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長沙理工大學招生網和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海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63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6545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長沙理工大學,不過每年長沙理工大學在海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長沙理工大學
1、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5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499名;
2、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綜合(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6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531名;
3、海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6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363名;
4、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綜合(化)最低分需要5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128名;
5、海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6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509名;
6、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B)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545名;
7、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9)的綜合(史 或 地 或 物)最低分需要6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57名;
8、海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5)的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55名;
二、長沙理工大學在海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長沙理工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40 | 22499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605 | 9685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06 | 9536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613 | 8531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19 | 7732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622 | 7363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物 | 本科 | 622 | 7363 | 省政府 |
2、2021年長沙理工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557 | 17451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598 | 10128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00 | 9828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601 | 9674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物 | 本科 | 614 | 7904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617 | 7509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20 | 7145 | 省政府 |
3、2020年長沙理工大學在海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463 | 36545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化 | 本科 | 590 | 10872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97 | 9815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612 | 7773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622 | 6577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物 | 本科 | 625 | 6257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26 | 6155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專科提前批院校名單
(1):軍事院校、軍事院校無軍籍學員計劃、國防生計劃(本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等、解放軍電子工程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航海院校或專業(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青島遠洋船員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航海學院等。
(3):師范院校或專業(本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
(4):公安、政法院校或專業(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等。
(5):藝術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藝術類提前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提前批的學校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
(6):體育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體育類提前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專科提前批的學校有: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
(7):其他院校(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國際關系學院(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外交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學院、香港城市大學、上海海關學院等。
純211大學排名名單(剔除985)
由于教育部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對各大學排名,因此本文將以國內較為權威的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情況為準,根據2022年校友會中國大學的最新名單,全國共有73所純211大學。其中排名第一的純211大學為北京科技大學,排名第二的是武漢理工大學,排名第三的是南京理工大學。
此外全國排名前十的純211大學有:
1、北京科技大學,全國排名第33名
2、武漢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5名
3、南京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5名
4、西南大學,全國排名第37名
5、華中師范大學,全國排名第37名
6、暨南大學,全國排名第39名
7、河海大學,全國排名第40名
8、南京師范大學,全國排名第40名
9、北京交通大學,全國排名第41名
10、南京農業大學,全國排名第42名
三、長沙理工大學學校介紹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為主體,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生推免權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 學校現有金盆嶺、云塘兩個校區,設有22個教學學院、1個獨立學院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10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來,為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40余萬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多年連續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積淀了“博學、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訓精神和大學文化。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近2000人,其中正高職稱300余人,副高職稱600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等國家級人才2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等40余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芙蓉學者”等省部級人才370余人。 學校現有8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13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3個。擁有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10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1門,國家級實踐教學平臺11個,省級實踐教學與創新教育平臺53個。學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教育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學校,現有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中心)38個。近五年,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30余項;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600余項,省級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1800余項。 學校擁有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培養)學科6個,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個,具有授予同等學力碩士學位資格。 學校擁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標志性科研成果。現有國家級科研平臺4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1個、自然科學創新平臺46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1個。近五年,學校主持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作品等國家級項目430項;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98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6項,職務發明專利1150項。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與國外知名大學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學院,近年來共派出1000余名在籍學生出國出境交流學習。現有來自63個國家的500余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立足*,學校將傳承和發揚優良辦學傳統,實施“質量立校、學科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戰略,堅持育人為本、人才集聚、交叉創新、服務融合、文化引領,著力打造特色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湖南科技創新重要源頭、文創和湖湘文化國際傳播前沿陣地,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育人水平,培養“底色亮、實踐強,有情懷、敢擔當”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實現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決勝建成“百強”大學,向創新型高水平大學邁進。 (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