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網站(http://www.szzy.ah.cn/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網是由宿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主辦,宿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首頁和宿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系統登錄入口。
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評估工作的通知》(國教督辦函〔2018〕17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轉發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評估工作的通知》(皖教督函〔2018〕11號)要求,我院于2018年4月至7月,組織了在線數據和問卷調查的填報工作,并順利通過審核。我院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辦學”的發展道路,狠抓學生技能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逐步提升我院的內涵建設,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現將我院職業評估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院前身為宿縣農校,始建于1950年2月,升格前是全國重點中專學校。2001年獨立升格為高職院校,2007年宿州教育學院并入,2011年通過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是一所以農科為特色,以教育類和工科為骨干的綜合性普通高職院校。
學院規劃占地1500畝,實際占地780畝。在職教職工300人,教授7人、副教授80多人,博士及在讀博士10人,碩士135人;雙師型教師在90%以上;省級以上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18人,教學創新團隊3個。設有9個教學部、1個博士工作站、2個國家級鑒定站、1個對外公開發行的學報。目前學院各類在校生14000余人。
學院先后被農業部、省教育廳、省農委等評定為全國首批職業農民培訓示范基地、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實訓基地、安徽省中職骨干教師(農林畜牧類)培訓基地、安徽省新型農民培訓基地、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基地、司法部司法資格考試基地等。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了“開放共贏、創新立業、拼搏崛起”的學院精神和學風。
二、優化辦學條件
近年來,學院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基本建設,較好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優化了學習生活環境。
1、搞好規劃設計
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確立了學院的發展定位、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根據學院發展規劃,委托設計單位按照1500畝占地面積對校園建設進行了重新規劃設計。“規劃”緊貼安徽省和宿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站在現實與未來、育人與服務、生態與文化的交匯點上規劃未來發展,既體現了科學性和前瞻性,又突出了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加大基建投資
近年來,先后投資1.2億元,建成5棟學生公寓樓、1棟教學實訓綜合樓、1棟綜合服務樓(食堂),農科教學實驗實訓中心、工科實訓中心、綜合體育運動場、教工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10.7萬?;。投資約1500萬元對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樓、工科實訓車間、校園基礎設施等進行擴充改造。
3、改善教學條件
近年學院投資2000余萬元購置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教學管理系統、書目檢索系統等多種先進教學和管理手段。
三、規范教學管理
1、加強教學管理,確保平穩運行
學院始終把加強管理、提高質量作為重中之重的戰略任務來抓。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在對原有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清理、修訂的基礎上,新建20多項教學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二是健全管理網絡。學院配備了專職教學管理人員,建立了分工明確的教學管理體系。院長對教學工作負總責,分管副院長負責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深入研究教學管理和改革中的重大問題,為教學工作提供咨詢、指導。教務處、實驗實訓中心按照各自分工做好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系(部)在院長領導、教務處和實驗實訓中心指導下抓好本單位的教學管理工作。三是優化管理手段。教學管理部門和系(部)配備了計算機、打印機等辦公設備。采用正方系統管理教學,實現了教學計劃管理、學籍管理、質量評價管理等統一、有序、高效。四是確保平穩運行。教學管理各部門、人員嚴格按照學院制定的工作職責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多年未發生重大教學事故和管理事故,確保了正常教學秩序和基本教學質量。
2、加強學生管理,營造良好學風
學院按照“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切實加強學生管理的制度建設以及管理人員的配備、培訓和考核,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密切配合的學生管理工作運行機制和以系(部)管理為重點的院系兩級學生管理體制。實施“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就業成才為導向、以思想教育為中心、以班級建設為抓手、以常規管理為基石、以評優創先為動力、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的學生管理模式,營造良好學風。大力加強基本生活設施和文化娛樂設施建設,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獎、助、貸、減、免、補”多位一體的助學服務體系,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良好條件和環境。
3、加強監控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一是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體系、制度。建立了由決策、教學運行、教學監控及評價、信息調控反饋等四個子系統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學院黨政領導和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重大教學問題決策;教務處受院長委托組織、協調、指導各項教學工作正常開展,并通過行使檢查、信息采集、質量分析等功能保證教學質量;系(部)在教務處指導下實施教學活動并在執行過程中保證本系(部)的教學質量;督導室、教務處、實驗實訓中心、系(部)等部門協同配合,對教學過程、環節進行跟蹤、檢查、督導,及時反饋、糾偏。制定并嚴格執行《教學督導辦法》、《教學質量監督與調控辦法》等教學監控制度。二是實行全程動態監控。學院領導經常深入教學一線聽課,檢查指導工作;督導室通過經常性聽課、試卷分析、座談訪談等方式了解和掌握教學動態,分析癥結,督促整改;教務處、實驗實訓中心、系(部)定期或不定期對教學工作進行檢查;建立教學信息員制度,開展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活動,促進教學相長。三是開展競賽活動。舉辦教案展評、說課比賽等活動,活動中專門安排專家現場點評。一方面通過比賽展示成果,發現典型,推廣經驗;另一方面通過點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探索、形成了“定、融、證”人才培養特色。“定”:依據市場需求設定專業,依據職業崗位要求確定專業課程,依據企業要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行訂單培養。“融”:通過專業與產業融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融合,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就業能力,增強學校服務企業、服務區域發展能力。“證”:雙證融通,即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從專業方向、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諸方面入手,實施“雙證融通”過程化管理。引導學生根據職業發展需求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使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鑒定內容緊密結合。校企共同組織“雙證融通”課程教學,將職業資格培訓融入專業教學過程。
五、加強實踐教學
1、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為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學院遵循“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原則,加強實驗實訓條件建設,構建了以教學實驗、基本技能實訓、生產實習、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環節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通過公共基礎課的實驗、實訓、社會調查等教學活動獲取專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基礎能力;通過專業課的實驗、基本技能實訓、生產實習等教學活動獲取從事崗位工作的專業技能;通過生產實習、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教學活動獲取獨立承擔崗位工作的綜合運用能力。目前,我院擁有校內實驗實訓室(基地)64個(汽車維修實訓基地7000多平方米,為安徽省單體面積最大的汽車維修專業實訓基地),較為穩定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75多個,各專業實踐教學學時比例達到總學時數的50%以上,專業課實驗、實訓、實習項目開出率保持在90%以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2、加強頂崗實習管理
學院高度重視頂崗實習工作,制定了《學生畢業頂崗實習管理規定》,每年都成立院、系兩級頂崗實習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具體實習方案,挑選專業對口和信譽好的企業作為實習單位,確定學院的專業指導教師和企業的技術指導教師,與企業簽訂頂崗實習合同(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實習實施管理和考核。為確保實習質量,實習工作領導小組進行巡回檢查督查,教務處、實驗實訓中心、系(部)進行定期檢查指導。實習結束,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成績不合格者不予畢業。
3、積極推行“雙證”制度
為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學院把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考證內容引入教學計劃,大力推行“雙證”制度。經有關部門批準,我院于2001年設立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開展花卉園藝工、植保工等23個工種的初、中、高級及技師、高級技師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于2007年設立宿州職業技術學院鑒定(考核)站,開展電子商務師、人力資源師等職業工種的培訓和鑒定工作。學院現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16人、國家級質量督導員4人。學院每年都面向師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畢業生“雙證”獲取率達80%以上。
自2010年以來,先后有100多名學生在全國、全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