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觀點 城市溫度
新聞背景:8月底國務院召開會議,決定在全國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標志著施行30年的舊職稱制度將退出歷史舞臺。諸如以上同工不同酬等弊病也將被逐一清除。這是全國千萬中小學教師收到的一份節日“大禮”,東莞眾多“評而不聘”的老師對此亦翹首以待(9月10日南都東莞讀本)。
公辦學校的老師對這一政策的落地尤為關心,畢竟,除去每年一兩萬實打實的待遇落差,背后所代表的同工同酬和公平理念更值得稱道。一旦改革完成,有“小高”職稱但無相應待遇的不公現象或將終結。但不能不警惕的一點是,教師節“大禮包”成為“體制內福利”,與民辦教師無緣。
公校老師有事業編制,待遇自然比部分“裸奔”的民校好太多。“評而不聘”的不公一旦終結,符合條件的公校老師必定第一批吃螃蟹。對于民校呢,又得分兩頭說。一頭是新聞中提到的東莞光明小學、虎門外國語學校,這類屬于民校中的翹楚,市場運作十分成熟,教師待遇本就與能力掛鉤,職稱帶來的差距并不很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新政所能起到的效果頂多是錦上添花。
不過,另一頭的民校,比如對辦學困難的外來工子女學校來說,新政就可能成為“鼻尖上的糖”,部分教師盡管考取了職稱,但由于學校本就經費緊張,其待遇本就落后于編制內老師一大截,若沒有政府資助,既要看齊編制內水準又要落實職稱待遇,無異于癡人說夢。這種情況下,教改新政在民校落實遇到的阻力或相當之大。若真的如此的話,“禮包”就成了體制內循環。
事實上,民校教師待遇“低人數等”已屬違法。《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公校老師之所以生活滋潤是因為有這一條款作支撐,而民校除了寥寥幾所精英學校之外,其他民校普遍經營慘淡,民校老師大面積薪水低廉,遭遇不公。為了生計,為了學生渴望的眼神,他們一直在堅持,但又有幾個跳出來狀告政府違法?
總之,教師節“大禮包”不能成為“體制內福利”。希望有司以新政落地為契機,徹查和糾正民校教師待遇不公現象,面包和掌聲并舉,讓民校教師也享受到教育改革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