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課題組歷經1年多,通過監測上海、江蘇和浙江的1000多名8到11歲在校兒童人群的尿液,結果顯示:有58%檢出1種抗生素,四分之一檢出超過2種抗生素,有些樣本甚至有6種抗生素。這一結果表明我國兒童普遍暴露于低劑量抗生素。兒童家長們表現出了擔憂。
家長1:“這個太嚇人了,整個人活在不安全當中。我覺得非常緊張,吃什么東西都不放心到了。”家長2:“聽到這個事,我覺得特別可怕。我想問,這個抗生素的成分到底是哪里來的?”
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朱老師表示,現有的研究成果只是階段性的。
朱老師:“這個(正式論文)就是學術型強一點,寫法上有點不一樣,內容應該是基本差不多的。”
研究人員發現,泰樂菌素、金霉素、恩諾沙星這3種是只限于畜禽使用的抗生素,但它們在兒童體內都有檢出。換言之,不僅是臨床治療,環境與食品也可能成為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因此,學者們懷疑四環素類、喹諾酮類出現在兒童尿液中,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污染的水或食物。
詳細報道請聽稍后播出的新聞縱橫。
近日,復旦大學一項針對江蘇、浙江、上海逾千名兒童尿液檢驗研究顯示,58%檢出1種抗生素,1/4檢出逾2種抗生素,有些樣本甚至有6種抗生素,一些抗生素是畜牧業常用抗生素。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布報告表示,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4月17日《參考消息》)
抗生素耐藥像糟糕的霧霾天氣一樣,會逐漸衍變成一種環境危機,威脅到每個人。藥物使用不當引起和加劇細菌等微生物發生改變,最后導致使用于治療感染的藥物變得無效,這就是抗生素耐藥性的來源。
在畜牧業,廣泛使用抗生素會造成抗生素耐藥性的發展。抗生素耐藥性在家畜中傳播后,又會通過食源性疾病和其他感染途徑在人群中蔓延。兒童的尿液中檢測出畜牧業常用抗生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在人體身上對藥物使用不當,也會造成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人員認為,抗生素的臨床使用、自我服用以及環境、飲用水和食物中的抗生素污染是體內抗生素的主要來源。
或許,沒有誰比中國兒科醫生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有更切身的體會。媒體經常對準兒童醫院的季節性“吊瓶森林”現象,批評醫生濫用輸液抗生素。但這或許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事實,因為,細菌性耐藥會造成抗生素的使用進一步升級。但就像先有母雞還是先有雞蛋的問題一樣,是抗生素耐藥性在先,還是醫生濫用在先,大家都說不清楚。重要的是,細菌耐藥后,醫生想不“濫用”都不行。一個抗生素耐藥問題變得日趨嚴峻的社會,想要單單只靠醫生來控制住抗生素的“廣泛使用”,那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抗生素耐藥性細菌問題是一個公共衛生安全問題,首先,需要政府從國家層面的高度出發,制定和出臺關于監控、管理、預防、信息發布的政策;其次,社會機構和民眾的自身改變、自我調整,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改變整個不利局面。(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