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9-12題。
審勢
辛棄疾(宋)
用兵之道,形與勢二。不知而一之,則沮于形、眩于勢,而勝不可圖,且坐受斃矣。
何謂形?小大是也。何謂勢?虛實是也。土地之廣,財賦之多,士馬之眾,此形也,非勢也。形可舉以示威,不可用以必勝。譬如轉嵌巖于千仞之山,轟然其聲,巍然其形,非不大可畏也;然而塹留木柜,未容于直,遂有能迂回而避御之,至力殺形禁,則人得跨而逾之矣。若夫勢則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濟。
譬如注矢石于高墉之上,操縱自我,不系于人,有軼而過者,抨擊中射惟意所向,此實之可慮也。自今論之:虜人雖有嵌巖可畏之形,而無矢石必可用之勢;其舉以示吾者,特以威而疑我也。未欲用以求勝者,固知其未必能也。彼欲致疑,吾且信之以為可疑。焦未必能。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詳夫形、勢之辨耳。臣請得而條陳之:
虜人之地,東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極于蒙,地非不廣也。虜人之財,簽兵于民而無養兵之費,靳恩于郊而無泛恩之賞,又輔之以歲幣之相仍,橫斂之不恤,則財非不多也。沙漠之地,馬所生焉;射御長技,人皆習焉,則其兵又可謂之眾矣。以此之形,時出而震我,亦在所可慮,而臣獨以為不足恤者,蓋虜人之地雖名為廣,其實易攻,惟其無事,兵劫形制,若可糾合,一有驚擾,則忿怒紛爭,割據蜂起。辛巳之變,蕭鷓巴反于遼,開趙反于密,魏勝反于海,王友直反于魏,耿京反于齊、魯,親而葛王反于燕,其余紛紛所在而是,此則已然之明驗,是一不足慮也。
虜人之財雖名為多,其實難恃,得吾歲幣惟金與帛,可以備賞而不可以養士;中原廩窖,可以養士,而不能保其無失。蓋虜政龐而官吏橫,常賦供億,民粗可支,意外而有需,公實取一而吏七八之,民不堪而叛。叛則財不可得而反喪其資,是二不足慮也。
若其為兵,名之曰多,又實難調而易潰。且如中原所簽,謂之大漢軍者,皆其父祖殘于蹂踐之余,田宅罄于捶剝之酷,怨忿所積,其心不一。而沙漠所簽者越在萬里之外,雖其數可以百萬計,而道里遼絕,資糧器甲一切取辦于民,賦輸調發非一歲而不可至。始逆亮南寇之時,皆是誅脅酋長、破滅資產,人乃肯從,未幾中道竄歸者已不容制,則又三不足慮也。
又況虜延今日用事之人,雜以契丹、中原、江南之士,上下猜防,議論齟齬,非如前日粘罕、兀術輩之葉。且骨肉間僭弒成風,如聞偽許王以庶長出守于汴,私收民心,而嫡少嘗暴之于其父,此豈能終以無事者哉?我有三不足慮,彼有三無能為,而重之以有腹心之疾,是殆自保之不暇,何以謀人?
臣亦聞古之善覘人國者,如良醫之切脈,知其受病之處而逆其必殞之期,初不為肥瘠而易其智。官渡之師,袁紹未遽弱也,曹操見之以為終且自斃者,以嫡庶不定而知之也。咸陽之都,會稽之游,秦尚自強也,高祖見之以為當如是矣,項籍見之以為可取而代之者,以民怨已深而知之。蓋國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虜今并有之,欲不亡何待!臣故曰“形與勢異”,惟陛下實深慮之。
(選自《美芹十論》)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形可舉以示威 舉:全部 B.臣獨以為不足恤者 恤:救濟
C.又實難調而易潰 潰:潰敗 D.逆其必殞之期 逆:揣測
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沮于形、眩于勢/其皆出于此乎 B.沙漠之地,馬所生焉/焉用亡鄭以陪鄰
C.虜政龐而官吏橫/莫不族布而羅生焉 D.且骨肉間僭弒成風/彼且惡乎待哉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勢”比“形”更為重要的一項是
①若夫勢則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濟 ④怨忿所積,其心不一
②射御長技,人皆習焉,則其兵又可謂之眾矣 ⑤賦輸調發非一歲而不可至
③中原廩窖,可以養士,而不能保其無失 ⑥蓋國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12.下列對文章內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出于忠心,在奏章中條陳敵方弊端弱點,懇請皇上抓住時機,盡早收復失地。
B.作者多方引證,深入剖析,加之行文氣韻豪邁奔放,使文章極具鼓動性、說服力。
C.作者雖痛恨虜人,但對其將領也不一概加以否定。這是評價歷史人物應有的態度。
D.作者反復強調,無論是國家或個人,當“形”與“勢”不匹配時,就會有災難發生。
答案:
9.B 10.C 11.B 12.D
審勢(節譯)
行軍打仗的道理,主要在于認清“形”與“勢”兩方面。如果不了解這兩方面而把它們混為一體,就會被不利的形勢影響而使自己感到沮喪,會對態勢錯誤估計而使自己眼花繚亂。這樣,不但不可能得到勝利,反而會遭受損傷。
什么叫形?就是表面的小和大。什么叫勢?就是實際的空虛和充實。領土寬廣、財力富足、軍力雄厚,這些都屬于形,而不屬于勢。形,可以全部用來顯示威力,但是不可以用它來取得必勝的結果。至于勢,卻不是這樣:只要有器械,就一定可以用;只要可以用,就一定能成功。
從現在的形勢談一談:虜人雖有險峻的山巖這樣足以讓人害怕的“形”,卻沒有弓箭擂石一定可以運用的“勢”;況且他們全部拿來顯示給我們看的,只不過是憑借著威勢讓我們感到驚恐迷疑而已。他們想讓我們感到驚疑,我們姑且相信以為它可疑;他們不一定能夠達到的,我們也將認為他們可能會達到。這就是因為還不明了“形”和“勢”的辨識啊。請允許我分條陳述一下:
虜人的土地,不是不廣闊;虜人的財產,不是不富足。他們擁有的大漠地帶,良馬就生長在那里,每個人都熟悉騎馬射箭這些過人技藝,因此他們的軍隊也可以說很多。他們憑借這樣一種“形”,不時出兵震動驚擾我們的邊境,這也確實是值得憂慮的,但是我獨自認為這不值得擔憂,因為虜人的土地雖然廣闊,但其實很容易被分化。一旦受到驚擾,他們就會產生憤怒的紛爭,地方割據就會到處出現。這是不值得擔憂的第一個方面。
虜人的財產名義上雖然說很多,其實難以依靠。得到我們每年送交的禮物只有金錢與布帛,這些東西只能用來犒賞士兵,卻不能用來養活士兵;而我們中原地帶倉廩里的糧食,可以用來養活士兵卻不能保證它們不丟失。虜人的政府機構龐大而且官吏貪橫,一般情況下的稅賦就非常繁重,民眾還勉強可以支應,一旦發生意外需要征稅,國家實際上才收取一份,而官吏們往往要擴大收七八倍,老百姓不堪忍受就會叛亂,一旦叛亂,不光財稅收不到反而會喪失已有的資源。這是第二個不值得擔憂的方面。
至于說到虜人的軍隊,名義上雖說多,實際上難以調動,并且容易潰敗。比如在中原征收,稱為“大漢軍”的士兵,他們的父母都是飽受摧殘地茍活在戰亂蹂躪之后,他們的田產家園都被殘酷地敲詐剝奪,他們的心里堆積著怨憤,心思不能統一。而在沙漠地帶征收的士兵,則遠在萬里之外,雖然數以百萬,但是路途遙遠,物資、糧食、武器、盔甲這一切都要從老百姓那里置辦取得,征收來的賦稅和物資不經過一年不能到達,那么,這又是不值得憂慮的第三個方面了。
更何況如今虜人朝廷執政的人,契丹、中原、江南各地的人混雜在一起,上級和下級互相猜忌提防,意見不合,骨肉之間以下弒上成了風氣,這難道能保證到最后沒有事情發生嗎?我方有三方面不值得憂慮,敵方有三方面的無能為力,再加上他們有心腹的禍患,差不多連自保都來不及,還憑什么來打別人的主意呢?
我卻聽說古時候善于觀察別人國家的人,就像優秀的醫生切脈一樣,知道病人生病之處并且能預料他死亡的日期,一點也不因為這病人的胖或瘦就改變了自己的診斷。官渡之戰時,袁紹的軍隊并沒有立即減弱,曹操見了袁紹認為他,最終一定會自取滅亡,是從袁紹還未確定嫡子還是庶子接班的問題上看出的。秦始皇在咸陽建都,到會稽游玩,那時秦還很強大,可是劉邦見了就認為今后自己也應當像這樣,項籍見了就認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這是從當時民怨已深看出來的。國家滅亡時,一般沒有像民怨、嫡庶不定這樣的殘酷,但是虜人現在這兩種情況都有,想不滅亡還等待什么時候?所以我說“形與勢不同”,希望陛下實實在在的仔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