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學肇始于解放前夕在毛澤東同志親切關懷
下成立的湘北建設學院,2003年11月由原湘潭工學院與原湘潭師范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十三五”國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以及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學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蓋全國,有港澳臺及留學生招生權,畢業生就業率和考研錄取率居同類高校前列。
育人環境
學校坐落在偉人故里、人文圣地湘潭,處于長株潭核心區域,比鄰九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交通便利,創新創業條件優越。學校占地面積3107畝,建筑面積110余萬平方米,月湖、明湖、櫻花園、梅花園等“十湖十園”景觀相映成趣,山水型校園初具規模,是師生修身治學的理想沃土。
學校擁有兩座現代化圖書館,紙質藏書261.90萬冊,中外文紙本期刊1578種,中外文電子期刊29830種。校園信息基礎設施完善,已建成萬兆核心骨干網絡與云數據中心,有線無線網絡全校覆蓋、暢通快速;核心業務管理與服務全部實現信息化,移動校園應用平臺日臻完善;堅持以父母心辦食堂、建公寓,食宿生活條件一流,是師生安居成長的文明殿堂。
學科師資
學校堅持特色發展,構建良好的學科生態結構。設有19個教學院及研究生院、獨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有90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金融碩士、法律碩士、教育碩士、體育碩士、翻譯碩士、工程碩士、會計碩士、藝術碩士等8種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及“碩師計劃”推免權資格,并可開展同等學力人員在職申請碩士學位工作。擁有1個國防特色學科,1個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8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擁有8個國家特色專業、17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級“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學校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3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646人、正高職稱300余人、博士學位教師838人;有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1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員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等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8人,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1人、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1人,“徐特立教育獎”獲得者1人,湖南省教學名師、十佳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19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46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及培養對象3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及培養對象193人。
人才培養
學校堅持“卓越教育”,注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學生3.5萬余人。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近年來,主持省級以上教研教改課題75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其中一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0項,省級優秀課程、重點課程和精品課程39門。學校擁有126個教學實驗室(中心)(其中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教育部“卓越計劃”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1個省級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了具有特色的“地?校?院”三級創新創業實踐實訓基地。
學校實施“卓越學子計劃”、大學生科研創新計劃,搭建了“芳菲之歌”“青春之歌”“理想之歌”等典型示范教育舞臺,形成了“齊白石”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等校園系列品牌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在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賽事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黃家厚、殷培孟、劉成、龔勛等同學接連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創造了全國地方高校最好成績;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向日葵女孩”何平、“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彭月丹等一大批優秀典型。60多年來,已向社會輸送了約30萬名各類高層次人才,畢業生以品行優秀、素質全面、能力突出而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科學研究
學校聚焦國家需求,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科學研究與學術創新,是國家科技部認定的“蛟龍號”參研參試單位,其中領銜研制的“海牛”號深海海底60米多用途鉆機海試成功,刷新了我國深海鉆機鉆探深度,標志著我國深海鉆機技術躋身世界一流。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防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計劃項目650余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3734項,年入校科研經費位居省屬高校前列;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6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4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等981項,推廣新技術近100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331部。
學校擁有26個國家、省部級自科類科技創新平臺,9個省級社科類創新平臺;設有礦業工程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創新發展研究院等科學研究與戰略咨詢機構,辦有《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礦業工程研究》《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等刊物,其中學報社科版入選CSSCI來源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學報,學報自科版和社科版均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毛澤東研究”專欄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秀欄目。
開放辦學
學校始終開放胸懷,重視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幾十所高校開展合作辦學和科學研究。留學生規模穩步增長,已招收來自15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校學習。近年來,積極派遣青年教師赴國外進修深造,選送學生赴國(境)外交流研修或攻讀碩士學位,選派應屆本科畢業生和教師赴美國、泰國、菲律賓、柬埔寨、韓國等國家開展對外漢語教學,拓展了師生的國際化視野。
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依托528個各類校企校地合作平臺,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知名企業深度協同創新,服務地方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區域產業轉移和軍民融合,為我國海洋礦產資源探采裝備、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生態修復等重大民生工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不忘初心,奮力前行。科大人將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始終秉承“唯實惟新,至誠致志”的校訓,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提供高層人才、高深知識、高新技術和高尚文化,朝著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