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最大的民工子弟學校??嘉興藍天學校,學生將飯菜捧到教室外面吃。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一如既往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和討論的重點。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兩會前夕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城鎮義務教育容量,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全納入”。這預示著隨遷子女在不遠的將來,將不分地域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但是,機會的均等并不意味著教育質量的均等。正如全國人大代表周振波所言,保證農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長,不只是城市學校敞開大門就能實現。
據媒體報道,周振波去年曾到監獄調研,發現有不少服刑的年輕人都是農民工子女,這給他很大觸動。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提出要特別關注農民工群體的家風家教建設。“很多農民工每天只顧干活兒,忽視了子女的家庭教育。要提升農民工群體的家庭教育能力,這是關系社會穩定和未來發展的大事”。
對于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缺失問題,一些城市學校的老師和校長感觸很深。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在廣西柳州兩所接收農民工子弟較多的學校采訪,試圖探尋問題的癥結所在。
家教缺失讓農民工子女融入城市難
張同剛是柳州市革新二小的副校長,剛剛從市區來到這所市郊學校履職時,他發現一個以前從未見過的現象。下午3點上課,市區的學校兩點半門前都沒人,而革新二小剛過1點,門口就圍了一圈孩子,到兩點半時門口已經密密麻麻擠滿了人,校門一開,孩子們像潮水一樣“嘩”地涌入校園。
家訪時,張同剛才知道,這些孩子之所以愿意往學校跑,是因為家里實在待不下。這里的孩子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弟,有的家里沒有電、沒有窗戶,有的家里沒有自來水,有的甚至在田間菜地里搭個棚子住下。
“對于他們而言,即使在學校的地板上打滾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張同剛說,忙于生計的父母無暇照管孩子,不少孩子幾天不洗澡,頭發亂糟糟,衣服上滿是污垢。這讓他們看上去就與城市的環境格格不入。
“在市區,這些孩子經常會被人投以異樣的眼光。他們的內心其實是很敏感的,慢慢就會對城市產生恐懼感。”張同剛發現,有的孩子來柳州幾年了,生活半徑還停留在家與學校一帶的郊區,沒去過大商場、公園,甚至連電梯都沒乘坐過。
8月~10月,共青團廣西區委在廣西農民工子女較為集中的南寧、桂林、柳州、欽州、百色、梧州6個城市,對1193名10至17歲的城市本土兒童及流動兒童進行專項調研發現,只有39%的流動兒童認為自己是“本地人”,認為自己是外地人的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