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德州學院招生網和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江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8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289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德州學院,不過每年德州學院在江西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江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德州學院
1、江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德州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899名;
2、江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德州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709名;
3、江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德州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0879名;
二、德州學院在江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德州學院在江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88 | 72899 | 省政府 |
2、2021年德州學院在江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90 | 72709 | 省政府 |
3、2020年德州學院在江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500 | 70879 | 省政府 |
查詢自己是否被大學錄取方法有哪些
1、通過電話進行查詢。按照電話中的內容進行輸入就可以查詢錄取結果。
2、通過到填報的高校的校網進行查詢。按照身份證信息和姓名進行查詢,查詢到了信息統一那就是被錄取。(只限于未選擇學校服從調劑的考生)
3、省招生考試院、省教育廳官網查詢
這一查詢方法大家最熟悉,不再贅述。想提醒大家的是,現在很多省教育考試院都已經開通了小程序以及官微,這讓查詢錄取結果變得更方便。
4、高校本科生招生網查詢
很多高校的本科生招生網,也提供了高考錄取結果查詢入口。
然后,由于高校查詢系統與各省招辦更新信息是相對獨立的,這就意味著我們有可能在這里會更早查詢到錄取結果。
5、征集志愿填報系統“查詢”
很多批次,特別是二本批次,在首次錄取結束后,一般都會有征集志愿(征詢志愿)填報。
然后,我們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被錄取,也可以登錄該系統嘗試著進行征集志愿填報。
然后,如果系統提示你“無法填報征集志愿”或者你“不符合本次志愿填報”。
那么恭喜你,說明你的檔案并不是“自由可投”狀態,而是已經投遞到了某大學,可能馬上就會變成“擬錄取”狀態,請耐心等待結果即可。
高考470分左右能上公辦本科嗎
高考470分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能上公辦本科,而且能選擇的公辦本科大學還是很多的。
錄取分數在470分左右的公辦大學部分名單:
學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最低分數線 | 辦學性質 |
新疆政法學院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山西能源學院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萍鄉學院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濰坊醫學院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寶雞文理學院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伊犁師范大學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贛南醫學院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長治醫學院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北京聯合大學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貴州民族大學 | 二本 | 469分 | 公辦院校 |
菏澤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湖南理工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懷化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荊楚理工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綿陽師范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沈陽化工大學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天津農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昭通學院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沈陽藥科大學 | 二本 | 470分 | 公辦院校 |
三、德州學院學校介紹
德州學院是山東省政府直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學校坐落于中國太陽城——山東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優越,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被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是首都一小時生活圈和省會半小時生活圈城市。 學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師范專科學校。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德州學院。2006年在全國同類院校中首批、全省同類院校中率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9年獲批山東省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01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7年獲批山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21年,獲批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學校先后榮獲“全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企校合作培養人才先進單位”“省級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學校秉承“崇德啟智,勵志博學”的校訓,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德院精神,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20萬名優秀人才。 學校占地2021畝,建筑面積68.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2.54億元,館藏圖書238萬冊。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7000余人,共招收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學歷留學生160余人。 學校堅持以文理為基礎,工科為重點,大力發展新興和交叉學科,著力打造師范教育和“健康+”等應用型專業集群。現設有22個學院,3個研究院。擁有省級及以上科研平臺19個。其中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工程實驗室3個、省院士工作站1個,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2個,省重點學科2個、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2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山東省外事研究發展智庫1個,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 學校始終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著力培養專業能力強、職業素養高、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現有69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等4個,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高校;有山東省特色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20個,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發展支持計劃試點專業、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等8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6門,省級精品課程36門,省級雙語示范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4門。獲得省級教學改革項目37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0項。榮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特等獎1項,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2項。學校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獲批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院校,公益性創業平臺“七點創業谷”獲批德州市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近五年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共獲得國家級獎勵4000余項。 學校持續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大力實施“天衢英才”工程,引育并舉不斷壯大高層次人才隊伍。現有教職工16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余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000余人,教授126人,副教授498人,兼職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18名。擁有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5人;“泰山學者”、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省突出貢獻科學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教學名師等25人。德州市突出貢獻專家、市現代產業首席專家、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市文化名家等46人。 學校堅持應用為本,著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社科基金等各類縱向科研項目380余項。在生物物理、生物技術、功能材料、紡織服裝、可再生能源、中國現當代文學、地域文化研究等領域已形成研究特色。建有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科技計劃創新團隊4個、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人才引育計劃立項建設團隊1個。先后在國內外高層次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350余篇;在單晶石墨烯生物傳感技術、“給-受體”光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石墨烯場效應管及增強拉曼生物傳感器研究2020年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學校堅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目標,堅持根植德州,面向山東,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聚焦山東省八大發展戰略和德州市十大現代產業體系,先后出臺《服務德州行動計劃》《“對接京津冀,服務示范區”工作意見》《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行動方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醫養健康研究院”服務鄉村振興;推進地域文化研究傳承創新,編輯出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叢書》,獲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與德州市各縣市區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共建校企產業學院4個、省級工程實驗室3個、博士工作站8個。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辦學,重點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辦學,已與俄羅斯、波蘭等18個國家的70所高校開展合作。舉辦中波、中俄合作本科層次教育項目2個,中俄合作專科層次教育項目1個。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俄烏白國際合作培養項目,與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研究團隊共建“中俄生物物理前沿交叉聯合實驗室”、成立“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研究中心”等國際科研合作平臺。“山東東盟研究中心”被教育部列為“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試點建設單位。招收俄羅斯、泰國等國家的學歷生和語言生300余人。獲批“山東省華文教育基地”和面向港澳臺地區招收本科生資格。 當前,學校正以****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人才優先、創新驅動、特色發展、國際化發展戰略,實施專業提升、學科筑峰、英才匯聚、校城融合、對外開放、文化引領行動計劃,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奮力開創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新局面! (數據截至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