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美國星云獎提名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想寫一個新小說,名為《水箭》,他設想可以用激光照射水,令其蒸發噴出,把飛船推上太空。
中國航天專家聽了覺得有意思。但計算表明,即便箭體中的水全變成蒸汽,也沒有那么大力量把飛船推至三千米以上高空。
“航天專家對我說,你寫科幻無問題,但實際中沒有用處。”劉慈欣27日在此間“科幻與創意教育論壇”上說。
但過了不到半月,航天專家又打電話給劉慈欣,說也不是無意義。地面不行,不等于太空中不行,太空中小推力火箭和變軌火箭,所需推力是極微小的。“水箭”完全可以在太空中代替等離子火箭。其優點是特別便宜,結構簡單,不易出故障。
“他建議我趕快申請專利。”劉慈欣說,“這個例子生動地展示了科幻創意對人思維的啟發。”
這樣的點子不僅讓航天專家激動。在這個由民盟北京市委和民盟北京師范大學委員會舉辦的論壇上,教育界專家學者和產業界人士認為,如果多有一些這類創意,中國的萬眾創新就能產生出大能量,推動國家發展上一個臺階。
而要做到這個,首先需要探索把科幻引入中小學課堂,改變應試教育,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剛剛結束的北京中考作文題就有一道科幻題。而之前在1999年中國高考作文中也出現過科幻題。科幻小說開始進入中小學課本。科幻作家也被中小學請去講課。輿論認為這是改變傳統教育造成想象力貧乏狀況的嘗試。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與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聯合進行“中國城市兒童的想象力與幻想”調查,結論表明,受調查學生的“冒險性和想象力”得分最低。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為什么難以培養創新型人才、難以出世界級創造發明的原因之一。
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宋慰祖說,需要更多科幻作家用科學知識和藝術想象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思想。北師大統戰部部長宋麗慧說,科幻結合科學想象之美,為創意教育提供了最好的資源。民盟北師大主委黃榮懷說,實現中國夢,需要下一代有極強的創新能力,這需要教育改革。
科幻世界雜志副總編姚海軍認為,科幻適當引入教學,有三益處:一是想象力的培養,讓人充滿好奇心,這是創造力的基礎;二是能開闊人的視野;三是科幻是科學上自洽的藝術,有助培養人的邏輯性。
這得到了高科技創業者、科幻作家陳楸帆的贊同。他說,人的認知資源有限,認知資源過分用在解決現實問題上,就會擠壓創造力和想象力,沒辦法規劃未來。
他說:“科幻是提升創造力、想象力的孵化器和助燃器。借助‘如果這樣,將會怎樣’的思維模式,能推演出更大世界的可能性,對下一代的學習認知有非常大的幫助,也對民族復興有非常大的幫助。”
專家們希望適當借鑒國際模式——美國的高中閱讀書目開出了科幻書單,把科幻小說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靈感。
一家高科技公司的CEO覃政說,美國不少人自小熱愛科幻、癡迷科學,長大后創立公司,像蓋茨和喬布斯都是這樣。
但科幻如何走入課堂仍然很復雜。不少學校以升學率為目標,孩子下課了還要補課,沒時間看科幻。
劉慈欣說,希望科幻創意不與現有教育機制對立,要發揮其科普的、益智的、增加知識的功用,這樣易于推廣。另外,科幻與創意的關系并不都那么直接,大部分科幻對創意的啟發,是在文學層面上。
西安交通大學講師、科幻作家夏笳希望科幻創意教育不要又變成考核評估。在不得不以實用為導向時,要對另一種思維方式予以足夠尊重。
“父母和老師總問做一件事有什么用?科幻的思維方式是:我所做的,不再僅是以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從ABCD中選擇一個效益最優答案為目的,我會思考你的問題是什么條件下提的,有沒有其他提問方式,能否取消你的提問方式。”她說。
正在投身創客產業的歌手紀敏佳說,作業、考試把孩子的時間占據了。科幻是打開更好學習的大門,這就像愛因斯坦從莫扎特的音樂中聆聽宇宙信息。
北師大吳巖教授是中國唯一開設科幻博士專業課的老師,他認為,科幻思維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要在基礎教育中強化學生感知未來、思考未來、改變未來的習慣。他和他的團隊正在利用科幻做創新咨詢,以推動中國向創新型社會轉變,同時接軌日新月異的創意產業,并以師范學校的力量推進科幻創意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