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學招生網(http://zsjy.jsu.edu.cn/zsxx/ )吉首大學招生辦,吉首大學招生信息網,吉首大學本科招生網提供吉首大學招生簡章,吉首大學招生網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地區群眾的脫貧致富是重點和難點。吉首大學地處湖南西部的民族地區,屬于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的范圍。這里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性貧困問題十分突出。大力實施生態扶貧,是實現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從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國家戰略急需。
生態扶貧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就是著眼于脫貧攻堅的目標要求,基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認識,運用民族學、生態學、經濟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指導扶貧開發實踐,增強貧困人口生計方式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高質量的適應性,消除致貧的生態因素,實施生態扶貧,實現脫貧致富。生態扶貧理念的提出,是扶貧開發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其理論基礎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現實依據是生態貧困問題的存在。生態扶貧理念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實踐方式是實行生態治貧和發展手段,根本要求是調節和重構貧困地區人與生態環境不協調的關系,建立和增強貧困人口生計方式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高質量的適應性,不斷恢復和提高生態環境對扶貧發展的有效依賴度和承載力,消除和避免致貧的生態因素,探索和形成可持續的脫貧與發展道路,其主要目標就是使貧困地區及其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
吉首大學主動對接國家扶貧開發的戰略需求,積極搭建“生態扶貧博士人才培養”平臺,通過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高層次(博士)專門人才的培養來帶動生態扶貧理念的創新,促進生態扶貧實踐實施,達到生態脫貧的效果。
改革創新
培養高層次創新型應用人才
實施生態扶貧,關鍵靠人才。“生態扶貧”博士項目是培養生態扶貧高端人才,實現生態扶貧國家急需的重要平臺。如何立足學校特色和學科優勢,為國家急需領域培養高層次創新型應用人才成為亟待探索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學校量身定制人才成長計劃,因材施教,根據博士生專業背景、興趣特長、研究方向和發展意愿,在課程設置、導師配置和資源供給等方面定制專屬方案。
“生態扶貧博士人才培養計劃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為國家扶貧開發事業培養優秀人才,助推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吉首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游俊教授說。“生態扶貧”博士項目建立在學科交叉基礎之上,需民族學、生態學、經濟學等學科的深度融合和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培養方式上需從目標定位、規格要求、培養計劃、教學組織、實踐環節和考核評價諸方面貫徹生態扶貧理念要求,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參與科研訓練和生態扶貧實踐相結合,強化博士生綜合解決生態扶貧相關問題能力的培養。
學校跨領域、行業組建“生態扶貧”博士項目實施指導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委員會由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和該領域領軍人物、學校負責人構成,委員組成體現學術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多學科的學緣結構特點,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楊圣敏教授等一批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專家學者。
學校構建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雙師”型導師團隊,實行集體指導下的導師負責制,強化協同培養,跨學校和學院、學科嚴格遴選博士生導師,學科涵蓋民族學、生態學、經濟學等,選聘一批部門、行業拔尖人才作為博士生實踐指導專家,從理論與實踐方面為博士生培養提供具體指導。根據博士生的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和研究能力,有針對性地配備“個性化”的導師團隊。
協同攻關
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
創新是高校的靈魂和核心競爭力。學校依托自身特色優勢,集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和用人單位的優勢資源,構建“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通力合作,打造“生態扶貧”博士項目有特色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
根據項目特殊需求,學校注重學科交叉融合,整合學科資源,創建新的研究方向,體現方向特色和優勢。在方向設置上,既堅持學科導向,又堅持需求導向。吉首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博士生導師白晉湘教授說:“學校‘生態扶貧’博士項目以民族學、應用經濟學、生態學、哲學和體育學5個省級重點學科組成的特色優勢學科群為依托,形成了生態扶貧理論創新與應用、連片特困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民族地區生態經濟與產業扶貧三大方向。”其中,民族學、生態學、應用經濟學是核心支撐學科,為博士生跨學科素養與創新能力培養提供重要的學科基礎。“武陵山片區扶貧與發展”“武陵山區民族生態文化研究”“錳鋅釩產業技術”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主要依托這5個省級重點學科而建,中心項目推進高度依賴多學科、多主體、多區域的協同攻關。多學科協同創新機制和運行模式,為博士生跨學科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了有效保障。
近5年,團隊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重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多項,在CSSCI等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民族學學科獲準設立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研究所與應用經濟學學科組建院士工作站,“武陵山片區扶貧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
需求導向
助推國家扶貧開發事業發展
學校組建多學科構成的專家團隊,以“生態扶貧”博士培養為平臺,以扶貧理論和實踐創新為己任,編撰首套生態扶貧研究叢書《生態扶貧導論》《生態人類學理論探索》《發展中的農村貧困問題》《連片特困區跨省協作的新探索??“龍鳳協作示范區”的實踐與啟示》《武陵山片區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理論與實踐、宏觀與微觀、一般與個別相結合等原則,多學科、多視角、多點位從理論到實踐整體研究。
學校在2013年、2015年、2017年發布了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藍皮書《武陵山片區多維減貧與自我發展能力構建(2013)》《集中連片特困區城鎮化進程、路徑與趨勢(2014-2015)》《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6-2017)》,在全國產生了深遠影響。2015年,學校與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編寫的《干部駐村幫扶實務參考》成為暢銷書籍。
吉首大學完成了《湘西自治州鄉村旅游發展規劃(2015-2030)》《吉首市民族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鳳凰縣“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重慶市秀山縣旅游“十三五”發展規劃》等系列規劃,學校主要參與創意的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區,走出了一條旅游精準扶貧新路子,被相關部門列為“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向全國推廣。游俊教授的《發揮高校智庫作用服務區域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相得益彰??淺論民族地區脫貧攻堅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關系》和白晉湘教授的《湖南省武陵山片區精準扶貧的調查與建議》《地方高校扶貧“三精準”》等研究成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學校民族地區扶貧與發展研究中心被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確認為“第一批湖南省專業特色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