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部分北京初中生正在參加北京市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資料照片
初,北京各區近百名初中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如約來到北京中科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他們將在這里共同度過2015年秋季學期北京市最后一次初中生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學習體驗的內容是用機械臂搭建太空堡壘,并體驗“3D打印”和“生物醫療”。
除了北京的學生和家長外,此次活動還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40多位來自河北省邯鄲市的校長。目前他們正在北京各區參加“影子工程”培訓學習,調研北京市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是他們此行的一項內容。
河北的校長們在北京調研看到了什么?京冀中小學生未來會不會也像“走親戚”一樣共同開展學習?
好課共品
來自北京四中順義分校初中一年級的楊冬鑫不到9點就來到中科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等待著10點20分的機器人對抗課。此前他已經在中關村中學參加了創新人機交互比試應用實踐課,有了很好的體驗。與楊冬鑫一樣,來自東北師大附中朝陽學校的張子祺也覺得周末花半天來上實踐課“挺值”。
“下學期,中心還將提供衛星、火星車、月球探測、太空城市、航天員心理測評等相關課程,激發學生探究航空航天的興趣。”中科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科教處處長陳驊閩介紹,該中心自2015年10月末開課以來,已經有11000名學生預約中心的課程。
據了解,中科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迄今已經接待七八千名學生。中心根據自身的專業、資源優勢,開發了六大系列課程,10項實踐活動。在課堂上實踐已成北京中小學生親子互動的全新方式。
好資源共享
河北校長們調研的第二站是北京工商大學。在該校化學樓內,幾十名北京中學生正在動手制作洗面奶和面膜。來自順義三中初一(6)班的劉心揚正專注地和同組同學稱量制作洗面奶的原料。
“手上有香味兒,很光滑!”當劉心揚終于用自己制作的洗面奶洗手后,她興奮地說:“看來制作成功了!”
“看到北京的學生能夠接觸這樣專業的知識,真的太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能來體驗一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太需要這種交流了!”來自邯鄲市29中的校長蔡鑫在參觀后感受頗深。
一句“太需要這種交流”道出了前來調研的40多位河北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聲。來自河北省的許多校長都對在場的學生和家長進行了深入“采訪”。邯鄲市永年一中黨委書記李永昌在洗面奶制作現場和北京的同學們互動后說:“希望北京的資源能向我們的學生開放,讓河北的學生也有機會走進北京的科技資源單位,參加科學實踐活動。”
邯鄲市教育局局長賈向榮坦言,邯鄲是我國著名的成語之鄉和紅色老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資源,這些豐富獨特的資源也能夠為北京的孩子們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
推進學生跨地域交流
從2015年秋季學期正式實施的北京市初中開放性實踐活動,截至目前已上線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項目851個,涉及電子與控制、健康與安全、結構與機械、能源與材料、數據與信息和自然與環境等七大類。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自主選課、團體預約和送課到校三種不同方式參加活動。實踐課每個班有一位教師主講,5至6位助教協助教學,大約有30位學生,課程結束后學生需要將學習單上傳到網上,學分將納入中考成績。
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在當日的調研考察中,來自河北的幾十位校長都表達了希望北京此類教育資源向河北中小學生開放的愿望。
“走親戚就是有來有往。”河北校長們同時表示,當地的新農村、大型工礦企業、海港碼頭、歷史文化古城等獨特資源都可以成為北京中小學生走進自然、走向社會的社會大課堂資源基地。
“穿越部門壁壘和資源邊界,為學生提供新的資源和服務。”京冀兩地教育部門負責人一致表示,未來京津冀三地將盡快深入探索建立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大力推進三地學生進行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實現形式,一方面將北京豐富的文化科技等社會大課堂資源向天津、河北學生開放,另一方面,也將天津、河北兩地獨特的地方教育資源向北京中小學生開放,資源的邊界還將繼續向外延伸拓展。 (記者 董城 通訊員 蘇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