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4個專項組,分赴河北、山西、河南、安徽、陜西、寧夏、甘肅、青海8個省區,對所涉地區中小學冬季取暖工作進行了督導。
12月22日至26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4個專項組,分赴河北、山西、河南、安徽、陜西、寧夏、甘肅、青海8個省區,開展中小學冬季取暖專項督導。督導組通過聽取匯報、實地走訪等形式,對所涉地區中小學冬季取暖工作進行督導,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整改。
學校供暖成為教育民生
隆冬時節,北方處處寒氣逼人。在這樣寒冷的季節里,學校的暖氣熱不熱?火爐燒得旺不旺?室內的溫度夠不夠?孩子們冷不冷?這些問題都成了家長和社會關注的教育民生。
寧夏地處西北內陸,冬季寒冷而漫長,每年采暖期長達5個多月。長期以來,學校供暖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自治區黨委、政府從2013年起,將農村中小學供暖設施改造列為自治區民生計劃,決心用3年時間,對全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以火爐(土暖)供暖的校舍進行全面改造,全部改造為節能環保的數控鍋爐和電暖設施。
在河北省境內,平均海拔1500米的壩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區占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以上,這些地區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15攝氏度以下。以往,種種原因導致這些縣市所轄中小學校的取暖設施普遍落后、不足,因此,每到冬季,嚴寒就成為廣大中小學師生眼中的“大老虎”。山區、農村中小學校園冬季取暖,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河南省教育廳督導室副主任張寶柱告訴記者,河南省位于我國南北交錯的地帶,中小學冬季取暖雖然沒有法定的取暖措施,但是隨著各級政府對教育的重視與投入力度的加大,在中小學冬季取暖的問題上,投入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張寶柱說:“隨著各級政府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加大,‘讓孩子們的冬天不再寒冷’,相信必將得到更深層次的體驗。”
記者了解到,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北方地區中小學校冬季取暖專項督導工作的通知》發出后,各省份積極開展全面自查,特別對中小學冬季取暖工作的制度建設和責任落實情況,校舍門窗安裝完好情況,取暖物資準備情況,暖氣、煤爐等取暖設施設備購買、更新、裝備、運轉情況及取暖的安全防范、安全教育等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確保廣大師生溫暖、安全過冬。
加大投入讓教室如春
兩年來,寧夏投入1.5億元,完成對499所農村中小學供暖設施的改造,共改造供暖面積達90萬平方米。
陜西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學冬季取暖工作,近年來,該省按照生均小學800元、初中1000元、特殊教育學校1100元(不含取暖費)的城鄉統一經費補助標準,足額預算并撥付中小學公用經費,農村寄宿制學校公用經費達到小學1000元、初中1200元。同時,落實農村中小學每生每年60元的取暖費,累計下達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28.11億元。
在青海省,督導組對互助縣、平安縣的學校供暖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兩縣的學校供暖系統總體完備,能以天然氣鍋爐集中供暖、燃煤鍋爐集中供暖、火爐取暖、電能供暖等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熱能,盡力保障學生安全、溫暖過冬。
在督導組督查的甘肅省臨洮縣,室外溫度已達零下14攝氏度,而臨洮縣椒山初中教室里的溫度計溫度達到了15攝氏度。學生們告訴督導組,今年的教室比往年更溫暖一些。據臨洮縣教體局局長張國旗介紹,該縣今年投資1600萬元,為47所農村寄宿制學校修建了鍋爐房,并安裝了取暖設備,學生宿舍和教室內的溫度都能達到15攝氏度以上。
安徽省蕭縣在推進校安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把學校取暖工作當作重要內容加以實施,校舍外墻普遍使用保溫材料,窗戶都安裝了雙層玻璃,提高了教室的保溫效果。據該縣教育局負責人吳偉介紹,入冬以來,該縣啟動了防寒取暖工作,按照國家義教階段每生每年25元取暖費的要求,足額撥付235萬元用于該項工作。
加強督導確保溫暖過冬
“每一所中小學和教學點室內溫度都要達到14攝氏度以上。”這是河北省教育廳對全省中小學冬季取暖標準的剛性規定。記者先后走進太行山區石家市分布在各區縣的50個教室,教室里的溫度計顯示:最低溫度15攝氏度,最高溫度22攝氏度,平均溫度在17攝氏度左右。在30個學生宿舍里體感溫度均在16攝氏度左右。沒有一間教室、宿舍沒有暖氣,沒有一間學生宿舍的室溫低于15攝氏度。
在取暖設施上,各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普遍為每個教室購買了2至3臺1000瓦以上的取暖器,并為教室加掛了擋風墊和溫度計。每所學校都成立了取暖安全監督與管理組,每天對各班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和維修,做到有損壞就能及時更換和維修。大多數學校為學生購買了手套、耳捂等防寒用具。
在督導過程中督導組發現,有的省份學校食堂存在戶外排隊打飯、教學點室內煤煙濃度較高、電線裸露、個別學校火爐煙囪未安裝防風彎管等問題。督導組要求相關學校盡快整改,加強和細化管理,確保孩子們度過一個溫暖安全的冬天。
(本報記者 陳曉東 周洪松 王英桂 沖碑忠 馮麗 柯昌萬 郭炳德 俞路石 統稿:宋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