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位于享有“中國最佳民族風情魅力城市”、“草原明珠”美譽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心城新區,是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以能源化工、機電、蒙醫藥、護理、民族藝術等專業為特色的全日制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700人,校園內教學樓、實訓廠房、學生公寓、食堂、圖書館、體育館、體育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人工湖、文化廣場等人文景觀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校園環境,使學院成為莘莘學子求學修身、提高技能的理想場所。
一、悠久的辦學歷史
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是在原呼倫貝爾工業學校、呼倫貝爾蒙醫學校、內蒙古大興安嶺衛生學校和呼倫貝爾市民族藝術學校四所學校基礎上合并組建而成,實現了呼倫貝爾市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重大跨越。在近五十年的發展建設中,積極探索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思路,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力提升辦學水平,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呼倫貝爾工業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校,呼倫貝爾蒙醫學校、呼倫貝爾市民族藝校和大興安嶺衛生學校均為自治區級重點學校,為呼倫貝爾市工業、醫療衛生和民族藝術等領域培養了近5萬余名優秀人才,他們有的已經擔任了領導職務,有的成為業務骨干,演唱《吉祥三寶》的布仁巴雅爾、烏日娜已聞名全國。
二、明確的辦學思路
學院堅持“厚德強技、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以“創品牌學校、育一流人才”為目標,走“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辦學之路,緊密依托行業企業,開展多形式、多途徑的校企合作,積極推行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為加快發展,針對學院創建初期“邊育人、邊建設”的工作特點,經過考察和論證,學院黨委提出了“三年內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專業建設、隊伍建設”,爭取在5年后順利通過自治區評估驗收的發展目標。
按照學院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一期工程建設任務已經竣工。2011年計劃完成二期主體工程建設,實現蒙醫蒙藥系、醫療護理系、藝術系入駐新校區,同時辦好三期建設工程相關手續,并按期啟動實施。到2013年,學院建筑面積將達到21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將達到8000人的辦學規模。
根據高職、中職兼顧發展的定位和原有四所中職學校的專業特點,學院以建立品牌專業和精品課程作為專業設置和發展的目標,堅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前瞻性與專業性相結合,完成了各專業設置。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院的根本。學院把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提出三年內引進100名碩士研究生的人才隊伍建設計劃。2011年將引進各專業碩士研究生63人,同時鼓勵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讀研,為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提供良好機制和環境,為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和提供政策支持。
三、良好的辦學條件
學院新校區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教學設施、實驗設備實習基地完備。裝備了多媒體教學系統,組建了校園局域網,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琴房、畫室、舞蹈排練廳、電子閱覽室及實驗室,固定資產總額為2.3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為1320萬元。
學院現設有工業工程系、蒙醫蒙藥系、醫療護理系、藝術系、計算機系、商貿旅游系,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食品生物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硅酸鹽工藝、化工機械、護理、口腔醫學技術、蒙醫醫療與蒙藥、制藥、聲樂表演、器樂表演、舞蹈表演等24個專業,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護理專業為自治區級精品專業,部分專業采用蒙、漢雙語授課。
學院十分重視實踐性教學,建有國家級煤炭安全實訓基地、能源化工實訓基地、汽車運用與維修實訓基地、內蒙古自治區中等蒙醫藥人才培養、蒙醫治療綜合性基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工作站等多個教科研基地。學院還與呼倫貝爾能源化工企業、呼倫貝爾北藥集團、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呼倫貝爾市中蒙醫院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學生實踐實習與就業基地。學院被呼倫貝爾經濟開發區、呼倫貝爾能源重化工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確定為呼倫貝爾市唯一一所人才培養定點院校。
四、優良的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辦學經驗豐富。學院現有教職工488人,其中專任教師328人,高級職稱151人,碩士研究生以上60人,雙師型教師162人。
學院從師德建設和業務能力兩個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倡導爭先向上、愛崗敬業精神,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強教師培養,全面實施“雙師素質教師工程”,共選送12名教師出國學習,125名教師參加國家和自治區兩級骨干教師培訓,選送11名教師參加了德國賽德爾基金會舉辦的師資培訓。學院藝術系注重研究、挖掘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三少民族及布里亞特、俄羅斯等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填補了“三少民族”藝術專業教學管理的空白。
五、創新教學培訓模式
學院始終把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放在首位,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職業教育的內涵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學院堅持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依據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整合教學內容,重構課程體系,大力推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專業+項目+服務”、“專業+車間+員工”、“專業+公司”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途徑,確保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學院還采用職業素質培養、專業能力訓練和崗位綜合能力提升為一體的“雙證書”培養模式,通過課堂學習,實驗實訓實踐,畢業生在取得畢業證書同時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獲取率達90%以上。
學院重視面向社會的培訓工作,緊緊圍繞當地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努力擴大培訓范圍,積極提高培訓質量。充分發揮學校特種行業、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職業資格培訓等培訓基地功能,開辦了國家銀河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安全生產培訓、電工進網作業培訓、機動車駕駛員培訓、道路從業資格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等多項培訓工作,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實用型人才。
六、完善的就業保障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推薦工作。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不斷開拓就業市場,與呼倫貝爾市17家大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同時還與天津、青島、北京、大連等地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學院加大“訂單式”培養的力度,與沈陽同聯藥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培養780名的訂單協議,積極與云天化控股金新化工、神華寶日希勒公司、大唐等大型能源化工集團洽談簽訂合作培養訂單事宜,為學生畢業就業渠道的暢通奠定了基礎。
七、美好的發展前景
呼倫貝爾市地處祖國北部邊疆,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呼倫貝爾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天然草原,全市森林覆蓋率49%,探明金、銀、銅、鉛、鋅各類礦產65種,21種主要礦產保有儲量潛在價值超20萬億以上。其中,探明煤炭資源儲量超過1000億噸,遠景資源量近2000億噸,是東北三省煤炭儲量總和的6倍。石油、沸石、瑩石、瑪瑙等礦藏也十分豐富。
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加強與俄蒙合作的歷史性機遇下,呼倫貝爾市委、市政府提出“美麗與發展雙贏”的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煤炭、電力、化工、石油、有色金屬等產業發展。在未來的發展建設中,急需大量專業技能人才。
作為呼倫貝爾市唯一一所高等職業院校,學院注重內涵建設和特色建設,已呈現出“發展快、態勢好、潛力大”的良好勢頭,正步入健康的良性發展軌道。學院堅持立足于呼倫貝爾,服務于內蒙古自治區,針對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開放性,重點加強應用實用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為呼倫貝爾地區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將以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方民族特色鮮明,學科專業特色突出,規模、效益、結構合理的現代化、正規化、特色化的優勢躋身于全國先進職業院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