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市高考狀元,湖北黃岡市文科理科和高考狀元
湖北黃岡中學曾被譽為高中教育“神話”,高升學率、高獲獎率給這座位于鄂東大別山區的城市帶來無盡的榮耀。上世紀90年代,黃岡中學老校區150畝的校園成為熱門旅游景點,無數人前來取經。
但隨著高考改革、新課標改革,奧賽與高考脫鉤、高考試卷分省命題等政策的相繼出臺,黃岡中學的優勢漸失。同時,經濟發達地區教育后來居上,學校搶走優質生源,以及市場經濟在教育領域的滲透,無數優質師資力量被挖走……榮耀了近30年的黃岡中學,逐漸走下“神壇”,并開始正視改革浪潮下的“沒落”:1999年后再未出過省狀元,2007年以后,再也沒有拿到過國際奧賽獎牌,截止到2013年的近十年,黃岡文理科600分以上的有8503人,僅占全省12.1%,與人口比大致持平。
另一組數據是,近14年來,湖北省高考狀元產地統計中,28個文理科狀元,其中武漢8個,襄陽7個,荊州4個,黃岡僅1個。
“有時候,黃岡市的文理科狀元,也并非出自黃岡中學。”當地一位研究黃岡中學多年的教授稱,如今的黃岡中學仍是當地最好的學校,升學率并不低,只是已無法與其昔日的輝煌同日而語。
A
輝煌黃高
去年6月23日,黃岡中學公布高考成績:普通文科600分以上人數9人,普通理科600分以上人數212人;普通文理科過一本線共計869人,其中理科690人,文科179人;占爍同學以616分奪得黃岡市文科第一名,黃岡市文科前十名,黃岡中學占5名;北大清華錄取人數預計可達到11人。
在2013年,黃岡中學一本過線794人,理科600分以上131人,文科600分以上人數6人,算上8個保送生,清華北大的錄取人數超過16人。
這些看似不錯的數據,并未打消人們對“黃岡神話”不再的看法,有內部人士甚至稱“再恢復往日輝煌,太困難”。
黃岡師范學院教授袁小鵬研究黃岡中學多年,他還專門出了《黃岡中學神話解讀》一書。袁小鵬介紹,“黃岡神話”始于1979年,當時高考制度恢復不久,黃岡中學在全地區擇優選拔了23名學生組成“尖子班”,高考成績讓人驚詫:所有學生全部考入重點大學,并囊括了當年湖北省總分第一、二、三、五和第六名,僅失第四名。
這樣的成績在當時引起全省轟動,甚至有省內其他兄弟學校懷疑黃岡中學作弊,并向上告狀。
1980年,黃岡中學再次拿到全省第一,“黃岡神話”的稱號不脛而走。高考成績的鼎盛時期出現在1986年,當年黃岡中學高考升學309人,升學率達91.4%,600分以上高分者達30人,占全省1/9,且囊括理科第一、二名,文科第一名。
一座位于鄂東大別山區,經濟并不發達的城市,有這樣高的升學率,引來全國無數學校前來學習交流,占地150畝的黃岡中學老校區成了熱門旅游景點。
袁小鵬總結,黃岡中學的模式就是“學生苦讀、老師苦教、家長苦幫”,從政府到普通老百姓,無人不重視教育。如今全國聞名的河北衡水中學,走的就是幾十年前黃岡中學的路。
現任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曾總結,黃岡中學三大法寶:高考、奧賽和教輔材料。除去高升學率,奧賽為黃岡中學斬獲榮譽無數。
資料顯示,1986年,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國際奧賽,來自黃岡中學的林強就獲得數學競賽銅牌。4年后的1990年,奧賽首次在中國舉辦,中國隊6名選手中,來自黃岡中學的兩名選手王崧、庫超分獲金銀牌。到2007年為止,黃岡中學的學生獲得11金5銀2銅共18塊國際奧賽獎牌。
教育部在2001年出臺了保送政策,在中學生奧賽全國決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和省賽區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都可以獲得保送資格。奧賽似乎成為黃岡中學的學生通往北大、清華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通道。
也是在這一年,黃岡中學29人因在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被保送,其中15人進入北大清華,10人進入冬令營。在2006年以前,黃岡中學每年因奧賽獲獎而保送的學生基本都在25人以上,最多時有三四十人。
奧賽幫很多黃岡中學尖子生打開通往名校的大門。如今,在黃岡中學的網站上,仍掛有歷屆奧賽之星的照片,見證著當年的榮耀。
優勢漸失
榮耀了近30年,讓眾多家長和學生擠破頭都想進的黃岡中學在高考改革、新課標改革、奧賽與高考脫鉤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了優勢,一度被認為“神話不再”。
據統計,1999年后,黃岡中學再未出現過省狀元,2007年后,也再未在國際奧賽上拿過獎。
袁小鵬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黃岡中學在高考和奧賽上起步早,優先占領了制高點。但是近些年來,伴隨國家一系列的改革、市場經濟發展,以及對人才提出新要求,黃岡中學開始走下坡路。
“以前高考是全國統一命題,全國所有省份一張卷子。在全國卷時代,題目怎么出都會受到黃岡中學的影響。”袁小鵬稱,黃岡中學的老師對高考動向的把握是最清醒的,甚至具有話語權,不少老師擔任過出題人和閱卷老師。
改變發生在2002年,這一年高考制度進行改革,為了讓各地的高考能夠結合當地實際,教育部推動各地自主命題,黃岡中學不再是標桿,黃岡中學在全國中學中的地位發生動搖。
而進一步擠壓黃岡中學生存空間的是隨之而來的“新課標”改革,2004年之后,全國各省開始分批試點新課程標準改革,但黃岡中學所在的湖北省并不在首批試點名單中,這讓黃岡中學的應試優勢變成了劣勢。
2009年,湖北省作為第六批省份進入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此前全國共有5批19個省份先后開始課程改革。
“這標志著黃岡中學的話語權幾乎消失。”袁小鵬說,以前都是別人來黃岡中學學經驗,現在是黃岡中學去請人家來介紹新課標改革經驗。
讓黃岡人引以為傲的奧賽,也開始與高考脫鉤。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從起,畢業的高中生獲得全國或省級奧賽獎項,將不再具備高考保送資格。
2013年最后一屆具備保送資格的學生中,黃岡中學17人被保送,其中8人被保送北大清華,4人進入全國冬令營。
C
負債并發癥
袁小鵬將搬新校區看做黃岡中學開始走下坡路的標志性事件。
2004年,黃岡中學從位于市區的老校區搬入了位于開發區的新校區,新校區比老校區的占地面積大好幾倍。因為建設新校區,學校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新校區共投入3.5億元,學校因此背上了1億多元的債務,每年的利息在600萬元以上,收入只能勉強還利息,無力償還本金。
“近幾年,在政府的幫助下,黃岡中學才還清了債務。”袁小鵬表示,規模擴張所帶來的是,學校擴大招生,參差不齊的生源稀釋了優質生源。彼時在任校長提出“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理念,這在袁小鵬看來,是非常錯誤的,黃岡中學就該集中最優秀的生源,走精英教育的路線。
如今的衡水中學,同黃岡中學一樣位于一個經濟落后的地區,為何該學校的升學率已連續15年蟬聯河北所有高中的冠軍。袁小鵬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這就是衡水中學與黃岡中學的不同之處,衡水中學是良性循環,通過高升學率吸引優質生源前來就學,生源質量有保證,但是黃岡中學卻是在人為擴招。因此而來的不良后果也在顯現,升學率受到影響,進名校學生減少,黃岡中學在爭搶優質生源時也背腹受敵。
一方面,各縣一中截留生源,盡管前幾十名能獲得黃岡中學的錄取資格,但近年來,這些學生中的一部分選擇不去黃岡中學,而是在縣一中讀書。
另一方面的壓力來自武漢的幾所“超級中學”,華師一附中、武漢二中等學校也來搶生源。“他們能給出很優厚的條件,如減免學費,有的學校甚至答應給貧困學生的父母在校內安排工作。但黃岡中學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做不到這些。”袁小鵬說,黃岡離武漢很近,不到百公里的距離,很多學生也會選擇去武漢上學。
黃岡市前任教育局局長王建學曾統計,黃岡每年流失到外地的優質學生數量,少則一兩百人,多則三四百人,又因為距離武漢比較近,優質生源流失數量要高于距離武漢較遠的襄陽、宜昌等地。
負債的并發癥,不僅僅只有優質生源的流失,還有優質師資力量的流失。黃岡經濟發展在湖北排在倒數幾位,在新校區建設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黃岡中學老師的工資幾乎未漲,不少老師被武漢等地的學校以高酬勞挖走,還有不少老師出走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并成為當地學校的骨干老師。“只要聽說是黃岡中學出來的老師,都很受歡迎,且待遇遠高于黃岡中學。”黃岡當地一位退休老師稱。
袁小鵬記得,他認識的一位奧賽教練,被武漢的一所中學挖走,開出的條件除了一套房子外,還有更優厚的工資。
“說白了就是缺錢。”黃岡市政府內部人士介紹,黃岡市從政府領導到老百姓都很重視教育,但是黃岡的GDP一直處于湖北省下游水平,誰拿得出那么多錢來留住學生,留住老師,哪來的錢在教學設備上投入更多呢?如何與大城市的名校競爭呢?
省會重點中學因為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師資力量、交通、國家財政投入等,就能將縣級中學拋在后面,優秀師資力量和生源都不斷流向大城市,形成一個循環。“這也許才是黃岡中學逐漸走下神壇最根本的原因。”上述政府人士稱。
重振黃岡教育雄風的道路選擇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黃敏 發自黃岡
“重拾黃岡教育的輝煌,是所有黃岡人的心結,如同一個沒落的貴族,要找回先輩曾擁有的歲月一樣。”袁小鵬這樣形容所有黃岡人想重新找回“黃岡神話”的迫切心情。
政府也希望如此。今年3月26日,黃岡市召開教育工作會議,新上任的教育局長聞武斌在講話中稱“要重振黃岡教育雄風”,這被媒體解讀為“黃岡首提重振教育雄風”。
政府的計劃中,將振興黃岡中學放在第一位,且今年的目標為本科錄取萬人居全省前列,一本上線率提高1個百分點,考取清華、北大人數突破25人。
業內人士認為,要實現這一心愿,并非短期的事情。時代變化,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黃岡教育曾占據的制高點已經失去,“黃岡不需要重振‘傳統教育雄風’,而要考慮如何在*,對人才的新要求下,占領另一個制高點,如同當年的高考與奧賽一樣。”
A
集中優質生源振興黃高
在黃岡,教育仍是一個敏感話題,從黃岡中學新任一把手、教育局長,到分管教育的副市長甚至市長均婉拒了長江商報記者采訪。“還未做出大的成效來,我們只想靜心好好做好當前的事情。”副市長陳少敏通過秘書,向長江商報記者轉達了婉拒采訪的原因。
重振黃岡教育,該怎么做?在3月26日召開的黃岡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新任局長聞武斌提出了6個方面的計劃,其中包括打造黃岡品牌、均衡發展各類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師資建設及規范辦學、安全管理等。
聞武斌表示,黃岡教育面臨的問題之一是,黃岡教育品牌面臨嚴峻挑戰,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教育后來居上,使得黃岡教育的優勢逐步喪失,教育品牌褪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早在2013年的教育工作會上,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曾公布了一組數據,近10年來,黃岡文理科600分以上的有8503人,僅占全省的12.1%,與人口占比大致持平。
因此,黃岡市政府將實施黃岡中學振興計劃放在了第一位。“黃岡中學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黃岡教育,沒有黃岡中學,就沒有黃岡教育品牌。”聞武斌說,市教育局在充分征求各地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黃岡中學與縣市區一中共贏發展的招生辦法,有關工作已經啟動。
從今年起,各地禁止單獨提前招生,禁止截留生源,禁止干涉學生填報志愿,嚴格控制優質生源流向市外,維護正常招生秩序,切實保護好黃岡的共同利益。
黃岡中學要高度重視縣市區輸送優質生源的培優工作,加強重點指導和學生管理工作,確保這些學生“高進高出”。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行政手段集中優質生源到黃岡中學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在于黃岡中學提高自己的聲譽,通過良性循環吸引優質生源前來就讀。
教育資源優化整合
黃岡教育雄風的重振,不僅僅只有黃岡中學,還有更多的中小學基礎教育。
聞武斌在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到的第二個計劃是,加快市區教育資源優化整合,黃岡目前教育發展不均衡,舉個簡單例子,黃岡市實驗小學占地40畝地,但是容納了3200名學生,老城區學校扎堆,新城區卻少有學校布點。
破解這一難題,聞武斌稱,要建立市區一體化統籌聯動機制,按照“五個一批”的思路,統籌市區教育資源整合工作,不斷擴大市區優質資源覆蓋面。
擴大增量,新建一批。已經在建的市中職園區、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一期工程今年要確保完成;黃州區思源學校要抓緊動工,力爭今年建成;爭取黃州中學置換成功,適時啟動市實驗幼兒園遷建。
盤活存量,扶強一批。在現有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重點扶持辦好一批優質學校,形成幾足鼎立、均衡發展的格局。
以強帶弱,托管一批。推行集團化辦學試點,選取一批優質學校結對托管薄弱學校,放大優質資源效應。
理順關系,轉型一批。逐步理順少數學校的辦學性質、辦學層次和發展定位,妥善解決好公辦與民辦、高中與初中、普通與特色的關系,促使學校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開放辦學,引進一批。利用黃岡教育品牌優勢引進社會資本,建設一批高起點、高標準的民辦學校,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教育需求。加快推進威海大光華教育集團“美式高中”建設,積極爭取碧桂園和省聯發投配套學校項目。
C
引導骨干教師向農村流動
黃岡面臨的另一問題是,長期以來,由于市區學校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短缺,造成擇校、大班額的問題積重難返,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
聞武斌表示,在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建設的同時,選擇部分優質學校實行“陽光招生、均衡編班”改革試點,將“劃片就近入學”與“公開搖號派位”相結合。
聞武斌稱,目前,招生方案正在醞釀,下一步要廣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代表等各個層面的意見。方案完善后報請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在具體招生過程中,邀請紀檢、監察、司法公證等部門全程監督,確保公平、公正、公開。
加快教育改革,也是今年的重點計劃之一,要鞏固擴大學習北京十一學校試點。北京十一學校推行“分層分類選課走班”教學模式,去年黃岡確定了7所試點學校,包括黃岡中學、黃梅一中、麻城實驗高中、啟黃中學、黃梅晉梅中學、麻城思源學校、麻城華英學校;今年,所有縣市實驗中學都要推行試點,鼓勵條件成熟的普通高中積極參與改革。
優秀老師向城市流動,教育資源在農村、城區薄弱學校處于弱勢,也是制約教育發展的問題之一。突破“師資”問題,聞武斌表示要實行輪崗交流激勵政策,鼓勵骨干老師向農村學校、城區薄弱學校流動。
優秀的師資力量是重振黃岡教育的重要因素,黃岡要加強名師隊伍建設,全市要培養100名全國名優教師、500名全省名優教師、2000名黃岡名師。“通過培養培訓和人才引進相結合的辦法,造就一批師德高尚、師能精湛、在全國全省叫得響的骨干名師。”聞武斌稱。
同時還要建立名師激勵機制,提高特級教師、黃岡名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政治待遇、經濟待遇,重獎有突出貢獻的名師,激勵優秀教師脫穎而出。開展“名師百校行”活動,加強“名師工作室”建設,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市教師整體素質提升。
此外,還要大力推動輪崗交流,擴大輪崗交流覆蓋面。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骨干教師交流輪崗不低于交流總數的20%。
為鼓勵骨干老師向農村學校和城區薄弱學校流動,實行輪崗交流激勵政策,建立教師交流工作檔案,將教師輪崗交流經歷作為申報評審教師職稱的必備條件,對參與交流的教師在晉職晉級、評先選優、崗位津貼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D
與高校合作建優質生源基地
教育的發展需要錢,很多地方發展經濟多會招商引資,黃岡從2013年開始開展“市校合作計劃”,引進人才和項目,留住人才和項目,發展黃岡經濟,為黃岡教育提供經濟保障。
黃岡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校合作辦主任屈凱軍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市校合作重點推進“一園八基地”建設,目標是在3年內,把黃岡建成全國100所重點高校的實踐基地,每年接收10000名大學生過來實習,吸引5000名大學生來黃岡就業,支持1000名大學生創業;同時還要引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5個以上,引進或共建國家、省級科研平臺30個以上。
在這“一園八基地”中,其中一基地就是高校優質生源基地,同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些合作,在政策范圍內出臺優惠政策激勵更多學生報考。,黃岡市共有4200名學生被簽約高校錄取,招錄比例提高4%。
“我們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將學生送出去,學到知識后再將他們吸引回來,反哺家鄉。”屈凱軍稱。
黃岡雄起是所有黃高人的心愿,一位黃岡市政府人員并不同意“黃高沒落”的說法。他介紹,以前的黃岡中學占領了高考和奧賽的制高點,它做得很好,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如今它還是一座很優秀的學校。
但是隨著高考改革、*對人才的要求、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黃岡教育應該思考怎樣在*要求下,占領新的制高點,而不是“重振傳統教育的雄風”。“傳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