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一 2~3歲
幼兒心理認知特征
2 ~ 3 歲的孩子身體活動能力不斷增強,語言開始出現并逐步豐富,對周圍 世界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思維活動帶有顯著的“直覺行動”性,他 們主要通過具體的活動和感知來思維,能根據物體最鮮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認識事物。開始出現數概念的萌芽,能掌握 3 以內的數。
操作建議
也許有家長會說,和兩三歲的孩子談論金錢會不會太早了。其實,家長應該 注意的是,金錢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對于 2 ~ 3 歲的幼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游戲的語言和方式與孩子談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金錢的社會價值、用途并沒有特別清晰的認識,錢幣對于孩子 而言,與一般的玩具、物品沒有什么不同,因此,家長在和2 ~ 3 歲幼兒談錢的 時候要以認識錢幣的外部特征為主要內容。
首先,家長可以讓孩子用手觸摸不同質地的錢幣,讓幼兒通過觸覺辨認硬幣 和紙幣。其次,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察錢幣,引導幼兒學習觀察事物的簡單方法,如認識顏色、觀察圖案、分辨形狀、識別大小等,在家長和孩子的親子互動中輕 松認識錢幣這一事物。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此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說 出自己的發現和感受,以游戲的方式和孩子共同認識 3,如和孩子取、放數量在 3 以內的紙幣或硬幣等,促進幼兒言語能力和數認知的發展。
常見問題:“這是什么?”
這一階段的幼兒對周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金錢也不例外,因此“是什 么”的問題就隨之出現。面對這個問題,家長要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這是錢。 我們可以用錢買東西。”之后,抓住契機,逐步和孩子共同感知、觀察、認識錢幣。
階段二 3~4歲
幼兒心理認知特征
3 ~ 4 歲的幼兒走出家庭,進入幼兒園,開始了集體生活。生活范圍的擴大, 使幼兒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都得到迅速發展,他們愿意模仿生活中觀察到的生活場景。思維活動仍然帶有明顯的直覺行動性,3 歲以后幼兒開 始形成數概念,能按物點數 5 以內的數,逐步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能 按照指導語對物體進行分類。
操作建議
3 ~ 4 歲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錢,也觀察到家長和成人對錢的使 用,他們對錢的社會功能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用錢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因此,家長與 3 ~ 4 歲的孩子談錢要以認識錢的社會功能、價值、面額為主要內容。
首先,家長和孩子談錢時,要向孩子說明金錢的社會功能和價值。人們用錢 可以到商場、超市買到自己需要和喜愛的東西,比如,好看的書、好玩的玩具、生活用品等,只有付錢才能買到東西,沒有錢是辦不到的。同時,錢可以幫助別 人,比如,給有困難的孩子捐助金錢,他們就能上學等。另外,還要告訴孩子, 錢能換來東西,但是東西的價錢是不一樣的,買不同的東西花的錢不一樣。如買一件衣服和一塊巧克力花的錢就不一樣。其次,家長和孩子談錢時,可以注意引 導孩子觀察和認識錢幣的不同面額。3~ 4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觀察能力, 初步萌發的數概念也讓孩子對錢幣上的面額數字感興趣,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 自主觀察并指認紙幣或者硬幣的面額,并嘗試讓孩子按照大人的指令對相同面額的紙幣、硬幣分類。還可以讓孩子點數 5 以內的錢幣。第三,家長在和孩子談錢時, 可以選擇真實的買賣場景或者通過親子游戲的方式模擬買賣場景,讓幼兒在模仿中親身體驗金錢的交換、等價功能。
常見問題:“錢能干什么?”
在認識了錢幣的外觀之后,孩子逐漸對錢的社會功能產生了好奇。因此,類 似的問題就會出現。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要有耐心,告訴孩子金錢的功能和價值:可以換得喜歡和需要的東西,還可以用錢幫助有困難的人。
階段三 4~5歲
幼兒心理認知特征
4 ~ 5 歲幼兒的思維發展呈現具體形象的特點,主要依靠具體事物形象或者 對具體事物的聯想來進行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探索更為主動和有目的,能發現事物之間的差異并進行比較,能對常見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逐步能手口一致點數 10 以內物體,并能說出總數,理解 10 以內數的意義。
操作建議
4 ~ 5 歲幼兒對金錢已經不陌生,對金錢的社會功能有了充分的體驗和認識, 并初步萌發了對金錢的支配欲,因此,家長和 4 ~ 5 歲的孩子談錢應該在繼續認 識金錢數量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孩子認識金錢的來歷,也就是讓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來的。
首先,家長和 4 ~ 5 歲孩子談錢,要進一步注意培養孩子對錢的數量的認識, 為孩子理解錢的用途奠定基礎。如,通過游戲讓幼兒按照家長指令點出 10 張以 內相同的紙幣或 10 個以內相同的硬幣,在促進幼兒數認知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深孩子對金錢功能的認知。
其次,家長在與孩子談錢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錢不是白來的,而是通過爸爸媽媽或者人們的辛苦工作換來的,只有通過努力勞動才能得到報酬。家長可以列舉孩子熟悉的勞動者,如幼兒園老師通過照顧和教育小朋友可以拿到工資,交警叔叔通過指揮交通每月可以有報酬,爸爸媽媽每天上 班工作才能掙到錢等,讓孩子認識到:只有自己勞動了才能掙到錢。
第三,家長 要注意告訴孩子:金錢不是無窮無盡的,一定數量的錢只能買一定數量的東西,如爸爸媽媽每個月的錢并不能也不夠把所有喜歡的東西都買回家。
常見問題:“我想要……可以給我買嗎?”
隨著自身社會經驗的進一步豐富,4 ~ 5 歲孩子對錢的功能也有了較清楚的 認識,對錢的認識更加現實,因此就會經常讓家長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面對孩子 這樣的“糾纏”,家長應該保持理智的教育態度。在盡量滿足孩子合理要求的基 礎上,首先家長要和孩子討論要買的東西是否真的需要。家里的錢不是無窮無盡的,這件東西是多少錢,如果買了它就買不了其他東西。其次,和孩子講清楚錢 是靠勞動換來的,不是白來的,花錢不能隨意。讓孩子體會金錢的來歷和花費, 孩子對金錢的認識會更加深入。
階段四 5~6歲
幼兒心理認知特征
5 ~ 6 歲幼兒自主能力進一步增強,對動作、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步提高, 更加好學、好問,思維活動更加積極主動,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概括、比較能力進一步發展,判斷、推理能力逐步形成。5~6歲幼兒愿意與同伴交往,逐步發展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
操作建議
5~6歲孩子在身體、思維、語言能力方面都有了更大的發展,自主性進一步提高,對錢的駕馭有待提高。因此,家長和5~6歲孩子談錢要從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入手,注意引導孩子掌握簡單的貨幣換算,讓孩子樹立初步的理財觀念,讓孩子進一步從數量和觀念上“把握”金錢。
也許會有家長說,簡單的數量換算就是數學知識的應用,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體驗,不一定非要進行金錢教育。其實,應該注意的是,金錢有其他物品無法替代的作用,因為金錢的交易總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發生的,還有什么比讓孩子接觸現實更有教育價值呢?
首先,家長要注意引導5~6歲孩子初步掌握貨幣之間的簡單換算,如10個一角是一元,2個五角也是一元等。通過讓孩子了解簡單的金錢換算,有利于積累社會生活經驗,更有利于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為合理的理財奠定基礎。
其次, 家長和孩子談錢時要注意引導孩子樹立初步的理財意識,家長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錢不僅僅可以用來買東西,可以助人,還可以存起來,積少成多。只有有計 劃地利用錢,錢才能更好地為我們帶來快樂,才能換來更多、更好我們喜歡和需要的東西。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選擇一個儲蓄罐,制訂一定的儲蓄計劃,和孩子共同執行這一計劃,并實現階段性目標等。又如,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去超市購物的計劃,擬選貨物的價位等,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中感受錢的使用,從而提高幼兒的金錢駕馭能力。
常見問題:“我能用這些錢買什么?”
5~6歲的孩子對金錢的用途認知更加明晰,因此,經常會產生用錢能買到什么的疑問。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要認識到這是孩子逐步成熟并走向社會的標志,要借機和孩子談話,引導孩子樹立初步的理財意識。家長和孩子談話,要充 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對金錢支配的自主意愿,給予合理建議,并和孩子一起在真 實的生活中體驗對錢的駕馭,共同驗證花錢的方案,進一步和孩子談談這些錢如何花更合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