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高考已經結束,高考作文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為此思而學教育網特為考生朋友們準備了“專家點撥: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題審題立意”一文,具體內容如下:
1、作文題注重文化底蘊,詩歌、名言、文化名人直接進入材料的有好幾個,北京卷的莫言(暗),山東卷的莫言(明),安徽卷蕭伯納的名言,福建卷顧城的詩歌《憂天》(暗),浙江卷的三句名言。
2、注重對個人修養的反思。新課標1卷的勇氣,上海卷“更重要的”,四川的“平衡”,江蘇的“善”,湖南的“付出”,福建的“扎根”,廣東的“感恩”,山東的“改錯”,重慶的“改變”,湖北的“善與用”,浙江的“童心”,廣西的“善”。此外,課標2卷的“同學關系”,天津卷的“求知”也含有個人修養的成分。
3、能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并展望將來生活。比如北京的“手機”,江西的“周樹人”,是學生身邊的東西;重慶的“豆腐”,課標1的“經驗與勇氣”更為學生的未來磨劍。
4、注重思辨性。北京的“科技雙刃劍”,課標1卷的“經驗與勇氣”,安徽卷的“現實和夢想”,四川卷的“平衡”,福建卷的“飛翔與扎根”,遼寧卷的“珍珠與沙子“,廣東卷的“施與受”等,作文時都要注意兩方面的思辨性。
5、文體限制明顯。湖南、福建、江西卷要求寫記敘文或議論文,有的是“明確文體(詩歌除外)”。
當然,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有些瑕疵:
1、詞語意思難理解。四川卷“平衡的生活”,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圓”,江西卷的“周樹人”等,意思讓學生在短時間里難以把握。
2、個別題目的要求限制太死。比如江西卷。“對上述學習的怕與不怕”,課標2卷的“同學關系”。有的材料不一定科學,比如江蘇卷的“蝴蝶”真的會自覺飛向更深的山洞嗎?有的材料審題難以明確,比如湖南卷的兩則材料,從一則材料入手立意算不算偏題呢?下面是從學生的角度對18套高考作文題的審題進行的點評。
湖北卷 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嗎?裝鮮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裝礦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圓瓶子,而裝酒的圓瓶子一般一般又裝在方盒子里。方圓之間,各得其妙。古詩云:“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點評:
這道題猛一看不難,不就是寫“上善若水”嗎?細想想又難:開頭介紹各類容器干什么?“任方圓”什么意思?“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什么意思?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上善若水”。這是老子的名言。出自《道德經第八章》,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強調的是一個“善”字。
“上善若水任方圓”,出自唐朝詩人顧況的一首閨怨詩:《宜城放琴客歌》。詩的上下兩句是“上善若水任方圓,憶昨好之今棄捐”,在詩中的意境并不高妙。當然把這句話拎出來,其哲理還是成立而深刻的。這句話的直白意思就是,只有你善良了,為人處世就能可方可圓,適應一切。“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意思是,方形器物和圓形器物雖然是不同的器物,但他們的作用確實都呈現出來了。也就是各現其能,各盡其用的意思吧。其實,我們把這些意思梳理一下就明白了:方器物也罷,圓器物也罷,都是有用處的,我們只要有“善”(善心,善行),該方的時候我們可以方,該圓的時候我們可以圓;也就是說“善良能行天下”。但材料明顯不是讓我們單單就“善”論“善”的,我們要把善和“方圓”聯系起來。“方圓”就是用途。聯系起來就是:善良之人,能成為有用之人。
綜上,可以立意如下:
1、永葆善心,服務他人。可以聯系慈善家,雷鋒精神等,立意應該較高。
2、善良是做人的基礎。
3、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善,得到有用)
4、莫將善良丟江中。(反面立意,扣住惡報)
5、善有善報。(強調對他人對社會的作用或自己受到重用而有用武之地)。
總之,不能光寫善,還要寫“器”,寫自己能發揮作用。因為文體不限,可以寫記敘文,敘述自己因為善行被別人認可的經過;寫小說,把善與用通過故事展現出來。如果寫議論文,要注意聯系時代,盡量舉一些名人事例。無論如何,寫作中不能把“方圓”丟掉,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