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教育信息網:www.nxwzedu.cn
吳忠教育信息網即吳忠教育局網站,由吳忠教育局主辦,是吳忠教育局唯一官方網站。
安是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安全第一”是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強化紅線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學校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與公安、綜治等部門密切合作,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有關問題和影響教育系統安全穩定的突出問題,一手抓問題排查整治,一手抓體制機制建設,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從根本上治理,努力減少影響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問題的發生,一些學校安全工作難點、熱點問題得到有效破解,學校安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在基礎教育階段,2017年溺水死亡人數與上年同比下降約7%,火災死亡人數下降約4.8%,刑事案件死亡人數下降約16.9%,自然災害死亡人數下降約33.8%,傳染病死亡人數下降約13.8%,高校連續29年保持安全穩定。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廣大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給中小學、幼兒園、職業院校、高等學校做好安全穩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戰新要求。當前,學校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地區安全發展理念有待進一步落實,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還比較淡薄,制度措施落實還不到位。二是部分地區對安全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認識不足,把握不清,應對不及時,處置不果斷。三是個別地區管理制度不完善、不配套,風險預防、管控和化解機制不健全,不協調。四是一些地區監管力度不足,安全基礎能力比較薄弱,治理能力和事故處置能力有待提升,重檢查,輕整改,結果運用有待加強。五是一些工作人員只當“二傳手”,缺乏深入思考和調研,工作思路不夠開闊,工作方式缺乏創新。這些情況反映出學校安全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迫切需要不斷改進和創新,以有效地應對新的矛盾風險挑戰。
剛才,陜西省公安廳、廈門大學的負責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發言,各地各校要結合實際學習借鑒;公安部部長助理王儉同志就加強警校聯動,構建校園安全防控體系作了部署,各地各校要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就做好2018年學校安全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堅持生命至上,強化紅線意識
“安全不保,何談教育?”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確處理安全工作和事業發展的關系,時刻把廣大師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要深刻認識*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是教育事業發展、學生成長成才的最底線要求,關系到億萬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穩定,必須認真學關于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安全工作擺在教育強國建設更突出位置,并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環節和全過程。二要健全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切實將安全責任記在心上、抗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時刻繃緊安全工作這根弦。三要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要認真梳理總結歷次學校安全事故教訓,進一步細化部門監管責任,突出學校主體責任,對容易發生重特大事故的環節采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監管關口前移,完善防控體系,突出安全教育,加強日常防范,加強源頭治理,加強應急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最大限度維護校園秩序。
二、聚焦關鍵問題,妥善應對處置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分析學校安全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分類應對,突出重點,集中解決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學校安全問題。一要關注新興安全領域。認清暴力恐怖主義、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家主權和政治安全的嚴重威脅,加強大中小學課程教材建設和管理,嚴把政治關、思想關和質量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強化高校反恐防滲透工作,加強涉穩輿情處置,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及時做好風險預防、管控和化解。要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原則,堅決制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二要重視原生事故處置。充分認識虐童、性騷擾、性侵害、涉校涉生重特大傷亡等事件對社會公序良俗的沖擊,要在第一時間用事實說話,用細節發聲。同時,關注民眾正當訴求,及時回應民眾呼聲,用真相消除疑慮,打消顧慮,堅決避免因個別偶發事故處置不當,發酵演變,引發更大的次生事件。三要掌握教育輿情主動權。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提高領導干部媒介素養,做好與媒體的有效互動,增強事故發生后的輿情應對能力,并充分運用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積極回應熱點難點,積極倡導正能量,引導輿論理性表達,營造良好輿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