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陜西青年職業學院招生網和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河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18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5888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陜西青年職業學院,不過每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在河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1、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7179名;
3、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8886名;
4、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5、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7648名;
6、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5265名;
二、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2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2021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235 | 447179 | 省政府 |
2021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330 | 227648 | 省政府 |
3、2020年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在河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185 | 458886 | 省政府 |
2020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306 | 265265 | 省政府 |
高校專項志愿能填幾個學校
1、如果申請的兩個學校的高校專項計劃都通過初審了,高考后是否可以同時填兩個學校志愿要看考生所在省份的具體規定。
2、比如陜西省規定,高校專項計劃設1個院校志愿,每所院校6個專業志愿,僅供我省65個國家及省級貧困縣通過資格審核和相關高校考核合格且公示的考生填報。
3、而山西省規定,本科“專項生”第一、二批次分別設置8個平行院校志愿,排列順序為A、B、C、D、E、F、G、H,每所院校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是否同意專業調劑”志愿。
新高考地區能填多少個志愿
以普通類本科批為例:新高考地區(14個省市):
1)福建、江蘇:新高考最多可填40個志愿;
2)廣東、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個志愿;
以上5個省份新高考都是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每個志愿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一個“是否服專業調劑”選項。
3)河北、重慶:新高考最多可填96個志愿;
4)遼寧:最多可填112個志愿;
以上3個省市新高考都是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類)+院校就是1個志愿,沒有專業服從調劑選項。
5)上海、海南: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24個志愿;
6)北京: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30個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最多可填80個志愿;
8)山東: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為1個志愿,最多可填96個志愿;
9)天津: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A段最多可填50個志愿,B段最多可填25個志愿。
三、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校介紹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是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位于歷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與陜西省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既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又承擔陜西省共青團干部及其他青少年工作者的教育培訓任務。 學院由1952年創辦的陜西省團校發展而來。1984年在團干部短期培訓的基礎上正式舉辦大學專科教育,1988年創建陜西青年干部學院;1994年更名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為獨立設置的成人高等學校,同時保留了陜西省團校的性質、任務和校名;秉承共青團院校的優良傳統和文化內涵,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2003年開始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教育,2005年正式轉制成立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自建校以來,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社會人才需求,大力培養青年人才,為共青團事業發展、陜西省及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省內外擁有良好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學院現有含光、長安兩個校區。含光校區位于西安市中心,毗鄰明代古城墻,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精巧雅致;長安校區位于長安區常寧新區,南依終南山,青山綠水、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為莘莘學子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學院近年先后榮獲西安市文明單位、省級園林式單位、陜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學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按照“對接產業、服務陜西、錯位發展、爭創一流”的建設思路,緊貼市場和產業設置專業,緊密圍繞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以一流專業為龍頭,構建了與區域經濟匹配度高、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的文化、商務、金融、旅游、信息、教育等六大專業鏈群。設有文化傳媒系、財經系、管理系、數字信息技術系、公共事業系、藝術系6個教學系和思想政治課(公共課)教研部、繼續教育中心、培訓部等9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設三年制高職招生專業(方向)41個,五年制高職招生專業3個,擁有省級重點專業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一流專業”培育項目兩項,院級重點專業6個。在陜西高職教育系統具有獨特優勢、占有獨特地位。 學院堅持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對接行業職業標準。建有63個高標準實訓室,其中采編與制作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國家級實訓基地,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實訓室、旅游管理綜合實訓室為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形成“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180余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確保每個專業都有3個以上校外實踐基地與頂崗實習地點,保證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有不少于半年時間開展頂崗實習。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鼓勵學生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融合。 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401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現有物流管理省級教學團隊1個。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比73.68%,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占比23.68%,“雙師”素質教師占比77%。近年來,1名教師獲教育部微課競賽一等獎,2名教師獲全國教師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1名教師獲“全省高職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1名教師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稱號,1名教師獲“陜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稱號,1名教師獲“陜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稱號。學院教師累計參與并完成各類科研項目2100多項,其中獲獎項目200多項,累計公開發表論文3200多篇。 學院學生管理工作特色鮮明。全面系統實施學生“自律、誠信、明禮、敬業、堅韌”為主要內涵的“五大核心素養”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在足額配備專職學生輔導員的基礎上,從專任老師和管理干部中嚴格選配班主任,培養了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學工隊伍。深入開展“知心青苑”工作,常態化開展師生“一對一、面對面”談心談話,推行處級干部聯系班和院領導接待日制度,搭建師生溝通平臺,形成了“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實行學生假期去向登記制度,嚴肅考勤和請銷假制度,推行學工干部走訪學生宿舍和聯系學生家長制度,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級”工作網絡,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積極營造人人關注心理健康、人人關注自我成長的良好氛圍。 學院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著力傳承團校品牌,凝練共青團工作特色。堅持“至誠至堅”校訓,塑造“愛生樂業、德教雙馨”的教風和“慎思敏行、學以致用”的學風,形成了“朝氣蓬勃”的校風。現有宿莽文學社、藍野環保協會、精武協會、博雅傳統文化協會等19個學生社團,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積極向上的社團活動,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特長;舉辦讀書勵志實踐活動、社團文化節展演活動、大學生藝術節等多個有影響的品牌活動,使學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并榮獲陜西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設立專門機構,健全長效機制,夯實全員參與、全程指導、全方位服務就業工作模式,著力保障畢業生充分順利就業,不斷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充分調動合作辦學單位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生崗位鍛煉、技能提升和吸收、推薦學生就業中的重要作用,著力落實畢業生頂崗實習結束后直接受聘入職;持續加強與行業、知名企業聯系,為學生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和空間;豐富就業指導課程,強化就業思政教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應聘入職;加強學院就業信息網站建設,不斷提升線上就業指導、信息供給、政策咨詢等服務功能。舉辦高職教育以來,已累計向社會輸送了3萬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陜西和西北地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堅持將育人與助人相結合,按照“經濟上予以資助,生活上予以照顧,思想上予以引導,學習上予以幫助”的思路,不斷加大學生資助工作力度和受益面,形成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院獎學金、學院特困補助金、生源地助學貸款、義務兵學費補償、生活補貼、社會資助、校內勤工助學、綠色通道等全方位、多渠道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2020年,學院通過獎、貸、助、補、減方式惠及學生達64%以上,總計金額達1500萬元,全方位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 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始終備受各級領導的關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親筆為學校題詞:“實事求是,勤奮學習,把青年培養成為四有新人”;黨和國家*李克強、王兆國、劉延東、李建國、陳宗興、周強等先后來校視察,對學校改革、建設與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近70年來,學院始終緊扣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主題,從單純的團干部教育培訓發展為目前以團干部培訓、管理服務類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特色的高等職業院校。2010年順利通過教育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當前,按照新的規劃和戰略思路,全體師生正為創建省內一流高等職業院校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