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理、工、文、經、管、法、藝術、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坐落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下面是大家整理的浙江理工大學官網,供大家參考。
浙江理工大學官網
浙江理工大學官網:http://www.zstu.edu.cn/
(點擊下面圖片直接進入界面)
浙江理工大學學校簡介
浙江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悠久,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占地面積2100余畝。
浙江理工大學的前身??蠶學館,是杭州知府林啟為實現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宏愿于1897年創辦的,是我國最早創辦的新學教育機構之一。1908年,因辦學成績卓著,被清政府御批升格為“高等蠶桑學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時局動亂,學校幾度易名,數遷校址,風雨滄桑,歷經磨難,但始終堅持辦學。新中國成立后,學校不斷開拓進取,繪就了新的歷史篇章。學校195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國務院定名為浙江絲綢工學院,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浙江工程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獲得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
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理、工、文、經、管、法、藝術、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大學。學校下設17個學院(教研部),舉辦1所獨立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500余人。學校現有本科專業62個,其中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8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6個、“教育部-歐特克公司專業綜合改革項目”3個,“十三五”省優勢專業7個、省特色專業5個。擁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含1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6個獨立設置的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共6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并可授予工程碩士(含13個工程碩士領域)、藝術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應用心理碩士和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擁有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資格。擁有1個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級學科、3個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級)學科、1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1個省高校重點學科,省一流學科A類6個,一流學科B類7個;擁有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文化部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省級工程實驗室,2個省級(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浙江省文化廳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現代革命歷史文化研究基地;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擁有4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2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7本“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890余人,正高職稱270余人。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7個,省重點文化創新團隊1個,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國家“*”領軍人才3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人,國家“*”1人,國家“外專*”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省特級專家1人,省“*”4人,省高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11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人,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者64人(其中包括重點資助10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30人。
學校堅持以科研工作為重點,科研學術水平不斷提高,在眾多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國家、省部基金科研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魯迅文學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近五年獲得省部級獎勵160余項。科技工作綜合指標一直穩居浙江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已與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留學生教育迅速發展。
有著110多年辦學歷史的浙江理工大學,在新世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全校師生正滿懷信心,齊心協力,埋頭苦干,開拓創新,為早日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闊步前進!
更新時間2017年4月6日
浙江理工大學歷史沿革
蠶學館(1897-1908)時期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8月,杭州知府林啟在西子湖畔金沙港關帝廟和怡賢王祠附近(現曲院風荷公園內)創辦蠶學館,揭開了我國近代紡織絲綢教育的帷幕。學校從創辦時起,就以先進、科學的新學教學方法和切實服務于我國蠶絲事業的辦學宗旨得到了社會的肯定,而被譽為"開全國蠶桑改良之先聲",受到清廷嘉獎。
浙江高等蠶桑學堂到浙江省立杭州蠶絲職業學校(1908-1949)時期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新任浙江巡撫增韞因蠶學館辦學卓有成效,奏請清廷改校名為“浙江高等蠶桑學堂”并獲御準。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學校改名為浙江省高等蠶桑學校。1913年改名為浙江省立甲種蠶業學校。1926年更名為浙江省立蠶桑科職業。1927年,從五年級起分設制絲、養蠶兩專業,并開始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1928年,又改稱為浙江省高級蠶桑科中學。1934年,改名為浙江省立杭州蠶絲職業學校,直到1949年。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學校易地十處,由浙西、浙東到浙南,歷盡艱辛,但師生同仇敵愾,團結抗日,堅持上課。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是年12月,學校搬回杭州,1946年春、秋兩季繼續招新生。
杭州絲綢工業學校到浙江絲綢工學院(1949-1975)時期
1949年5月,杭州解放。1950年,學校在蕭山坎山設立分部。1952年春,根據中央政務院關于整頓和發展中等技術教育、實行專業化辦學的指示,蠶絲職業學校制絲部分成為浙江制絲技術學校,蠶絲職業學校蠶桑部分與國立湖州高級蠶桑學校合并成立浙江蠶桑技術學校。同年底浙江制絲技術學校改名為杭州紡織工業學校,原浙江工業干部學校的的紡織科也同時并入。1953年夏,浙江工人技術學校并入杭州紡織工業學校。從解放到1957年,學校幾經變遷,體制不穩定,對學校發展有一定影響。1958年,在杭州紡織工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浙江紡織專科學校。1959年,絲工和絲織兩專業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60年,浙江紡織專科學校與浙江大學的部分系科及電專、機專等校合并成立杭州工學院。1961年,杭州工學院被撤消,部分系科并入浙江大學,同時恢復浙江紡織專科學校,學制為四年制本科。1962年,學校改名為浙江絲綢專科學校 。1964年,國務院批準定名為浙江絲綢工學院。“文革”十年動亂,學校兩遷校址,受到嚴重的干擾破壞。1970年,學院被下放,改為杭州工業學校。1975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浙江絲綢工學院,歸浙江省領導。
浙江絲綢工學院(1976年-1999年5月)時期
粉碎“四人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學校經過調整、充實,各個方面都呈現一派新氣象。1979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并先后開設了藝術類和經濟類等專業。1980年學校成立我國第一個絲綢史研究室。1984年學校改由中國絲綢總公司領導。1987年1月,學校隸屬關系改由紡織工業部(后為紡織總會)領導。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后,學校解放思想,抓住機遇,使學校規模得到快速發展,辦學效益得到顯著提高。 1997年10月26日,學校舉行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儀式。經過百年辦學的積累,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面向全國,以絲綢紡織為特色,以工為主。工、經、文(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府。 1998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隸屬關系由原紡織部直屬改由中央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管理為主。根據新的辦學形勢,學校及時調整辦學思路,加大為地方經濟、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的力度。
浙江工程學院(1999年5月--2004年5月)時期
1999年5月8日,經教育部批準,浙江絲綢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程學院。
浙江理工大學(2004年5月起--)時期
2004年5月21日,經教育部批準,浙江工程學院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