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民政局工作總結開頭結尾模板范文
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民政局全面落實國家、省、市民政工作會議精神,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民政為目標,圍繞民政中心工作,統籌兼顧,全面推進,積極作為,實現了重點工作有創新,難點工作有突破,整體工作上水平,在服務大局中推進民政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順利通過全省雙擁模范縣迎查考評、全省文明單位驗收,保持了連續53年無責任退兵的全國最高記錄。作為重要的涉農部門,順利通過國家檔案局關于“建設檔案示范縣”迎查,并被省檔案局授予“省特級檔案室”稱號,為全縣建設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對全市15個縣區群眾滿意度電話訪問測評中排名第4,較去年提高5個名次,在八項民生工程測評名列全縣第一位次,切實提高了全縣人民的幸福指數。
一、社會救助體系日益完善
扎實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以城鄉低保、救災救濟、農村五保供養、城鄉醫療救助為基礎,以教育、臨時救助和慈善救助為補充的覆蓋城鄉、制度健全、相互銜接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有效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
(一)建立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實施陽光規范操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學規范的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適當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做好城鄉低保提標擴面的基礎工作,不斷擴大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年,將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3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月人均補差206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月人均補助水平提高到110元,共保障低保對象22144人。為1105戶2250人城市低保對象發放低保資金513.7萬元,為14645戶19894人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低保資金2626萬元,農村低保覆蓋率達4%。年我縣把陽光低保作為提升民政形象的突破口,將低保審核與“聯系群眾,轉變作風”結合起來,在對全縣困難群眾摸底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召開全縣民主評議現場觀摩會、全縣低保工作會、入村督導民主評議等形式,集中利用一月時間組織全局人員按50%的比例進村入戶抽查,從收入核查、民主評議、公示、定期復查等環節健全管理制度,優先將因重病、重殘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群眾納入保障范圍,全面實施分類保障,保持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堅持救助政策、對象、金額三公開,嚴把三級公示關,進一步規范申請、評議、審核、審批程序,納入紀委重大事項監督制度,堅決杜絕“錯保漏保”、“人情保”、“關系保”的問題,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提高了城鄉低保工作的公信力。
(二)做好五保供養工作,實現老有所養。全面落實提標工作,按照愿進全進應保盡保的原則,對符合供養條件的,全部納入供養范圍;同時,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敬老院管理,積極落實五保供養經費,提高標準,年,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和2400元,分別提高340元和480元;為1181人農村五保對象發放資金354萬元。實施“暖冬”工程和“蛋奶”工程,在全縣6處省一級敬老院和4處省二級敬老院大力發展 “以院養院”“以副養院”項目,充分利用敬老院閑置土地種植蔬菜、果樹,發展種植養殖業等院辦經濟。扎實做好城鎮“三無”人員的救助工作,按每月450元標準發放生活費。
(三)建立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保證病有所醫。規范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搞好醫療救助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將醫療救助資金列入財政預算,逐步建立完善符合全縣實際的醫療救助制度,切實緩解困難群眾看病難問題。年資助266.3萬元為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33511人加入城鎮醫療保險或新農合,啟動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實行提高醫療費報銷比例和大病醫療救助封頂,貧困患者重大病一次性救助標準最高5000元,全年共救助城鄉大病醫療困難家庭337戶337人,發放救助款125.5萬元。
(四)做好臨時生活救助和特殊群體救助,實現困有所助。積極實施臨時救助,臨時救助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對城鄉低保戶以及低保邊緣戶和其他特殊困難家庭,因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生活暫時出現困難的家庭,按照最低500元,最高2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生活救助,一個家庭原則上一年救助一次。下撥救災資金144.5萬元,主要用于補助地方解決冬春期間災民口糧、衣被、取暖等臨時基本困難。共救助受災五保戶、殘疾人、優撫對象及缺錢、缺糧、缺勞動力的“三缺戶”15600人次。廣泛開展“慈心一日捐”等社會捐助活動,建立慈善捐助工作長效機制,收到社會各界人士和單位捐款 110萬元。逐步建立全方位、無縫隙覆蓋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體系,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合法權益。繼續做好貧困大學生救助工作,救助城鄉低保及邊緣家庭高考新生84人,救助資金23.2萬元。
二、雙擁創建工作扎實推進
將“雙擁模范縣”作為凝聚全縣軍民團結的一面旗幟,大力弘揚沂蒙精神,認真落實雙擁優撫政策,深入開展雙擁宣傳教育,全縣優撫對象生產生活、醫療保障和住房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1、注重引導,營造雙擁工作濃厚氛圍。縣委、縣政府把搞好擁軍優屬工作、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擺在全縣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們始終堅持把國防和雙擁宣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利用建軍節、國慶節、元旦、春節及征兵等時機,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和宣傳車、標語牌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國防法規及各項優撫政策。在縣城主要路口,樹立永久性雙擁宣傳牌和電子顯示屏幕;所有醫院、郵局等公共場所,都在醒目位置張貼“軍人優先”“優撫對象優先”等標志,使國防和雙擁宣傳教育深入人心。同時依托濱海革命烈士陵園等國防教育基地,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每年的清明節,都在濱海革命烈士陵園舉行隆重的悼念革命烈士活動,全年共接待社會各界干部群眾達13萬人次。
2、嚴格政策,認真落實優撫對象各項政策。在全面落實各項優撫政策的同時,不斷拓寬雙擁工作領域,讓優撫對象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從高從優落實義務兵優待標準,建立義務兵優待金自然增長機制,優待金標準提高到每年9000元,兌現義務兵優待金550萬元。積極開展“關愛功臣”活動,撥付住房補助款大力改善住房條件,及時為行動不便的優撫對象配備大小拐杖和輪椅等輔助器具。不斷完善新型優撫醫療保障制度,為符合條件的優撫對象政府補助83萬元辦理參加新農合。為解決部分退役軍人生活困難問題,對政府安置在企業下崗失業的五類涉軍人員共331人,發放生活補助119.16萬元。
3、嚴格把關,全面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按照“安置政策公開,安置計劃公開,考試考核成績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的原則,實行考試考核的辦法擇優安置,整個安置工作由紀委、監察局派員參與并全程監督,真正做到規范操作,陽光安置。度全縣共接收城鄉退役士兵257人,其中已在部隊選擇自主就業的210人,符合政府安置工作條件的城鎮義務兵和轉業士官47人。發放城鄉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助金730.75萬元。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依托縣職業技術學校,為退伍軍人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崗位、技能培訓等一條龍服務,有效解決了退役士兵安置難問題。
4、提升陵園建設,全面做好烈士褒揚工作。加強烈士陵園紀念建筑物的修繕、管理和功能提升,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全力做好散葬烈士墓的遷移和集中安葬褒揚。今年新遷烈士墓150余座,散葬烈士墓集中管理工作全面完成,于年11月25日,迎來同志的視察。
三、社會管理實現新突破
1、健全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工作格局。加強社區、社會組織等社會領域的黨建工作,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夯實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強化社區干部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專兼結合、服務民生、群眾認可的社區管理干部隊伍。
2、創新社會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強化社區建設的統籌規劃,按照“滿足服務需求、適度超前規劃”的原則,合理劃分和調整社區區域與管理范圍,扶持和培育社區自治組織,理順社區與行政村管理關系,提高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水平。強化社區管理服務功能,健全社區管理服務網絡、服務平臺和考核機制。共成立登記社會團體6個,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4個。認真組織社會組織年檢工作,全縣應檢266個,參檢242個,參檢率91%,其中年檢優秀22個,合格220個。
3、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水平。通過整合民政優撫、科技教育等各種服務資源,積極推進以就業為主要內容的政府公共服務,優化工作流程,實行“開放式辦公、一站式服務”,全力打造社區服務新平臺。深化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促進“四民主一考核”和“四議兩公開”制度的全面貫徹落實。
4、提升社會事務管理水平。改革喪葬陋俗,倡導喪葬新風,加快農村公益性生態公墓建設步伐,目前已有22個村街建立公益性生態公墓。在全縣推行殯葬服務用車統一管理,保證安全行車。啟動殯儀館搬遷改建項目,加快項目推進。完善3a級婚姻登記機關星級創建活動,1-12月份共辦理結婚登記5490對,離婚登記1450對,補發婚姻證件1490對,出具婚姻登記證明5800份,辦理收養登記6件。依法加強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工作,完善地名數據庫建設,增設標志牌56塊。對全縣287個行政村進行規模調整,減少51個行政村,目前有行政村(居)、社區236個。
5、妥善解決信訪問題。針對我縣涉軍上訪人群多、矛盾問題大、訴求期望高等特點,我局積極履行部門職責,當參謀,抓落實,完善信訪信息制度、回訪制度,與有關部門搞好協調,認真落實部分軍隊退役人員有關政策和有關人員的相應待遇,利用各種機會與信訪群體面對面宣講政策,面對面交流交融,以積極的態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尤其清明節、八一、國慶節、十八大三中全會期間和其它敏感日的穩定工作中,總體形勢比較穩定。同時,還加強了對《信訪條例》的學習和貫徹,規范了信訪程序,明確了工作職責,保證了民政系統信訪問題的落實和解決,受到上級領導的好評。
四、社會福利協調發展
1、孤兒保障得到加強。加強與社會力量合作,逐步擴大兒童福利保障服務覆蓋范圍,全面實施“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費手術、困難家庭唇腭裂患兒重生行動”。按照國家要求,嚴格按每月720元的標準發放孤兒生活費,為117名孤兒發放資金94.3萬元。與南京愛德基金會合作,對我縣6-12歲82名在校孤兒進行資助,發放助學資金12.2萬元。
2、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速推進。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鎮街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與各鎮街簽訂責任狀,就各鎮街所承擔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任務以及相應的時間節點進行了分解和明確。縣財政設立了專項補助資金,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分別給予多項稅費減免。今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工作重心是加快社會福利中心建設,使其盡早竣工并投入使用,提升機構養老的示范帶動作用;鎮街重點完善鎮街老年福利中心的設施改造,全縣正在改擴建的養老服務機構有7處,床位350張;曹莊鎮岌山花園社區老年公寓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可容納養老床位260余張;在社區重點加大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的推進力度,4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處農村幸福院建設已基本完成;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培養,造就大量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員;加強養老工作的宣傳,動員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業,最大限度地提供養老方面的服務。
五、民政隊伍自身建設實現新提升
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民政為統領,統籌抓好民生建設和民政公共服務管理,推動政策創制、機制創新、服務創優,提升經營民政人才、民政政策、民政資源、民政文化能力水平的工作思路目標。在全系統深入開展的黨員干部聯系困難群眾活動,每年開展2次,成為機關干部與困難群眾相互溝通了解的橋梁和紐帶。通過 “行風熱線”、“縣委書記信箱”“縣長信箱”、“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渠道及時解決群眾提出的各類熱點難點問題,許多矛盾問題得到了及時化解。相繼開展了“轉作風、爭一流、創品牌”活動,提升了工作效能。堅持把強化監督作為民政工作的生命線來抓,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民政資金的監管,對敏感部位和關鍵崗位加大辦事公開力度,有效預防了為政不廉行為的發生。
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抓特色、創品牌、爭一流為總體定位,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全面開創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