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學校德育工作、教學工作為軸心,開展團工作計劃。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網為大家提供的第一學期團委工作計劃,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學期團委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群團工作部署,按照團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團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團市委第十六屆全會精神,在校黨委、團市委的領導下,圍繞學校教育教學和團市委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努力塑造一支為學生和學校服務的優秀團學隊伍;活躍學校團隊工作,通過多彩校園活動平臺推進校園青年學生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品味,讓學生在活動中體現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為創建和諧多彩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努力提升團建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團學干部的信息化素養和團學信息公開化。
二、重點工作
1、繼續加強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強校學生會的管理能力,加強對學生社團活動開展的管理和規范,創新社團活動開展平臺,為我校校園文化提升貢獻力量。校團委將以這兩項要求作為重要任務,通過各種途徑如經常開展學生干部交流會,增強學生干部的愛校情操,不斷提高學生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干部真正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本學期將進行學生干部培訓,包括校內專題的管理藝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訓,不斷增強學生干部的業務水平;另外本學期將組織學生干部前往臺商子弟學校進行團隊拓展活動;
加大對學生社團的支持,提供在科技文化節、文藝晚會展示的機會,不斷活躍校園文化等等。學校學生會和年級學生分會,將在本學期在高一、高二年級學生會和校學生會增設社團部,提高和加強社團的管理,推動學生社團往更高的平臺發展,形成一中校園文化氛圍的新氣象。
2、強化團員意識教育,鞏固共青團工作陣地。積極指導各班級團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團員組織檔案;規范每年開學初團員注冊工作;著力做好新團員發展工作。
3、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意識教育。以建國周年紀念為契機,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愛國熱情。通過開展201X年東莞市十八歲成人教育系列活動,開展我校201X年成人禮,不斷增強我校青少年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引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4、切實做好各項宣傳工作。做好黑板報評比工作,要求期期有主題,期期有點評,盡早做好新生班級黑板報的輔導;繼續加強對廣播站的管理,落實站長責任制,堅持抓好每年評優工作和激勵機制,切實做好學校廣播站工作,讓廣播成為輿論正面引導的好平臺;本學期結合學校的工作,創建宿舍聯合管理部(簡稱宿管部),以提高和加強學生、宿管組和學校的溝通和協調作用。
5、繼續打造我校公益課和寒假“青春暖流”志愿服務品牌活動,同時在其他校園活動中開展形式多樣的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通過學校、年級舉辦活動,特別是在各班的公益課,全校的校運會、科技節、文化藝術節、家長會、畢業典禮等重大時機,學校團委、志愿者服務站的全體志愿者共同參與,讓團員學生切身體會“以服務人民為榮;以團結互助為榮”的意義所在,為建設和諧社會出一份力。本學期我校志愿者服務站也不斷完善公益課,特別設立了公益部,逐步細化志愿者服務時數的認證和高一新生志愿者的注冊工作,修改和制定優化的志愿者星級認真和評優工作。
6、以201X年社團文化周的愛心義賣活動籌到的資金為支撐,實施校內“愛心互助基金”幫學工程。做好扶貧助學工作,繼續支助校內各年級特困學生每月100元的生活補助。 另外,本學期繼續開展英德市八中進行扶貧助學活動,把一中的愛心傳遞出去,并以此來不斷鼓勵我校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做好每月善款專款專用的公式,讓各位老師對愛心義賣的善款進行監督。
7、竭誠為青年教工服務,指導教工團支部開展生動有趣的文體活動,促進青年教工間溝通與交流,配合學校科研組搞好每學期的青年教師論壇。
8、加強指導各年級團總支部、學生會分會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加強社團活動管理,讓我校社團活動成為一中品牌校園活動,并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和講評機制,做到讓社會知曉、讓學校滿意、讓學生喜歡。
9、加強學生的節能減排和環保意識,通過校園廣播節目、宣傳陣地和植樹節等重大日子開展多元活動。
第一學期團委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在校黨支部、團縣委領導下,結合我校本學年的工作中心,立足工作的實際,切實開展我校團的工作 ,完成共青團的職責,加強團員隊伍建設,增強團員意識,調動團干部積極性,增加團組織的凝聚力,促進團組織自身建設,同時配合學校各項工作,服務于學校工作重心, 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進步創造良好的空間。
二、工作思路
(一)班子建設方面
以爭創五四特色團組織(團員常規管理)為抓手,抓好團員的行為規范要求。加強對學生會工作及學生社團工作的指導。
1. 重點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增強學生干部的意識觀念,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他們盡快適應團的各項工作,并使團的工作煥發生機和活力。組織學生通過支部生活討論幫助團員青年樹立"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的思想認識。
2. 嚴明學生會干部工作紀律和工作作風,要求工作踏實,作風扎實,開展活動集體決策,分工負責。學生干部團結友愛,相互合作,積極進取,在團員中具有較高威信。
3.認真做好學生會換屆選舉工作。
4.大力扶持學生社團建設,加強對其指導與投入,規范管理,把學生社團建設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
(二)主題活動方面
堅持以青少年思想教育,加強團組織的育人功能。利用學校各級宣傳陣地加強對青年學生的引導,以文化素質教育為主線,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建設健康向上、富于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以文化熏陶人、塑造人、感召人,全面提高同學文化修養、文明素質,文化品位,樹立校園文化新風尚。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導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 繼續開展常規的主題教育活動,如周一的升旗儀式和班隊活動課,利用節假日和各種紀念日開展傳統美德教育。
2. 配合教科室做好“書香校園”活動;配合政教處做好德育系列教育活動,組織參觀校外德育教育基地;配合教務處做好“體藝2+1”活動。開展各類講座、報告、座談、宣傳、展覽等主題活動。
3.舉辦各類競賽活動,開展令學生終身難忘的活動,如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書畫比賽、歌詠比賽、校園歌手大賽、籃球賽、排球賽、校園吉尼斯大賽等。
4. 舉辦各類社團活動。加強志愿者服務活動和各班團日活動的開展。
5. 切實做好校園文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櫥窗、橫幅、黑板、廣播等宣傳工具,加強各個班級團支部的板報、壁報檢查,注意內容和形式的指導。做好與德育專題教育相匹配的宣傳內容,展現學生的審美和設計能力,加強對同學的德育教育和滲透。
6.組織好扶貧擴面工程,做好教育券和“愛心營養餐”等扶貧幫困工作,重視受救助的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匯報和感恩表達,將扶貧工作系統化、制度化。
(三)組織建設方面
加強對團員的管理,提高團員的先進性和模范性,切實做好新團員的發展工作。加強團組織和團干部自身建設,同時規范學生會工作并加強指導,使其在學生中真正起到自我管理作用。
1. 強化團員的管理和各支部的評比制度,充分激發各支部自我管理、自我創造和自我發展能力。指導各團支部工作,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意義深刻的支部活動。
2. 繼續做好團員檔案的整理和團員發展工作。規范入團手續,嚴格把關,作到工作細致、手續齊全、效果明顯、擇優入取以確保團員的質量。
3. 認真組織填寫《團支部工作手冊》,做到月月有檢查,平時有抽查。
4. 落實團干部例會和團干部培訓制度,使團的工作落實到實處。開展“我的支部我的團”主題團日活動,要求各班級團支部制訂團活動計劃,力爭組織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豐富團支部大多數學生的課余生活。各團支書對支部開展的活動要做出總結。
5. 認真做好“推優”工作。嚴格按照“優秀團干”“優秀團員”評選條例,做好評優工作。
四、月工作大致安排
九月份
1.營造開學氛圍:宣傳窗內容更新、黑板報、彩旗插置、電子屏幕開學問候語、
確保校廣播室正常運轉、開學典禮準備工作等等。
2. 往屆團員關系轉出工作、志愿書或團員證補做工作。
3.做好教育特別救助學生的推薦工作。
4.召開全體受資助學生會議。
5.“文明學校”創建材料準備工作。
6.開展第二屆“小孝星”評選。
7.安排新學期“國旗下講話”的主題。
8.組建新一屆少先隊大隊委。
9.成立新一屆校廣播站。
10.確定升旗儀式的主持人和升旗手。
11.擬定校運會各方陣訓練方案。
12.歡慶國慶節準備工作:七八年級黑板報、電子滾動屏幕、彩旗等等。
13. 出兩期黑板報(703班前面)
14. 文學社準備工作。
15. 做好常規工作。
16. 學校臨時性材料。
十月份
1.舉行七年級拔河比賽。
2.舉行八年級“齊心協力”趣味跑步活動。
3.進行校運會開幕式各方陣訓練。
4.進行縣藝術節合唱、軟筆書法訓練。
5.組織《星語》文學社社員和少先隊大隊委到福利中心進行重陽節慰問活動。
6.開展了向烈士默哀活動(9月份已經完成)。
7. “文學社”招新工作。
8.做好常規工作。
9. 學校臨時性工作。
十一月份
1.舉辦校園足球文化節。
2.舉行八年級籃球比賽。
3.舉行《星語》文學社活動之“青春與夢想”文學詩會。
4.組織并帶隊參加金華市“銘記歷史,圓夢中華”演講比賽。
5.做好常規工作。
6. 學校臨時性工作。
十二月份
1.順利完成校園足球文化節的各項活動(陳雯俊老師和陳勇老師)
2.舉行第三屆業余團校開班儀式(陳斌強老師)
3.發展吸收新一批團員(陳斌強老師)
4.評選校優秀少先隊員(24名)和優秀團員(12名)
7.舉行迎元旦七八年級合唱比賽;(陳雯俊老師)
8.完成有關時政專欄展板工作
9.落實縣教育特別救助對象資助錢款的反饋工作
11. 做好常規工作。
12. 學校臨時性工作。
一月份
1.做好期末各項總結和評比工作
2.做好常規工作。
3. 學校臨時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