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考生家長提出這些疑問。對于轉專業有需求的考生,一般分為兩類:一是進入大學后,發現所學專業不適合自己,難以學下去,需要轉專業:二是在志愿填報階段,通過選擇一些高校的冷門專業,低分先進名校,再考慮轉專業。本文小編整理了關于三江學院轉專業的一些政策規定,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一、三江學院轉專業要求和條件政策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江蘇省《省教育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轉專業工作管理的指導意見》(蘇教學〔2010〕20號)、江蘇省《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轉專業工作管理的通知》(蘇教學〔2014〕8號),進一步規范我校學生轉專業工作,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指導思想及目標
堅持“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教學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在保證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可以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較強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學生轉專業的原則
(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
根據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政策規定,每學年公布各專業的人數容量和準入準出要求,在容量范圍內并符合準入準出要求的學生可轉入相關專業學習。若申請人數超過專業容量的,則根據學校公布的選拔辦法擇優遴選,確保公平、公正、公開。
(二)尊重自主選擇。
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學生有根據個性特點、興趣志向等選擇專業的權利,學校、學院可做好宣傳和指導工作,正確引導學生做出合理的選擇。
(三)不影響學生完成學業。
學生提出轉專業申請時須考慮最長學習年限,確保在最長學習年限內可以完成學業。最長學習年限是指學生學籍在學校可保留的最長期限,學校規定最長學習年限是六年(建筑學專業是七年)。
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經本人申請、學校考核合格的可以轉專業
(一)對某專業確有特長或興趣,轉專業更能發揮其專長或學習能動性的;
(二)入學后因患某種疾病或生理缺陷或確有特殊困難,不能在原專業學習,但尚能在本校其他專業學習的;
(三)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發生變化,學校征得學生同意,必要時可以適當調整學生所學專業;
(四)A志愿填報三江學院且未被第一專業志愿錄取,第一學年內無違紀的;
(五)休學創業和退役復學的;
(六)其他符合國家和省轉專業有關規定的。
四、學生屬下列情形之一者,學校原則上不應批準轉專業
(一)未報到入學、注冊取得學籍或入學未滿一學期的;
新生入學后未滿一學期,因患某種疾病或確有特殊困難,不能在原專業學習,但仍能在其他專業學習者,應由本人提出申請,學校按規定考核、審核批準,提交省教育廳,在教育部學籍學歷管理平臺上審核確認通過。
(二)由低學歷層次轉為高學歷層次的;
(三)由成人類專業轉入普通類專業的;
(四)藝術類專業與非藝術類專業不可互轉;
(五)國際合作專業與非國際合作專業不可互轉;對口單招專業與非對口單招專業不可互轉;
(六)“專轉本”學生;
(七)畢業班學生;
(八)休學期間的學生;
(九)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有失公平、公正、公開的。
五、學生轉專業的具體辦法
(一)學院明確專業準入準出要求:
各學院根據本單位教學資源、就業情況,向教務處提供各專業可接納的轉入學生數和要求,以及明確可轉出學生數,同時提供考核科目或方法。教務處統一匯總信息后向全校公布。
(二)學生轉專業的時間和程序:
1. 時間:每學年第二學期末。
2. 程序:
(1)第8-9周:學生填寫《三江學院轉專業申請表》,連同相關證明材料交轉出學院審核并簽署意見;
(2)第10周,轉出學院統一將簽署過意見的轉專業申請表及相關證明材料交到教務處,教務處匯總后交轉入學院審核;
(3)第11-12周轉入學院根據準入準出要求對學生進行考核。轉入學院應成立相應的考核領導小組,認真組織好申請轉專業學生的考核工作,考核應采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著重考核學生轉入專業的基礎要求及適應能力,給出能否接收的意見,報教務處。
(4)第18周,經分管校長批準同意后,教務處公示并公布轉專業申請審批結果。未接到同意轉專業通知前,學生一律在原專業學習,參加原專業的教學活動。
所有轉專業申請審批后由學校統一提交省教育廳,在教育部學籍學歷管理平臺上審核確認通過后生效。
(三)轉專業后已取得的學分計算:
1. 與轉入專業同檔或高一檔的通識課程、學科核心課程學分仍然有效。低于轉入專業的通識課程、學科核心課程必須重修。
2. 其它與轉入專業培養方案未明確標明的課程,可酌情計作選修課學分。
六、本規定自2018級本科生開始執行,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二、三江學院有哪些專業
三江學院本科專業設置一覽表 | |||||
序號 | 專業名稱 | 所屬單位名稱 | 修學年限 | 授予學位門類 | 備注 |
1 | 英語 | 外國語學院 | 4 | 文學 | |
2 | 日語 | 外國語學院 | 4 | 文學 | |
3 | 新聞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4 | 文學 | |
4 | 漢語言文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4 | 文學 | |
5 | 漢語國際教育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4 | 文學 | |
6 | 廣播電視編導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4 | 藝術學 | |
7 | 電子商務及法律 | 法商學院 | 4 | 管理學 | |
8 | 知識產權 | 法商學院 | 4 | 法學 | |
9 | 財務管理 | 法商學院 | 4 | 管理學 | |
10 | 市場營銷 | 法商學院 | 4 | 管理學 | |
11 | 物流管理 | 法商學院 | 4 | 管理學 | |
12 | 保險學 | 法商學院 | 4 | 經濟學 | |
13 | 會計學 | 法商學院 | 4 | 管理學 | |
14 | 互聯網金融 | 法商學院 | 4 | 經濟學 | |
15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法商學院 | 4 | 經濟學 | |
16 | 投資學 | 法商學院 | 4 | 經濟學 | |
17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18 | 軟件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19 | 網絡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20 | 建筑學 | 建筑學院 | 5 | 工學 | |
21 | 風景園林 | 建筑學院 | 4 | 工學 | |
22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23 | 自動化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24 |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25 | 機器人工程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26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27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28 | 機械電子工程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29 | 汽車服務工程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停招 |
30 | 車輛工程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31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32 | 工程管理 | 土木工程學院 | 4 | 管理學 | |
33 | 工程造價 | 土木工程學院 | 4 | 管理學 | |
34 | 電子信息工程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35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36 | 通信工程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4 | 工學 | |
37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4 | 理學 | |
38 | 旅游管理 | 文化產業與旅游管理學院 | 4 | 管理學 | |
39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文化產業與旅游管理學院 | 4 | 管理學 | |
40 | 廣告學 | 文化產業與旅游管理學院 | 4 | 文學 | |
41 | 文化產業管理 | 文化產業與旅游管理學院 | 4 | 管理學 | |
42 | 視覺傳達設計 | 藝術學院(演藝學院) | 4 | 藝術學 | |
43 | 動畫 | 藝術學院(演藝學院) | 4 | 藝術學 | |
44 | 繪畫 | 藝術學院(演藝學院) | 4 | 藝術學 | 停招 |
45 | 環境設計 | 藝術學院(演藝學院) | 4 | 藝術學 | |
46 | 攝影 | 藝術學院(演藝學院) | 4 | 藝術學 | |
47 | 數字媒體藝術 | 藝術學院(演藝學院) | 4 | 藝術學 | |
48 | 公共藝術 | 藝術學院(演藝學院) | 4 | 藝術學 | 2019年新增 |
49 | 表演 | 藝術學院(演藝學院) | 4 | 藝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