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的藥學家屠呦呦等三名科學家。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近年來,中國科學家辛勤耕耘,科技多領域研究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在基礎科學前沿領域,我國近年來在鐵基超導、量子通信、中微子、干細胞、高性能計算等方面,先后取得了一批原創成果,相關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比如,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入選《自然》雜志年度十大科技亮點,并被美國物理學會評為年度國際物理學重大事件。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首個規模化、實用化城域光纖量子通訊網絡,并首次將量子通信網絡技術應用于金融信息安全。目前,中國正在建設連接北京和上海的千公里級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并正在研制“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這些工作標志著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科學家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
在粒子物理及其前沿領域,中國發起了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從2007年開工建設,2011年開始運行,有6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機構、250多位科學家、工程師參與建設和合作研究。2012年,確認了新的中微子震蕩模式,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的實驗成果。2013年,中國科學家還在世界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又發現了拓撲外爾費米子。這些都表明了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前沿研究領域創新水平的迅速提升。
在高性能計算方面,中國研制的天河計算機運算速度與能效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0年11月,“天河一號”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中名列首位;2013年研制的“天河二號”連續五次排名第一,是目前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今年5月,中國科學家在“天河二號”上成功進行了3萬億粒子數中微子和暗物質的宇宙學數值模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萬年之后至今約137億年的漫長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