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結一篇
2020年以來,靈武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自治區、銀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精神,在“放”字上抓突破,在“管”字上加力度,在“服”字上提效能,千方百計解痛點、疏堵點、攻難點,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作出了積極努力,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優化營商環境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學習宣傳情況。
為深入學習貫徹《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安排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和政府常務會上對《條例》《寧夏自治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銀川市優化營商環境實施細則(試行)》《銀川市對標先進深化改革打造一流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進行了深入學習,并提出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條例》意見建議。各鄉鎮(街道辦)、各部門及優化營商環境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將《條例》及相關政策文件納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干部日常學習內容,深入學習宣傳《條例》及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政策措施,迅速掀起了學習《條例》、宣傳《條例》、貫徹《條例》的熱潮。并在政府門戶網站、“美麗靈武”微信公眾號開設營商環境宣傳專欄,及時發布相關政策文件及解讀、惠企政策、動態信息等;制作宣傳海報200份、宣傳折頁3000份,在各類辦事大廳、服務大廳進行廣泛宣傳;在市級政務大廳設置營商環境(“六穩六!保┱咝麄髯稍兇翱,電子屏滾動播放營商環境宣傳標語口號,切實營造學法、用法、守法、護法的良好氛圍。
(二)任務貫徹落實情況。
1.強化組織保障,工作合力不斷增強。
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明晰責任,對指揮部進行了優化調整,將9個專項行動組調整為7個;召開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匯報,印發《靈武市貫徹落實自治區、銀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實施方案》(靈黨辦〔2020〕59號),確定了15個方面工作、46項具體措施;舉辦靈武市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業務培訓會,印制發放400本《優化營商環境材料匯編》;市政協開展關于“提高審批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視察暨“政府開放日”活動;召開專題安排部署會議,組織相關單位順利完成了自治區2020年寧夏營商環境模擬評價和銀川市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
2.聚焦釋放活力,各個領域改革成效顯著。
一是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電子證照入庫率達98%,企業設立全程電子化率達30.5%,企業開辦銀行代辦點投入試運行,一日辦結率達到95%以上,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2086戶,實現“一窗受理、集成審批、一日辦結”,企業開辦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加速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工程建設項目“一窗綜合受理”,企業投資項目備案下放鄉鎮就近受理,工藝簡單、環境影響小項目環評專家函審制,征占地面較小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實行承諾制管理;施工許可辦理材料精簡至8項,政府投資項目最優審批時限壓縮至115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項目最優審批時限壓縮至75個工作日;環評、水保等“多評合一”事項調整至施工許可取得前辦理,水、電、氣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提前到開工前辦理;制定《靈武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搭建“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臺;“靈武+園區”區域評部分評價事項已取得行業主管部門批復或已通過專家評審會,并全面推廣運用評審結果。三是優化市政設施接入服務。企業用水報裝由原來的6個環節壓縮至3個環節,精簡環節50%,申請材料由7項壓縮至2項,精簡材料30%以上;燃氣報裝實現供氣企業全程代辦,無外線工程企業接入時間2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壓縮時限60%以上。四是不斷簡化財產登記流程。全面推行不動產登記、交易、納稅窗口“一窗受理、并行服務”,新開辦企業一般登記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復雜登記時限壓縮至4個工作日,抵押登記時限壓縮至2個工作日,異議登記、注銷登記、查封登記實現即時辦結。五是推進納稅服務便利化。深入拓展“非接觸式”辦稅新模式,推行“發票免費郵寄服務”,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投入運營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廳;著力打造“藍精靈”納稅服務品牌,開展線上“納稅人學堂”和“稅務局長走進直播間”活動;率先在全區使用微信掃碼支付方式,省去納稅人攜帶現金、銀行卡等繁瑣流程;設置簡事快辦、繁事專辦窗口,平均縮減納稅人等待時間近20%;推行“稅務UKEY”,縮減開票成本;充分利用“銀稅互動”平臺,形成“銀稅抬轎”的工作合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截止目前,共計減免稅費2.27億元,自助辦稅服務廳“非接觸式”辦稅近8960筆,微信掃碼支付近5000筆,74戶(次)企業通過“銀稅互動”獲得納稅信用貸款4582.6萬元。六是持續降低獲得信貸難度和成本。優化金融服務環境,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成立靈武市中小微企業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與浙江網商銀行簽訂普惠金融縣域合作協議,開展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工作宣傳月活動,簡化擔保流程,擔保費率降低到1%以內,羊絨、養殖企業擔保費由1.0%降低為0.8%,免除企業10%存單質押。1-9月,新增擔保貸款余額1819筆4.7億元,為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爭取貸款1.24億元,累計為轄區中小微企業投放貸款23.9億元。七是持續方便企業退出,依法強化合同執行。將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納入簡易注銷適用范圍,累計辦理企業簡易注銷501戶;對3家企業進行了破產審查,推動無清償能力但仍有營業價值的“僵尸企業”實現破產重組;截止9月底,共受理合同類案件3639件,結案3046件,結案率83.7%。八是加強就業服務與勞動力市場監察。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备黜椚蝿,印發《靈武市全面落實“六!比蝿站唧w措施》,通過科技創新后補助、融資擔保及創業貸款、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方式,持續加大援企穩崗力度,累計發放各類補貼補助2366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2742個,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3654人;為企業減免各項社會保險費4263萬元,受益企業680家,受益涉及人次56775人;簡化創業貸款辦理流程,精簡手續,為申請人提供一站式辦理服務,已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79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利息28.58萬元。加強勞動執法檢查力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對31個在建項目進行專項檢查,下發《勞動監察建議書》12份,辦理勞動合同招收備案10388人,解除備案2395人,對19家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行年審,督促企業與勞動者依法履行勞動合同;印發《靈武市政府投資類新開工建設項目實施部門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差異化繳存管理暫行辦法》,共追償農民工工資1100萬元,排查政府類投資項目及國有企業欠薪案件3件,社會類投資項目欠薪案件7件,提前完成“兩清零”目標。九是進一步增強政府采購公平性。實施“互聯網+政府采購”,運用統一政府采購公共服務平臺,推行政府采購事項線上辦理,降低采購交易成本,政務采購信息全面公開。十是依法保障企業公平參與招標投標。深化招投標領域改革,全面實現電子化招投標,嚴格落實建筑工程領域招投標黑名單制度,公開透明開展招投標活動,公開招標率達100%。截止目前,發布招標投標公告238個(工程項目161個,采購項目77個),政府投資項目招標共開標505個(工程項目303個,政府采購項目202個),開具無掛靠、無串標、無圍標承諾書1437件。精簡招投標行政辦事環節,按照“不見面、網上辦”原則,清理工程招投標備案事前事項,精簡規范流程,取消招標文件事前備案、招標投標情況書面報告、合同備案、投標報名審核等環節,推行“文件電子化、標書在線傳、保證金線上繳、開標不見面、專家在線評、交易結果網上查”的“不見面”交易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截至目前,房建、市政實行電子標“不見面”開標共8個項目,2020年7月1日起,交通工程項目全部實行電子標。十一是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制定《靈武市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推進審批服務事項劃轉工作實施方案》,完成第二批8個部門36大項行政職權(事項)劃轉,“一枚印章管審批”擴大到16個部門253個事項,累計辦件30337件;全市梳理規范政務服務事項1467項,統一按照國務院“四級四同”標準部署上線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寧夏政務服務網),進廳事項1195項,基本實現“應進必進”;1133項事項實現“一網通辦”,100個高頻事項實現“馬上辦”,385項事項實現就近辦,524項事項實現“即來即辦”,1115項事項可不見面辦理,435項事項可“掌上辦”;認真開展“三減一提升”活動,完成24個部門340項事項精減,累計減少環節274個、申報材料482份、辦理時限1623個工作日,清理各類無謂證明112項;推行“出生一件事”等20個事項一件事一次辦,一窗綜合受理率提高到72.6%;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設立無人警局、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廳,網上辦理率達到91.1%;推行“好差評”二維碼評價,企業群眾滿意度達99.5%;12345等便企熱線接轉受工單7247件,已辦結7085件,正在辦理162件,辦結率97.8%。十二是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制定《知識產權領域突出問題治理長效機制的工作方案》《2020年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實施方案》,辦理商標侵權案件3起,罰沒款2.53萬元;截止8月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154件,萬人擁有量5.2件/萬人。十三是建立公正規范的市場監管體系。有效推進網上監管體系建設,同步建立完善審管協同機制,將審批事項辦理結果及時推送到監管部門,加強審批與監管信息互通共享;在餐飲、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產品質量等領域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持續強化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公示行政許可信息7420條,行政處罰信息562條;加強重點領域企業信用監管,對3802戶納稅人、12家糧食儲備企業、41家環保重點企業、28家交通運輸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動態管理,通過執行信息公開網發布失信自然人1287人次,法人139人次,限制高消費1387人次,采取司法拘留10人,聯合懲戒失信企業22家,幫助18個失信主體完成信用修復。制定《靈武市清償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存在問題整改方案》,多方舉措、全力推進清償工作。2020年我市拖欠民營企業賬款金額1654.65萬元,清償率為100%。十四是加快建設包容普惠創新環境。出臺《靈武市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修訂)》《靈武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20修訂)》《靈武市柔性引進科技人才實施細則(試行)》《靈武市備案科技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等配套政策,設立50萬元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建成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家,目前已培育和引進科技服務機構17家,指導企業科學歸集研發費用入庫2.8億左右,推薦申報各類科技項目90余項,柔性引進各類人才100余人;推進基層文化陣地提檔升級,完成10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0個鄉村大舞臺改擴建工程,扎實推進“三館七站”免費開放,上半年共接待群眾13.2萬人次,其中24小時智慧書屋流通6千余人次。推進“互聯網+教育”,全市100%的班級使用觸控一體機或智慧黑板,建設在線互動課堂、教室70間,建成與教育廳互聯互動的縣區級平臺,5所學校被確定為“互聯網+教育”標桿校;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推進醫療保障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實現醫療保障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制定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27條措施,加大市場開放力度,強化項目落地服務,共請進來蒙牛集團、伊賽集團、正威國際集團等區外企業70批348人次,簽約招商引資框架協議項目15個,計劃總投資36.2億元。向300多家企業(個體工商戶)兌現產業政策獎補及重點工作考核獎勵資金10511.5688萬元。
3.加強督查檢查,提升服務滿意度。
由市營商辦、市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組成聯合督查組,通過電話調查、隨機暗訪、聽取匯報等方式,對營商環境指揮部7個專項行動組、各成員單位《條例》及自治區、銀川市及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督促限期整改,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進行通報批評、公開曝光。尤其是將窗口單位、行業服務部門作為督查檢查重點,促進規范服務、文明服務、優質服務,扎實推行“好差評”制度,切實提高營商環境服務滿意度。
二、存在問題
盡管我們積極做了一些工作,也付出了一些努力,但與自治區、銀川市和市委、政府打造更優營商環境的要求,與企業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不少問題和短板,主要表現在:一是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重視程度不平衡,協同推進合力不夠;二是簡政放權力度還不大,主動服務的主動性還不強;三是“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跨部門監管、聯合監管力度還不夠大,新型監管方式未常態化展開,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尚未形成,執法交叉、重復檢查問題依然存在;四是法治環境優化工作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三、2021年工作計劃及重點任務
優化營商環境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2021年,靈武市將堅持深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和《銀川市對標先進深化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意見》,突出全市項目建設、服務招商引資企業、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復市等重點,抓好《靈武市貫徹落實自治區、銀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實施方案》15個方面、46項任務落實,加大跟蹤督辦,切實做好迎接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及自治區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各項工作,傾力在企業開辦、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優化納稅服務、公用設施報裝、財產登記、融資貸款、政務服務便利化上抓突破、見實效,舉全市之力打造政策更優、審批更簡、成本更低、服務更好、監管更準的營商環境品牌,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靈武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結二篇
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全區營商環境,結合《市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現將我區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任務部署如下。
一、營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完成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及“互聯網+監管”系統的建設對接。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加快我區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和改造工作,完成政務服務門戶、事項管理、電子印章、電子證照、數據共享等8項對接任務,確保如期實現與國家、省、市政務服務平臺的深度對接融合。加快“互聯網+監管”事項的認領和梳理工作,匯聚各部門監管業務系統、投訴舉報等各類監管數據,編制全區統一的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加強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推進同一事項的名稱、類型、依據、流程、時限、材料、表單、收費、編碼等要素基本一致,同層級政府同一工作部門的事項數量基本相近,做到橫向可比對、縱向可銜接。聚焦辦理量大且企業和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重點事項,按照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的要求,逐項編制標準化工作規程和辦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茖W細化、量化審批服務標準,壓減自由裁量權,完善適用規則,探索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構建和完善形式直觀、易看易懂的辦理流程圖(表),實現網上可查、電話可詢,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清晰指引。對“四級十同”政務服務事項要素網上錄入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推動實現要素錄入全覆蓋、無遺漏、無差錯。縱深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梳理政務服務高頻事項,持續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項。對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進行專項清理,實現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提供的材料減少60%以上;持續分批公布“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事項目錄,實現85%的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結合群眾辦事堵點疏解行動、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重點圍繞企業群眾反映突出的證件證明材料多、重復提交等問題,梳理各部門高頻證照,推動業務辦結時同步簽發電子證照。在相關政務服務事項受理、審批等環節開展電子證照應用。推廣“集成服務”。完善實體政務大廳“一門”“一窗”改革。根據“一門”“一窗”改革的具體措施和認定標準,持續推動實體政務大廳“多門”變“一門”,不斷完善“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除對場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項外,審批服務事項進駐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基本實現“應進必進”,70%以上審批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分類受理。推行“集成套餐”服務,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對辦“一件事”涉及的多個審批服務事項打包,為不同類型的企業和群眾提供量身定制的套餐式、主題式集成服務,取消各類重復提交的證明材料,推行一表申請。
二、營造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服務平臺“三化”建設深度融合。區級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完成率達到95%以上,街道完成率達到90%以上,社區完成率達到60%以上,全區“三化”建設完成率達到60%以上。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和知識更新工程。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2020年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人數達2800人次以上。積極探索“互聯網+調解仲裁”工作。按照上級部署,有序開展“互聯網+調解”試點工作。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達到90%以上,調解成功率達到60%以上。推進創新開放合作。引導和鼓勵新型研發機構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突破傳統發展思維與模式,以區本土產業技術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研發與技術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轄區產業發展能力。擴大科技貸風險資金補償池規模,逐步完善科技貸業務流程,加快天使投資基金建設,探索啟動“成果貸”、種子基金業務,促進財政資金最大化利用。
三、營造開放便利的投資貿易環境。打破針對民間投資的隱性門檻。依托在線平臺推介發布一批吸引民間資本投資的重點項目。爭取老工業基地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入庫民間投資項目。繼續規范有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按照上級重大項目實施方案聯審機制方案,進一步推動重大項目規范有序實施。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督促項目實施單位完善重大項目入庫信息,配合做好重大項目監測服務平臺運行工作。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全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實現全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上級政務服務平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對區級審批環評文件的建設項目審批權限,進一步優化調整。積極落實上級關于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發布投資審批領域統一的審批服務工作規程和辦事指南。配合市發展改革委做好全面梳理發改系統省、市、區三級政務服務事項,形成區級基本目錄。編制完成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實施清單、工作規程和辦事指南,持續做好在線平臺審批事項動態更新和信息維護。推動施工許可一站式辦理。全面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一個窗口受理,后臺信息流轉”,實現施工許可一站式辦理。深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繼續實行“單一窗口”政務服務免費申報制度。完成出口退稅等國家標準版新增功能落地應用,貨物、艙單、運輸工具申報應用率達到100%,其他業務應用率全面提升。一是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功能,進一步發揮公益性、均等化通關政務服務主平臺作用:提升“一點接入”服務功能;推廣艙單和運輸工具申報應用;延伸金融保險服務;擴大應用服務范圍。二是全面升級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國際貿易全流程電子化水平;完善口岸大數據和效能監測服務;持續加強平臺運維保障。促進外商投資便利化。繼續落實外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工作。建立全區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聯系協調機制,妥善處理外商投資企業投訴案件,及時回應、解決外商投資企業反映的問題。進一步加強重大外資項目推進工作。強化跟蹤服務,做好外資項目從簽約、籌建、開工到竣工的協調服務工作,將符合條件的重大外資項目納入市重大建設項目范圍,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問題。開展與現行開放政策不符的法規文件清理工作。配合區人大做好與現行開放政策不符的地方性法規清理工作;組織各區直有關部門做好清理與現行開放政策不符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有關工作。
四、營造寬松有序的企業經營環境。建立健全社會化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完善以省級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為支撐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積極引導智造工業共享云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信息、技術、創業、培訓、融資等社會化服務。推進納稅便利化改革。對稅務證明事項進行全面清理,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推進“一網”辦稅,大力推廣電子稅務局,依申請業務網上辦稅達到98%。推行稅(費)制度分類指引,方便便捷查詢所需制度,增強政策服務精準度。減輕稅費負擔。積極推進電子退庫、更正、免抵調業務,開展新辦納稅人“套餐';';式辦稅。全面推行統一的稅收業務規范,確保國家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到位。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在營業場所公示客戶工程典型造價手冊,為客戶免費提供10千伏及以下受電工程典型設計和造價咨詢服務。為客戶提供用能咨詢、用能綜合設計、節能增效等綜合能源服務,圍繞重點領域積極引導客戶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有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積極為中小企業推廣電e貸、電e盈電費小額貸存款服務,提供靈活的綜合客戶服務。實行差異化環保監管。按照上級工作安排,綜合考慮企業污染物排放水平、物料產品運輸結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廠容廠貌、信用情況5大類指標,評選綠色環保引領企業。凡被評上的工業企業,不再實施錯峰生產,堅決防止“一刀切”和管控簡單化,鼓勵企業加快綠色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工作。落實融資擔保業務風險補償政策,引導擔保機構擴大小微企業等融資擔保規模,降低擔保費率。依據政務服務事項國家、省級、市級基本目錄,梳理規范政務服務事項,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創新融資方式,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轄區內銀行保險機構探索發展信用融資、普惠金融和“雙創”金融模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健全融資協調服務機制,持續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在全區推進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工作,緩解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特別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五、營造競爭高效的市場環境。提升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水平。編制區級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實現公共信用信息及時、完整、全量歸集共享。推動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水電氣暖、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和郵政電信等公共服務領域信用信息全量歸集至全市統一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加快構建以信用的新型監管機制。推動各部門建立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對相關主體進行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推進信用惠民便企。全面落實市個人信用積分,在社會保障、公共醫療、公共交通等領域推出區個人信用積分創新應用,并形成典型經驗。推動信用助力民營企業融資。完成與金融機構共享納稅、社保、行政處罰、水電煤氣等融資相關信用信息,加強金融機構對守信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加快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推動上級聯合獎懲系統“全流程”嵌入我區政務服務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確保聯合獎懲工作落地生效。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各地各部門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并及時反饋獎懲案例。營造良好信用環境。持續推進政府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加大誠信宣傳力度,定期發布誠信“紅黑榜”。
六、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堅定不移服務保障經濟健康運行。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機制,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做好金融和房地產領域案件審理,嚴防風險傳導擴散。提升知識產權審判水平,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環境審判“三審合一”,推動環境質量持續變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與保障,平等全面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采取活查封、分期履行等對企業生產經營負面影響最小的司法措施,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產業轉型升級。依法審理涉企業的破產及改制糾紛案件。積極推進破產審判專業化、信息化建設,綜合運用重整、和解、清算等手段,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幫助和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準確界定企業改制中的產權關系,對于產權有爭議的掛靠企業,在查明投資事實的基礎上明確產權,防止非法侵害企業主體合法權利。同時依法適用破產程序中的關聯企業合并破產、行使破產撤銷權和取回權等手段,查找和追回債務人財產,避免惡意“逃廢債”。
七、加強營商環境組織保障。建立高規格領導機制和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區營商環境評價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區營商環境評價工作,協調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召開工作推進會。召開全區做好迎接營商環境評價工作推進會,安排部署全區優化營商環境評價工作,確保在評價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加強經驗交流。建立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經驗總結推廣機制,及時總結各級創新做法,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組織開展經驗交流活動。開展業務培訓。組織參加優化營商環境業務培訓,聘請專家在全區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業務培訓,幫助各級各部門吃透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精神,指導做好營商環境整改提升工作,提升服務企業、優化營商環境業務水平。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結三篇
近日,市委副秘書長、市委督查室主任魏坤隆一行六人來高新區督導調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高新區工委副書記程光磊,工委委員、組織人事部部長楊新國及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督導調研。
會上,市督導調研組認真聽取了高新區近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匯報,并對全市營商環境考核工作征求了意見建議。市督導調研組充分肯定了高新區前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指出近年來高新區持續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體走在全市前列,激發了市場活力。在科學規范審批事項管理方面,高新區及時承接落實上級取消及下放審批事項,調整優化區級行政權力清單,搭建審批中介服務平臺,清理規范涉審批中介服務收費。在優化審批流程,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方面,高新區積極推進"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加強行政服務大廳軟硬件建設,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推行建設項目聯合審批,積極推進建設項目區域化評估評審,強化行政事業性收費監管,規范行政審批收費管理。
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副組長、工委委員、組織人事部部長楊新國表示,高新區工委、管委會會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礎上,將繼續落實工委、管委會領導掛包責任制,牽頭抓好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他代表高新區工委,建議市優化發展環境打造"三最"城市領導小組及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科學調整考核排名方法,進一步明確考核要求和排名原則,及時將得分、排名情況反饋高新區各責任部門,便于做到查缺補漏,及時改進工作。同時希望市級部門加強業務指導和培訓,通過組織專題業務培訓、召開工作聯席會議等方式,加強對區縣相關部門下放審批業務的指導,使審批人員科學高效行使審批權,提升區縣審批監管水平,市級主管部門應加快融合各部門專網進度,實現行政審批互聯互通,消除"信息孤島",提高審批效能。
1、公安機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結(兩篇)
2、檢察機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結(三篇)
下一步,高新區將以此次督導調研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扎實推進"三最"城市建設,通過細化工作方案,超前計劃,早謀劃早開展,做到重點事項提前預備,預備工作重點明確,確保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繼續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