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宣布從春季學期開始,國家統一確定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含民辦學校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
“這次會議的決定是非常有意義的重大改革,也是五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落實。”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說,城鄉義務教育標準均等化,體現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突破,目前的城市生均補貼是高于農村的,今后是要統一基本標準,體現城鄉共享和協調發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過去也有生均公用經費,但城鄉之間是有差別的,現在提出國家統一確定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這個底數肯定是要提高的,這就能夠讓學生享受到更多的實惠,教育均衡也能夠進一步實現。
會議提出實現“兩免一補”經費隨學生流動可攜帶,白景明認為此舉體現了財政轉移支付與外來人口掛鉤的意圖。目前我國西部農民工子弟進入東部地區接受義務教育也加大了東部財政支出,上述政策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動,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提升公民的素質培養。
和2017年即將實施的兩項新政都包含了民辦學校,這在儲朝暉看來是很大的一個亮點。“長期以來,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享受不到生均公用費用的撥付,這也是我一直在呼吁的事情。”他說,事實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大多進入到打工子弟學校或是民辦學校,還有一些留守兒童也是送到民辦學校,如果這些孩子享受不到這部分補助,是不公平的。
根據這位專家的測算,2005年至2015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民辦學校上學的人數持續增長,目前達到10%以上,新政覆蓋民辦學校,將促進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平等發展。“在生均公用經費撥付上,一些地方要盡快轉變觀念,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和民辦學校要同等對待。”儲朝暉說。
專家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實施上述政策,由中央和地方統一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經費,明后年將新增財政投入150多億元。表明國家高度重視義務教育,今后義務教育投入仍會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