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
●動態調整對高校的支持力度
●啟動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二期工程
本報北京1月15日電(記者鄧暉)“過去的一個時期,我們花了不少時間、精力、財力,建新校區、蓋新大樓、買新設備,擴大規模、爭取項目。這是必要的。但這些終究是外延性的,只是提高質量的必要條件。現在我們要把時間、精力和資源更多地用在內涵建設上,實實在在地把質量作為新時期我國教育工作的主題。”15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新一年的教育工作定調。
繼去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提出一系列改革實舉后,站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國教育此次從更宏大的角度定義教育質量。“世界各國競相聚焦教育競爭力,紛紛制定出臺教育發展規劃,強調教育為未來發展做準備。”袁貴仁直言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全面提升13億人口的人力資源開發水平”,教育系統將牢牢把握提高教育質量的重點任務,加快教育結構調整、抓好教育公平、提升辦學要素水平。
“結構調整是提高質量的主攻方向。”針對近來備受關注的地方本科轉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等問題,袁貴仁透露,為鼓勵有條件的普通本科向應用型轉變,教育部將修改高校設置標準、制定應用型高校標準,“既鼓勵發展綜合性大學,也支持發展小而精、有專業特色的學校”,并“對人才培養進行第三方特別是需求方評價”。在“兩個一流”建設上,鼓勵高校以學科為基礎,強化已有優勢,避免平均用力;政府將重點依據已公開的數據、成果和質量報告,引導高校把功夫放在日常質量提高、一流水平建設上,對其支持力度動態調整、做到“有進有出”,“避免身份固化”。
在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等“短板”上,袁貴仁指出,今年將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在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必須配套建設小區幼兒園;出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意見和攻堅計劃,將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等納入精準脫貧攻堅范圍。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部教育在袁貴仁的發言中依然占有相當大的篇幅。他指出,今年將啟動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二期工程,繼續提高中西部地區高考錄取率,重點大學面向農村貧困地區的定向招生工作比去年再增加1萬人,加大對中西部和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及革命老區的投入力度。(本報記者 鄧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