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招生網和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河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203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5811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不過每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在河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1、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8113名;
3、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6104名;
4、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5、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9310名;
6、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7374名;
二、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2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2021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203 | 458113 | 省政府 |
2021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220 | 299310 | 省政府 |
3、2020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236 | 436104 | 省政府 |
2020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210 | 337374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錄取流程
錄取流程1:模擬投檔
每批次正式投檔之前,省級招辦按照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模擬投檔。
錄取流程2:確定投檔比例
模擬投檔后省級招辦及時向高校報送生源分數段分布情況,高校根據模擬結果決定是否追加計劃,是否調整投檔比例。
錄取流程3:正式投檔
省級招辦按照高校調檔的要求和考生填報的志愿,將符合高校調檔條件的考生的電子檔案在網上投遞給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績從高到低只進行一次投檔。
錄取流程4:閱檔
招生高校在規定時間內從網上下載考生的電子檔案數據進行審閱,審閱內容包閱括考生的成績、專業志愿、是否服從調劑選項、體檢表以及誠信記錄等。
錄取流程5:預錄取
招生高校按照相關規定和招生章程等,將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進行預錄取,并將預錄取和退檔的結果上傳至省級招辦。
錄取流程6:錄取檢查
省級招辦對高校欲退檔考生的情況進行審核,如無異議,則錄取結束。
錄取流程7:打印錄取名單
省級招辦根據招生高校的錄取結果打印錄取新生名冊,加蓋省級招辦錄取專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錄取流程8:填發錄取通知書
招生院校根據錄取考生名冊填寫錄取通知書,加蓋該校公章后連同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一并寄送被錄取考生。
高考征集志愿填報時間
征集志愿時間為每一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之后,大家要時時關注考試院最新動態,因為征集志愿填報時間一般在半天至一天左右。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最后一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的計劃。
征集志愿一般有3次機會,分別是第一批本科征集志愿、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和高職征集志愿,對于在一次征集志愿后仍未達到招生計劃的院校要另當別論,院校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二次甚至多次的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即未達到招生計劃的院校進行缺額計劃招生,為落選的考生提供了二次填報該批次志愿的機會,考生一定要把握住機會。此外,部分缺額計劃較多的批次可能進行二次征集志愿,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機會。具體時間大家要密切關注官方教育網站發布的消息。
三、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學校介紹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坐落于美麗的海濱之城——山東威海,是一所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國有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學院以****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重點,以推進依法治校為手段,全面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開放活校”四大發展戰略,穩步向建設“雙高”院校目標邁進。 專業貼近需求,海洋特色鮮明。根據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重點打造海洋水產食品、船舶智能制造、電子商務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國際郵輪乘務管理、人工智能物聯網、藥品與醫療器械七大專業群,目前開設了水產養殖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船舶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會計、港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物聯網應用技術、云計算技術與應用等33個專業。建有2個省級品牌專業群、1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3個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 搭建成長平臺,推進“名師工程”。實施教師成長工程,制定了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專家5個階段“階梯式”發展標準,搭建了教師專業成長平臺,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名師工程”,擁有4名二級教授、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0名省級教學名師、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獲批建設4個省級名師工作室,2個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通過名師引領提升師資隊伍整體專業水平。 設施設備先進,辦學條件一流。設有航海模擬實訓室、輪機模擬實訓室、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基地、微藻餌料藻種培養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室,圖書館、體育館、報告廳設施設備配備齊全,功能先進,為學生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鍛煉體魄搭建了平臺。 打造科研平臺,增強服務能力。建有“山東省船舶控制工程與智能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船舶智能裝置與系統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海洋經濟藻類資源開發與利用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高技術船舶控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12個省、市級科研平臺、創新平臺,加快推進各種專利、項目研究,促進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成立了“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進中心”,構建科學規范的海洋生物疫病防控體系,150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高效運行,已通過國家水生動物防疫系統實驗室檢測能力驗證,將重點開展海洋生物疫病檢測、海洋環境監測、微藻研發、藥物分析、飼料加工等技術研究和產業服務,為區域海洋經濟創新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實施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舉,對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網絡在線培訓服務,積極發揮作為“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威海市技能鑒定所”等培訓基地和鑒定機構的職能,開展各類實用人才培訓和技能鑒定。 狠抓質量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設。全力推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不同層面的質量保證機制,實施全面、全員、全過程質量管理,成為山東省第一批內部質保體系診改工作實施方案審核通過的22所高職院校之一。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基礎建設、精品共享課程資源庫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建設,成立“山東省移動云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利用好藍墨云班課等數據平臺,拓展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的廣度與深度,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學習體系。 重視創新創業,夯實就業保障。建設運營1萬平方米的“大學生雙創孵化基地”和省級眾創空間,打造了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高校為依托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創新創業校企合作模式。已在孵企業110家,每天有千余名大學生在此活動,2018年大學生創業項目參加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榮獲銀獎,大學生雙創協會蟬聯兩屆全國百強創業社團,宋希堯同學榮獲“山東優秀大學生創業者”稱號,學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被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授予“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典型案例學校”。建立黨政重視就業、專業導向就業、教學面向就業、機制支撐就業、教師引導就業、學生立足就業、部門專司就業的齊抓共管的就業保障運行機制,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力人才支撐。 堅持立德樹人,提升學生素養。成立“明德學院”,以“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與藍色海洋文化”三種文化為教育核心,開設60門通識課程,通過傳統文化熏陶、職業發展規劃、社團活動開展等,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拼搏精神、團隊意識、領導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我發展的方向和興趣,為人生的長跑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能量。深挖紅色資源,傳承和發揚好永懷精神,構建以永懷雕塑、永懷廣場、永懷報告廳、《佩瑜懷瑾》話劇為一體的“一像一場一廳一劇”的“永懷精神”育人格局,思政育人經驗做法被《光明日報》、《大眾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重點報道,被山東省教育廳《教育工作簡報》專版刊登。 校政企多方聯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成立了由政府、學院、園區和產業龍頭企業共同組成的理事會,構建“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新機制;作為理事單位牽頭成立了海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海洋生物健康促進產業、數字經濟等3個省級職業教育集團,開展集團化辦學;與南京55所、新邁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實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與家家悅集團、成山集團、三星重工等合作建立“訂單班”;與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等合作共建實驗實訓室,與百步亭船業有限公司合作建造“海院號”綜合實訓船;與威高集團、迪沙藥業等320多家企業進行深入的校企合作;與京東集團、亞馬遜AWS、共好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分公司等共建4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 注重對外交流,加強境內外合作。當選中德職業教育產教聯盟中方理事會常務副理事單位、中德智能制造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中德職業教育與產教融合合作示范項目、中德職業技術教育網對德合作試點示范單位、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常務理事單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職業教育聯盟理事單位、泰中教育聯盟會員單位,入選教育部“智能制造領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第二批籌建合作院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國際產學研合作聯盟威海倡議,與韓國金泉大學、韓國國立交通大學、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烏克蘭地球儀科學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等簽訂合作協議,就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等達成合作意向;依托成山泰國項目建設“成山國際學院”,建成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泰國宣素那他分校,參與了中國海外職業技術學院-緬甸萬寶礦業校區項目,申報了12本工業漢語教材,為走向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加強黨建引領,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部署要求,把管黨治黨與辦學治校、改革發展、安全穩定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層層簽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扎實開展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增強思政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著力構筑具有凝聚力和引領力的*意識形態陣地。 學院入選全國職業院校“智慧校園50強”、“產教融合50強”、“雙創100強”,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教質量保障與評估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全國船舶工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中國現代漁業職教集團理事單位和副秘書長單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基地”、“全國水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國云教學工具示范校”、“'青年之聲'國學教育示范基地”、“山東省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校企合作先進單位”、“山東省第二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單位”、“山東省海洋與漁業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單位”、“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山東省遠洋漁業船員培訓基地”、“山東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山東省省級現代漁業技術培訓基地”、“山東省基層漁技人員定點培訓基地” ,優美的校園環境被評為“威海市花園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