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陜西省榆林市幾所城區新建學校采訪,發現了一個“怪”現象:新建校旁邊都會留著一片空地。
在高新區一中,旁邊預留的土地準備新建高新區三小;高新區二幼旁邊已經建成了高新區七小,兩所學校旁邊預留出100畝的空地,準備籌建高新區第三中學;在榆林市第六幼兒園旁邊,建成了榆林市第十四小學……
為什么榆林市在寸土寸金的城區如此“大方”預留教育用地?“高新區是榆林市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急劇增加地區。”高新區教育局局長劉鑫全說,為新城區新建學校時,必須有前瞻性,否則等周邊土地被占滿后就晚了。
榆林市教育局副調研員賀靖介紹說:“榆林市在‘十二五’前的十幾年里,幾乎沒有新建過一所學校,城區最大班額曾達108人。”
曾參與“十二五”教育規劃調研的賀靖告訴記者,1996年之后的14年,全市就沒有召開過教育工作會。2010年常少明擔任榆林市教育局局長后,第一件事就是籌備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
賀靖說,14年沒開過教育工作會,問題積累很多,“市教育局用了一年的時間進行調查、梳理和籌備”。城區入學難、教育投入少、教育氛圍差……一個個關于榆林教育的問題被找了出來。
“有問題,不怕,解決問題就是政府的責任。”常少明說,榆林市委、市政府對此次調研和教育工作會非常重視,時任市長胡志強先后5次聽取市教育局的專題匯報。
2011年6月17日,籌備一年多的榆林市教育工作會如期召開。會上,市委、市政府把城區學校建設納入“百億教育強市工程”,研究制定了《榆林城區學校建設實施方案》,規劃“十二五”期間在榆林城區新建、改擴建4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占地總面積2224余畝。
落實項目用地成為城區學校建設最大難題。2011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部門協調會,加強教育建設用地的統征、儲備、報批和供應工作,采取國有土地劃撥、統征統管等多種形式,統籌解決城區學校建設“征地難”問題。
常少明舉例說:“榆林火車站前面有一塊25畝的土地,可謂是最值錢的土地,原本要給其他部門。按照調查與規劃,這里缺少一所小學,入學矛盾比較集中。”經過多方協商,這里給了市教育局建設榆林市第十七小學,解決了火車站周邊老城區百姓入學難的問題。
3年來,通過合理調整土地統征儲備中群眾留地安置比例,市、縣區政府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中心區域和黃金地段征得38所新建學校建設用地2400多畝,僅支付土地補償費就達3.58億元。
“這既解決了城市建設和教育用地問題,又維護了群眾利益,因此沒有出現一起因征地引發的群體性上訪事件。”常少明告訴記者。 (記者 禹躍昆 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