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為公寓式,一梯兩戶,每戶分三居室.有陽臺,沒空調,沒電扇,需要自己采購.床鋪是上下鋪,住七個人,有八個床位.每人一個衣櫥.可以上網.最高六層,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為河南省機器制造技工學校,創建于1954年12月。1956年更名為河南省工人技術學校,1960年更名為河南省工業技術師范學校,1961年更名為河南省技工教育師范學校,1992年更名為河南職業技術教育學院。1999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改制為新型高等職業院校,現在是100所國家示范高職院校之一。學院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職業教育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國家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首批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省級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鑒定示范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發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海爾人才培養基地等。
學院位于省會鄭州市,占地面積1240畝,建筑面積近50萬?。各類在校生達1.9萬余人。學院共有在職教職工761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近300人,有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教師3名,省教學名師4人,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4人,近200名技師和高級技師,還從行業企業聘請了200多名能工巧匠和技術能手作校內兼職教師。
學院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1億元,各類圖書藏量120余萬余冊,各類金屬切削機床、數控車床、銑床、加工中心和數控電火花機床等300余臺,各種型號的實訓小轎車、面包車和客車40多輛,有400畝園林花卉和占地100多畝的駕校實訓基地。學院擁有機電實訓中心和汽車維修實訓中心兩個國家級實訓基地,建成了與之配套的生產型車間,形成了前校后廠的格局,提供真實生產性的實訓實習條件。另外還有餐旅實訓中心、環藝實訓中心、信息工程實訓中心、工商管理實訓中心、音樂學院實訓中心和學院計算機中心等8個實訓中心,擁有各類實驗實訓室154個,大多數具有仿真或真實職業工程氛圍。同時學院還與德國工商協會、海爾集團、許繼集團、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開元旅業集團和廣東三正集團等200多家知名企業,聯合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學院實行院、系兩級管理,現設有機電工程系、電氣工程系、烹飪食品系、旅游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環境藝術工程系、汽車工程系、音樂學院、附屬技校等10個系(院、校)及基礎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3個教學部。開設有47個專業和28個專業方向,其中有4個國家示范重點專業,7個省級示范重點建設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和省級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課程建設整體水平較高,省級精品課程7門。
二、辦學理念及定位
學院秉承“德厚技高、務實創新”的校訓,樹立了“誠信、勤儉、清正、奉獻”的校風和“崇德、嚴謹、強技、愛生”的教風以及“尚德、勤學、重技、自強”的學風,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的校園文化。
學院堅持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生產育人和環境育人的“五育人”理念貫穿教育教學始終;堅持把行政工作圍繞教學轉,教學工作圍繞就業轉,就業工作圍繞市場轉的“三個圍繞”的辦學理念貫穿學院工作方方面面,確保“畢業生就業一個都不能少”;堅持把競爭上崗,淘汰末位,今天不敬業,明天就失業,今天不愛崗,明天就下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競爭理念貫穿各項管理的全過程。
立足河南,面向全國, 以就業為導向,以教學工作為重心,以專業建設,以加強實訓、實習教學為手段,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智能、技能,辦出一所具有鮮明特色的高等職業院校;形成集學歷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校企合作為一體的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辦學模式;實施工學結合具有訂單特色的“2+1”人才培養模式和“講?演?練?評”四位一體教學模式,不斷強化內涵建設,進一步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學技雙修、智技兼備的“雙證書”高技能人才,做改革的先鋒,管理的示范,發展的示范,引領河南省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三、就業工作
學院始終把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不斷創新就業工作機制和思路,建立院系兩級就業服務機構,對各系就業工作進行量化評估;設立河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鄭東新區分市場,開辦河南獵頭職業介紹所,舉辦和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建立創業孵化園,聯合河南機電職業學院等10所院校成立就業聯盟,與鄭州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等200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目前,在引導學生到境外就業領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已經成功輸送27名學生到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就業,成為學院工作的一個亮點。1999年至2007年,學院連續被評為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又被河南省人事廳和教育廳聯合授予“河南省普通大中專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被中國青年報評為首屆高等職業院校“就業星級示范校”。繼2010年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一同首次被評為“2009年度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之后,2011年學院又榮獲河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2012年獲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省政府給予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獎勵資金。
四、技能大賽
鮮明的辦學特色,科學的教學模式,突出的技能優勢,使學院師生在各類技能大賽中屢獲殊榮。
近年來,學院多次代表河南省參加全國大賽,獲國家級獎項40余次,省級獎項100余次。
在第一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河南賽區決賽中,參賽學生包攬全部三個工種比賽的第一名,獲得兩個第二名,榮獲學生組團體第一名,參賽教師獲得數控銑床第一名。師生代表河南參加全國決賽,全部進入前40名,并獲得勞動部頒發的“技師”證書,河南代表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學院被授予“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參賽學生獲得加工中心個人第三名。在第二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河南賽區選拔決賽中,學院囊括教師組和高職高專學生組三個工種的第一、二名。在全國決賽中,學院學生榮獲個人第五、六名。在第三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河南賽區選拔賽中,參賽教師獲得了兩個項目的前兩名和一個項目的第二名,參賽學生包攬了三個項目的前三名。在第四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河南賽區選拔賽中,參賽教師獲得了一個項目的前兩名和兩個項目的第一、第二名,參賽學生包攬了三個項目的前三名。在全國決賽中,參賽教師分獲兩個項目的第一名和一個項目的第二名,參賽學生分獲三個項目的第一名。第五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河南賽區選拔賽中,參賽學生榮獲三個項目的第一名、第二名,教師學生合組項目中獲得第一名。在全國決賽中,參賽教師獲一個項目的第三名,參賽學生分獲三個項目的第三名、第八名、第十四名。
在2008年全國高職技能大賽河南選拔賽中,我院參賽選手獲得數控和自動線安裝兩個項目的一等獎和機器人、模具兩個項目的二等獎,決賽中有兩個項目分獲二、三等獎。在2009年全國高職技能大賽河南選拔賽中,我院參賽選手囊括四個項目的第一名,決賽中有兩個項目獲三等獎。在2010年全國高職技能大賽河南選拔賽中,我院參賽選手分獲六個項目的一等獎和一個項目的二等獎,決賽中有四個項目分獲二等獎。在2011年全國高職技能大賽河南選拔賽中,我院參賽選手分獲三個項目的一等獎,決賽中有一個項目獲二等獎,兩個項目分獲三等獎。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河南省選拔賽”中,參賽學生獲得十三個項目的一等獎,三個項目的二等獎;全國決賽中,二個項目獲得一等獎,三個項目獲得二等獎,四個項目獲得三等獎。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河南省選拔賽”中,參賽學生獲得十個項目的一等獎,八個項目的二等獎,二個項目的三等獎。
目前,在河南高職高專院校中,我院在各類技能大賽上獲獎數量最多、規格最高。通過參加技能大賽,集中檢驗和展示學院人才培養成果,提升學院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技能培訓、鑒定與社會服務
學院設有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牢固樹立為當地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服務的觀念,積極利用職業教育資源優勢,加大培訓和社會服務工作力度,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的高度認可。學院先后被濟南軍區、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扶貧辦確定為“士官考試基地”、“河南省職業院校師資培訓基地”、“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定點培訓機構”、“河南省貧困縣農民工技能培訓定點單位”和“河南省扶貧開發‘雨露計劃•金藍領’工程培訓基地”。
目前學院擁有中、高級技術資格的考評員180人,能夠承擔40個工種的初、中、高級工的技能鑒定工作。除了滿足本院學生技能鑒定的需要,還向其他職業院校、工礦企業及社會提供技能培訓和鑒定服務。近三年共開展各類技能鑒定11211人次,其中高級工以上占15%,有6700人次通過我院鑒定所報名參加了營銷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等工種(職業)的職業技能鑒定全國統一考試。
近年來,學院圍繞地方產業升級和民生工程,為高質量就業服務、為全民技能振興工程服務、為產業集聚區建設服務、為招商引資服務,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培訓鑒定服務,如舉辦了全省技校校長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艾滋病村技能培訓、河南省金藍領高技能人才培訓、扶貧培訓、失地農民培訓、勞務輸出技能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等,為中原崛起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學院還積極參與援疆支教項目,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地區和中部地區16所職業院校,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六、社會聲譽
學院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績顯著,在河南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先后被評為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最具影響力的十佳職業學院和河南公眾最滿意的十佳高職高專院校、河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職院校就業“星級示范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國教育報》、《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和《大河報》等10余家新聞單位,先后對學院進行了宣傳報道,其辦學成就多次受到省領導的贊譽。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將進一步聚精會神抓內涵,改革創新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中原經濟區、實現中原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