每個課時45分鐘,總共要1.6萬元,非常昂貴”。
在程實看來,如果課程真正科學、有效,家長還是愿意掏錢。“問題在于,很多早教機構都在‘英語’和‘課程名字’上搞噱頭,實際無非就是領著做游戲,并不能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科學計劃。而且,我發現有些培育和學習,比如,認識植物、接觸家務等,其實最應該在家里完成,無奈年輕父母大多沒有這個精力”。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為什么很多家庭熱衷早教呢?
調查中,62.2%的受訪家長坦言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52.0%的受訪家長認為城市里競爭日趨激烈,34.8%的受訪家長剖析是自身焦慮對孩子的轉移,29.6%的受訪家長指出是囿于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28.7%的受訪家長是希望孩子上學后能輕松點。
其他原因還有:孩子自身興趣廣泛(28.4%),相信一些早教機構宣傳(22.4%),家長沒能力教孩子(18.9%)等。
在吉林一所專科學校任教的陳冬梅(化名)老師認為,很多家長會熱衷攀比,一方面在于,在當前社會沒有賦予普通人足夠的尊嚴,結果人人都覺得“人上人”才是好的。據她講述,身邊很多孩子“有出息”的同事,都感慨子女“沒有童年”,“但大家普遍認為,用童年換取孩子的好成績、好工作,雖然有遺憾,但長了正經本事,值”。另一方面,大家逐漸認為,孩子是可以培養和塑造的。不能像上一代人一樣,把小孩子當成“無知小兒”來對待。陳冬梅發現,身邊人都覺得讓小孩合理掌握一些能力,是一件大好事。
越是身處大城市的家長,越認為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早教
對孩子進行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56.5%的受訪家長認為很有必要,23.0%的受訪者認為沒必要,還有20.6%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進一步分析發現,認為有必要進行早教的家長中,61.5%來自北上廣深,57.1%來自二線城市,50.4%來自三四線城市,41.3%來自縣鎮村。越是身處大城市的家長,越認為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早教。
當引入受訪家長的“學歷”因素時,認為有必要進行早教的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大學本科或大學專科(58.1%)、研究生及以上(54.7%)、初中及以下(50.0%)、高中或中專(45.2%)。
在北京師范大學做行政工作的李琴(化名)的寶寶最近剛50天,她認為早教很有必要。“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其規律,都需要科學指引。有關他的一切我都要從頭學起。從他剛出生,我就被告知應該著手鍛煉他的行動能力,等再長大一些,我認為最應培養他情感、人文上的能力。”李琴認為,早教只是需要把握好度,避免將小學教育提前化。
調查中,92.1%的受訪家長拒絕讓孩子什么都不學的“放羊”式成長。那么,在家長眼里,孩子在0~5歲時最應該學習什么呢?
調查顯示,55.7%的受訪家長認為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是最主要的,43.6%的受訪家長希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43.0%的受訪家長希望能把好品質培養起來,40.6%的受訪家長認為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很重要,40.1%的受訪家長認為要注意培養孩子情商。
而知識類學習如英語、數學(28.9%),和藝術類學習如鋼琴、舞蹈(28.0%)則被排在了最后,選擇比例都不到1/3。
更進一步,在孩子低幼階段,尤其在0~3歲時就灌輸知識的早教方式,43.2%的受訪家長認為沒有必要,31.1%的受訪家長覺得不好說。
陳冬梅的獨子已經長大成人,她回憶,當年沒有經驗,就借鑒了一本叫做《早期教育與天才》的書。“我的經驗告訴我,孩子小時候要通過折紙、玩具來鍛煉動手能力;通過背誦經典,閱讀書籍來培養人文情懷;通過介紹科學培養探索精神;通過學習音樂、繪畫來培養審美能力”。
她解釋,所有東西都讓孩子嘗試的目的,是從中發現他有突出表現的地方。對此,陳冬梅也有些遺憾:“我當初忽視了他科學方面的培養,讓他長大后偏重文科;偏重了思考上的引導,長大后體育很薄弱。小時候一點點的影響,長大后就是另一番面貌。”
55.4%受訪家長贊成把3~5歲學前階段納入義務教育
調查揭示,51.2%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教和孩子未來的成人成才關系很大,35.3%的受訪家長覺得不好說。
在李琴看來,國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正不斷增加。“現在早期教育開銷巨大,如果能納入義務教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也相信國家最終會將早期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但是我認為,國家做這件事是需要時間的,金錢的分配、方案的制定,都不能一蹴而就”。
考慮到家長在孩子低齡階段時間和能力上的不足,以及早教市場的不規范,有人建議把3~5歲學前階段納入義務教育,在本次調查中,55.4%的受訪家長對此表示贊同,24.2%的受訪家長不贊同,20.4%的受訪家長也表示一般。
本次參與調查的受訪家長中,35.2%的人來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39.0%的人來自二線城市,20.3%的人來自三四線城市,5.5%的人來自縣鎮村。
本次調查對象的學歷情況為,7.0%的受訪家長為研究生及以上,82.2%的受訪家長為大學本科或大學專科,9.9%的受訪家長為高中或中專,1.0%的受訪家長為初中及以下。(記者 孫震 實習生 馬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