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四川輕化工大學招生網和湖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湖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8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8538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四川輕化工大學,不過每年四川輕化工大學在湖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輕化工大學
1、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四川輕化工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863名;
2、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輕化工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275名;
3、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四川輕化工大學的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5383名;
4、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四川輕化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4111名;
5、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輕化工大學的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7891名;
6、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輕化工大學的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3321名;
7、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輕化工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5631名;
8、湖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四川輕化工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6469名;
二、四川輕化工大學在湖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四川輕化工大學在湖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11 | 20863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486 | 85383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5 | 76391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8 | 64111 | 省政府 |
2、2021年四川輕化工大學在湖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30 | 18275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15 | 67891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520 | 63321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29 | 55631 | 省政府 |
3、2020年四川輕化工大學在湖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本二 | 504 | 76469 | 省政府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本二 | 546 | 21578 | 省政府 |
什么二本大學最好
排名 | 學校名稱 | 所在省份 | 所在城市 |
1 | 廣東財經大學 | 廣東 | 廣州 |
2 | 貴州醫科大學 | 貴州 | 貴陽 |
3 | 重慶醫科大學 | 重慶 | 重慶 |
4 | 遵義醫科大學 | 貴州 | 遵義 |
5 | 上海海關學院 | 上海 | 上海 |
6 | 廣東金融學院 | 廣東 | 廣州 |
7 | 天津理工大學 | 天津 | 天津 |
8 | 西安郵電大學 | 陜西 | 西安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重慶 | 重慶 |
10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上海 | 上海 |
高考志愿專科提前批院校名單
(1):軍事院校、軍事院校無軍籍學員計劃、國防生計劃(本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等、解放軍電子工程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航海院校或專業(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青島遠洋船員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航海學院等。
(3):師范院校或專業(本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
(4):公安、政法院校或專業(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等。
(5):藝術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藝術類提前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提前批的學校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
(6):體育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體育類提前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專科提前批的學校有: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
(7):其他院校(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國際關系學院(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外交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學院、香港城市大學、上海海關學院等。
三、四川輕化工大學學校介紹
四川輕化工大學是一所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等九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五十余年本科、近二十年研究生教育歷程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學校坐落在兩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市和宜賓市,擁有李白河、匯東、宜賓三個校區。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教育傳統優秀,連續兩次獲得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四川省首批創新改革試點高校、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示范科研單位、中國酒業協會授牌與五糧液集團共建的“中國白酒學院”。 歷史沿革:學校是一所“三線建設”西遷的本科高校,于1965年響應毛澤東主席號召、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部分保密專業西遷至四川自貢市,從上海總部抽調精干力量,從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借調部分科研人員,組建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對外稱之為“652”工程。1979年學校更名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校合并組建為四川理工學院,2018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于成。經過56年的辦學歷程,學校“立足四川、服務西南、面向全國、胸懷世界,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定位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大學、開放大學、智慧大學、和諧大學”的目標任務,確立了“研學結合、產教融合、特色發展”的發展戰略,提出了“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敢于擔當、追求卓越,跨越發展”的發展理念,凝練出了“胸懷天下之家國情懷,舍我其誰之使命擔當,自強不息之開拓奮進”的“652”精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思想體系。 基礎建設:學校環境優美,風景如畫,是學生奠基人生夢想、教師實現學術抱負的理想之地。美輪美奐的宜賓校區被譽為“宜賓旅游打卡圣地”,宏偉現代的自貢李白河校區被稱為“別人家的大學”。學校占地面積4600余畝,建筑面積160多萬平方米,國有資產總值近百億元。目前圖書紙質文獻總量290余萬冊,中外文獻數據庫76個,電子資源本地鏡像50T,折合電子資源500余萬冊。 師資隊伍: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精湛、奮發有為、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2322人,其中,專任教師1763人:教授、副教授占比近4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比80.2%;現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等省部級以上專家80人次;聘請特聘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1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3人,國家重點人才計劃特聘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 學科建設: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擁有化學工藝、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發酵工程等3個四川省重點學科;現有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數學等7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涵蓋34個二級學科;有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機械、材料與化工、法律碩士、教育碩士、藝術碩士、會計碩士、農業碩士等9個專業學位類別,涵蓋18個專業學位領域。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基礎寬厚、文理交融、突出應用與創新的辦學特色。以省級重點學科發酵工程為核心,形成了優勢突出的食品與輕工學科群,被業界譽為“中國白酒人才培養的搖籃”“中國白酒高端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以化學工程與技術為核心,構建起以化工、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環境與安全、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支撐化學工業發展的學科群。創新成果“有機氟單體及高性能氟聚合物產業化新技術開發”獲得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控制科學與工程為核心,構建控制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支撐智能檢測、智能信息處理和智能控制的學科群;以藝術學科為核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設計”學科方向,引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彩燈文化產業的傳承與發展,已成為支撐“自貢彩燈”文化品牌和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 人才培養:求知在川輕化,成才在川輕化。學校現有24個學院,77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學生等4.2萬人。 學校現有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1個省級一流專業,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9個省級“卓越計劃”教育培養專業,4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3個省級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門省級應用型示范課程,1門國家一流課程,19門省級一流課程,9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 學校從嚴施教,推行本科教學質量“11258”量化指標考核,整體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系統推進中國白酒學院、彩燈學院、鹽幫美食學院等特色產業學院建設,打造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社會適應性強、基礎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在校學生參加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各類競賽活動,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3000余項。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得到社會高度認可,是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 半個世紀來,學校共培養了20余萬畢業生,涌現出如中科院院士顏德岳、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良等一大批在科學界、企業界、教育界成就斐然的杰出校友。 科學研究:四川輕化工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成績斐然。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1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1100項。到位科研經費從2015年的2000萬元增長到2018、2019連續兩年穩居“億元俱樂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3項、市廳級科技成果獎251項;出版學術著作260余部,獲得授權專利821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408項),發表學術論文930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543篇)。 學校擁有國家級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創新中心、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擁有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材料腐蝕與防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川酒發展研究中心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民俗燈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四川省創新團隊5個;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四川省工程實驗室2個;四川省產業技術研究院2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四川省旅游科研重點基地1個;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基地1個;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4個;四川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8個。 近年來,學校積極建設新型特色研究機構和智庫,獲批了國家“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創新中心”“四川省釀酒專用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大數據可視分析技術工程實驗室”“高技術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院”,省市廳共建“川南加速器應用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印巴研究中心”,密切技術、人才、資本的合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急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社會服務:學校始終堅持“學科支撐產業、專業服務行業”的理念,凝智聚力,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學校先后與省內外10余個市級人民政府,與五糧液、瀘州老窖、中昊集團晨光化工研究院、華西能源等100多家知名企業簽訂了全面戰略協議和產學研合作協議,全面開展人才培養與科技攻關合作,以建設特色產業學院、研究機構、成立產業聯盟等形式,與行業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高水平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近年來,承擔橫向項目2100余項,解決了一大批企業技術難題,如與中昊晨光合作的研究成果“有機氟單體及高性能氟聚合物產業化新技術開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解決四川久大制鹽有限責任公司真空制鹽關鍵設備腐蝕問題的成果,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與自貢長城硬面材料、自貢硬質合金合作的研究成果“面向綠色再制造的鎢基表面材料開發及產業化”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學校科技轉移轉化成果有力支撐了地方經濟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合作交流:學校秉承開放辦學理念,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與世界上20多個國家50余所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