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醫科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及開學時間和新生入學指南軍訓須知
貴州醫科大學地處祖國西南的避暑之都??林城貴陽。其前身為創建于1938年的國立貴陽醫學院,是當時隸屬于教育部的九所國立醫學院校之一。1950年更名為貴陽醫學院,更名為貴州醫科大學,是貴州省唯一擁有醫學學士??碩士??博士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的省屬重點高校。
1938年3月,為謀戰時急切之需,立西南之醫學基礎,在首任院長、我國早期熱帶病學專家、醫學教育家李宗恩博士的帶領下,楊崇瑞、朱章賡、湯佩松、賈魁、楊濟時、劉維德、洪謙、林紹文、侯寶璋、張孝騫、郭秉寬、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文學、醫學先驅云集貴醫,在室如懸磬的環境中,國立貴陽醫學院應運而生,開創了貴州高等醫學教育之先河。
經過七十多年的砥礪前行,學校現有2個校區,占地面積1800余畝,在校全日制學生140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億余元,圖書館藏書 121萬冊,數字圖書 4952GB。設有20個教學單位,27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理學、社會學科、文學、工學、管理學等六大學科門類。在職職工14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250余人,正高職稱220余人、副高380余人。有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候鳥型”高層次人才1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一二層次專家3人、國家衛計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4人、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貴州省核心專家6人、貴州省省管專家25人、二級教授1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47人。
學校擁有省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4個、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建設專科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有國家和部級科研平臺11個,省級23個;各級科研創新團隊15個。其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3個、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1個,是國家農藥登記毒理學試驗單位和國家級藥物臨床實驗機構。
近五年,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55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重大專項、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31項。發表學術論文3490篇,主編或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90余部、學術專著66部。
學校發揮醫、教、研優勢,積極服務社會。在地方病研究、中藥民族藥研發、組織工程干細胞生物醫藥研究、病原生物學研究、科研成果轉化等領域,成績突出,成果斐然。建立了省內最大的醫療服務體系,有直屬附屬醫院 7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8 所 ,教學醫院 6 所。與貴陽市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與信邦集團、益佰制藥、威門制藥等企業開展合作,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轉化應用。建校以來已累計培養5萬余名畢業生,其中研究生4000余名,為全省累計培訓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近9萬余人次。
學校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是蘇州大學對口幫扶高校,與美、英、日、韓及臺灣等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水平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辦學及科研合作關系;是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立了中美、中英聯合實驗室。2008年以來,學校協辦了東盟教育周醫學教育論壇、中國科協聯會中美臨床轉化醫學論壇。2013年啟動留學生教育。
,學校成功更名為貴州醫科大學,貴醫人主動而為,順利整合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服務貴州“大健康”戰略成立大健康學院,綜合實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學校發展步入了新的起點,開始了新的征程。
面向未來,貴州醫科大學始終秉承“誠於己、忠于群、敬往思來”的校訓,奉行“大醫精誠”的精神,堅持“文化建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努力建設“具有明顯特色、西部一流、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