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大學試點小班課教學,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教學局面,讓師生在啟發式講授、批判式探討和探究式學習中充分互動。
■實習生 向倩蕓 本報記者 柴葳
“總聽到有人抱怨雞肉味道不好,因為現在的雞都是批量生產的,所以大家都跑到郊區去吃土雞。小班課教學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在日前舉行的北京大學小班課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校長王恩哥做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
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教學局面,讓師生在啟發式講授、批判式探討和探究式學習中充分互動,北大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在進入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5個基礎理科學院的6門低年級本科生專業必修基礎課,試點小班課教學,并于2013年春季增加10個院系的15門專業基礎課試點。
如今,兩年過去了,看上去很美的小班課教學探索有哪些收獲與困惑?
大班課小班課銜接是方向
在西方名校,小班教學在本科教育中十分普遍。2010年,哈佛、耶魯兩所大學在開設的全部課程中,75%都采取不超過20名學生的教學規模。而北大教務部的一項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秋季學期開設的4024門本科課程中,20人以下的班級占所有本科課程比例僅為3.8%,而100人以上的班級約占27.2%。如今,即使是已經推廣了兩年小班課教學,北大也僅有61門本科生課程已經或計劃實施該模式。
在小班課教學實踐中,大班課和小班課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探索過程中大家發現,大班課和小班課的銜接成為一個難點。以化學學院為本科二年級學生開設的無機化學課程為例,該課程采取“大班授課”(2學時)、“小班教學”(2學時)和“一對一答疑”(2學時)的教學模式。大班課主要講授化學元素等基本知識,小班課則圍繞相關選題作主題報告和問題討論。在一些學生眼中,大班課與小班課的銜接并不緊密。“大班課比較偏重科研,學時比較少,小班課的選題則相對比較難。”一名學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