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網和湖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湖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60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724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不過每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湖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6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89名;
2、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85名;
3、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3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25名;
4、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3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5名;
5、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24名;
6、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87名;
7、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78名;
8、湖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6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39名;
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湖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湖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08 | 589 | 工信部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26 | 2685 | 工信部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32 | 1925 | 工信部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39 | 1215 | 工信部 |
2、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湖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20 | 515 | 工信部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37 | 2724 | 工信部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38 | 2587 | 工信部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54 | 978 | 工信部 |
3、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湖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本一 | 664 | 1039 | 工信部 |
高考后做近視手術能不能報軍校
做了近視手術后是可以報考軍校的,但注意必須是在手術后半年且沒有并發癥的情況下才可以報考,如果是高考后去做完近視手術,接著報考軍校的話是不可以的。
通過激光類手術進行視力矯正,只要矯正達標任何一眼裸眼視力達到4.9,術后半年以上無并發癥,眼底正常,則為軍校檢查合格。
每年高考是6月7號左右,填報志愿一般在6月下旬,高考志愿提交后,軍校招生放在提前批,所以軍校的體檢工作也會在6月底或者7月初也將展開。
高考填報志愿的方法
第一步熟悉政策。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像常識、動態、公示、政策……例如考生家長起碼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幾個批次志愿,每個批次需要填報幾所志愿學校,可以報考幾個專業等等。
第二步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來源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有: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
第三步準確定位。定位是填報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都知道,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填報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據平時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學校、區甚至整個省市所處的位置。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校介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西北工學院、廈門大學、四川大學、華北大學工學院、云南大學、西南工業專科學校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并經過兩次調整組建而成,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所在地北京,分為學院路校區、沙河校區,占地3000多畝,總建筑面積170余萬平方米。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后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3年入選首批“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學校第十六次黨員代表大會提出以建設扎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為發展愿景目標。 近年來,學校著力提升辦學境界和格局,大力促進空天信融合發展的學科態勢,持續優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推進一流師資隊伍建設,加快推動科研創新轉型發展,務實開展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合作,大力推進辦學條件和民生改善,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綜合辦學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躋身國內高水平大學的第一方陣,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學校學科繁榮,特色鮮明。確立了“頂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優勢醫工”的學科建設方針,現有工、理、管、文、法、經、哲、教育、醫和藝術10個學科門類。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并列全國高校第7名),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0個國防特色學科,14個A類學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為A+學科。有74個本科專業,2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突出學科基礎地位,構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交叉、醫工結合的一流學科體系,形成珠峰引領、高峰集群、高原拓展的良性學科生態。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制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形成了航空航天與信息技術兩大優勢學科群,國防科技主干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社會科學總論六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工程學、材料科學進入全球前1‰,在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連續第三年蟬聯世界第一。 學校名師薈萃,人杰地靈。目前學校教職工總數達到4266人,其中專任教師2368人。專任教師中,72.5%具有高級職稱,86.64%具有博士學位。匯聚了26位兩院院士、63位“*獎勵計劃”教授、59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6位“*”領軍人才、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為代表的杰出人才和74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8位“*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等為代表的優秀青年人才。人才隊伍中涌現出眾多國家一等獎獲得者、領域專家和型號總師,以及一大批年輕有為、造詣精深的專家學者。 學校精育良才,立德樹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為1:1,在校攻讀學位的外國留學生2300余人。近年來各省招生生源高考成績平均排名在前3‰,并有多個省份已進入全省排名前1‰,學校理工類生源整體質量穩居全國第9名。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把培養拔尖人才與強化愛國擔當相結合,在知識創造中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創造知識,著力培養理想高遠、學識一流、胸懷寰宇、致真唯實的領軍*才。打造一流本科生教育,推進大類招生,擴大專業自主選擇權,突出厚基礎、個性化、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健全完全學分制。推進通識教育、書院育人,發揮華羅庚班、吳大觀班、人文社會科學實驗班及高等理工學院、中法工程師學院等試驗班和榮譽學院的引領輻射作用。構建知識學習、能力實踐、國際交流三位一體大課堂,強化跨學科實踐、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實踐。研究生教育堅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機制,重點實施尖端優質生源匯聚、精品課程體系構筑、國際交流深度拓展、多方聚力協同育人、創新激勵分類優秀、卓越導師隊伍建設等行動計劃,著力打造“重創新、強能力、高規格”的人才培養質量品牌,探索出大飛機班、發動機班、信息安全班等定制化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模式。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6個,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4門。人才培養碩果累累,涌現出了以“北航1號”、“北航2號”、“北航3號”和“北航4號”探空火箭為代表的一大批學生科技創新作品。2010年以來,研究生有近400人次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署名達70余人次,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數量顯著增長,全國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等國家級榮譽稱號數量處于領先地位。歷史悠久的北航“馮如杯”競賽已連續舉辦30屆,吸引了7萬余名學生開展創新研究。學校是在全國“挑戰杯”競賽中唯一連續16屆捧得“優勝杯”的高校,并在2019年承辦第十六屆“挑戰杯”競賽。學生創新創業作品連續三屆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獲得冠軍、亞軍各一項。春華秋實,芬芳桃李滿天下。建校69載,北航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學術精英、興業人才和治國棟梁,為國家主流行業和骨干單位輸送了20多萬優秀畢業生,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99%以上。近6年北航有18名校友當選為院士。 學校服務國家,銳意創新。學校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先導,強化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關鍵瓶頸技術匯聚、與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頂級創新平臺和一流科研團隊,科研總量不斷擴大,科研經費人均位居全國高校第一。有1個國家實驗室——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含4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北京市高精尖創新中心,70余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9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0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學校突出自主創新,強化協同創新,積極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組建大團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建校60余年來,北航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于國內高校前列,研制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近年來,學校持續強化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頸領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項標志性成果直接應用于國防建設。學校團隊參與論證并助力研制的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研制成功我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學校牽頭設計研制的某型無人機定型并執行重要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位居無人機方隊陣首。“十五”以來,北航共獲國家三大科技獎勵70余項,其中,近16年獲得15項國家級科技獎勵一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創造了一所大學連續獲國家高等級科技獎的紀錄,被社會譽為科技創新的“北航模式”。學校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協同增長,實現了在《Nature》《Science》等頂級期刊發表文章的突破。學校大力推進協同創新,與航空、航天、發動機、船舶等國家重點骨干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獲“2011計劃”首批認定。聯合中國工程院成立中國航空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打造我國航空工程科技領域首個國家級智庫。全面融入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環北航知識經濟圈”,北航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 學校面向全球,開放交融。通過實施“UPS國際化發展戰略”,構建北航國際交流合作網絡和平臺,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學校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先后與全球200余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機構和知名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倡導發起“國際航空航天教育協會”并加入了國際宇航聯合會、“T.I.M.E.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和學術組織。創設了“自旋電子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等一批高端國際合作平臺。與法國中央理工大學集團聯合創辦中法工程師學院,融合中法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