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6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公布最新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2016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行榜和2016中國大學國際化水平排行榜等榜單。其中,北京大學連續9年奪得中國大學排行榜冠軍,清華大學第二,復旦大學第三,武漢大學第四,浙江大學第五;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和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列2016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前三甲;武昌首義學院、文華學院和山東英才學院居2016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前三強。報告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臺灣大學榮膺2016中國七星級大學,躋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中國頂尖大學前列。
2016中國大學世界排行榜50強
名次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區 | 2015年世界排名 | 2016排名情況 | |||
平均位次 | 次數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41 | 3 | 1 | 7星級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 | 清華大學 | 北京 | 44 | 3 | 2 | 7星級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3 | 香港大學 | 香港 | 46 | 3 | - | 7星級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4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 | 76 | 3 | -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5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 | 103 | 3 | - | 7星級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6 | 復旦大學 | 上海 | 116 | 3 | 3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7 | 臺灣大學 | 臺灣 | 122 | 3 | - | 7星級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8 | 香港城市大學 | 香港 | 148 | 3 | -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148 | 3 | 12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10 | 浙江大學 | 浙江 | 156 | 3 | 5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11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169 | 3 | 7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12 | 香港理工大學 | 香港 | 178 | 3 | -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3 | 南京大學 | 江蘇 | 187 | 3 | 8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14 | 臺灣清華大學 | 臺灣 | 236 | 3 | -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15 | 中山大學 | 廣東 | 285 | 3 | 10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16 | 臺灣交通大學 | 臺灣 | 306 | 3 | -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17 | 武漢大學 | 湖北 | 308 | 3 | 4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18 | 臺灣成功大學 | 臺灣 | 341 | 3 | -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19 | 廈門大學 | 福建 | 359 | 3 | 23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20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264 | 2 | 15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21 | 臺灣科技大學 | 臺灣 | 281 | 2 | -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2 | 南開大學 | 天津 | 288 | 2 | 16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2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305 | 2 | 21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24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 | 316 | 2 | - | 3星級 | 中國知名大學 |
25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334 | 2 | 17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26 | 同濟大學 | 上海 | 340 | 2 | 19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27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353 | 2 | 13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28 | 臺灣陽明大學 | 臺灣 | 370 | 2 | -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9 | 吉林大學 | 吉林 | 399 | 2 | 11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30 | 東南大學 | 江蘇 | 410 | 2 | 24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31 | 臺灣中央大學 | 臺灣 | 412 | 2 | -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32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436 | 2 | 48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33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439 | 2 | 30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33 | 天津大學 | 天津 | 439 | 2 | 20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35 | 四川大學 | 四川 | 468 | 2 | 14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36 | 山東大學 | 山東 | 272 | 1 | 21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37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375 | 1 | 29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38 | 臺灣師范大學 | 臺灣 | 376 | 1 | -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39 | 臺灣中山大學 | 臺灣 | 379 | 1 | -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4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381 | 1 | 25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41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381 | 1 | 32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42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395 | 1 | 31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43 | 澳門大學 | 澳門 | 401 | 1 | -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43 | 臺灣中國醫藥大學 | 臺灣 | 401 | 1 | - | 3星級 | 中國知名大學 |
45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407 | 1 | 28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46 | 上海大學 | 上海 | 411 | 1 | 75 | 3星級 | 中國知名大學 |
47 | 臺北醫學大學 | 臺灣 | 421 | 1 | - | 3星級 | 中國知名大學 |
48 | 中南大學 | 湖南 | 440 | 1 | 18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49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441 | 1 | 6 | 6星級 | 中國頂尖大學 |
50 | 蘭州大學 | 甘肅 | 447 | 1 | 36 | 4星級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51 | 臺灣長庚大學 | 臺灣 | 461 | 1 | -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52 | 江南大學 | 江蘇 | 491 | 1 | 99 | 3星級 | 中國知名大學 |
53 | 中國地質大學 | 湖北 | 494 | 1 | 39 | 5星級 | 中國一流大學 |
北京大學最受國際排名認可,雄居2016中國大學世界排行榜榜首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HEs)、英國QS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是世界范圍內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世界三大大學排行榜。艾瑞深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綜合大學排行榜創始人、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統計顯示,我國兩岸四地共有北京大學等50多所高校躋身2015年世界三大大學排行榜500強;其中,僅有19所高校全部躋身世界500強,大陸高校有10所,香港高校有5所,臺灣高校有4所。另外,北京師范大學等16所高校入選其中2個排行榜,山東大學等18所高校入選其中1個排行榜。
報告顯示,在最新公布2015年QS、泰晤士報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世界三大大學排行榜500強中,北京大學最受國際排名認可,分列第42位、41位和41位,平均位次為41名,在中國兩岸四地高校中的世界排名最高,雄居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6中國大學世界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居第二,平均位次為44名;香港大學46位,列第三;北大、清華和港大是中國兩岸四地世界大學排名位次最高的三所大學,是中國最受國際排名認可、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77名,列第四;香港中文大學103名,居第五;復旦大學116名,列第六;臺灣大學122名,居第七;香港城市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48名,并列第八; 浙江大學156名,居第十。
其中,位居2016中國大學世界排行榜(大陸)前10強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位居2016中國香港大學世界排行榜前列的高校依次是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位居2016中國臺灣大學世界排行榜前10強的高校依次是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臺灣成功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臺灣陽明大學、臺灣中央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臺灣中山大學、臺灣中國醫藥大學。澳門大學是唯一躋身世界大學排行榜500強的澳門地區高校。
大陸高校國際排名逐年上升,*世界大學排行榜亟待創造
艾瑞深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綜合大學排行榜創始人、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在最具影響力的THEs、QS和U.S.News2015世界三大大學排行榜中,那些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對國家安全等作出突出貢獻的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大學很難上榜,比如中國人民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而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水平大學則更容易上榜但排名并不理想,這顯然與中國世界最大經濟體、世界最大高等教育體的地位明顯不符。
在創建“雙一流”大學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必須拋棄照搬發達國家大學評價模式的教條做法,努力創建具有*、世界水準的一流大學及其評價指標體系,既立足當代又繼承傳統,既立足本國又學習外國,大力推進大學評價思想創新、指標體系創新和評價方法創新,更加科學地推出能客觀衡量高校的人才貢獻、科技貢獻、社會貢獻和國際貢獻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即注重質量、校友、特色、影響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努力建設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彰顯世界大學評價中的“中國元素”,展現百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大學集團在世界大學集團中的應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