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藝術學院是教育部于2015年新批準設立的本科類高等藝術學校,內蒙古藝術學院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本科高等藝術學府,其前身是創建于1957年的內蒙古藝術學校,上世紀80年代成為國家文化部確定的全國重點中專,是自治區培養民族藝術人才的重要基地。1987年3月,國家教委批準,內蒙古藝術學校并入內蒙古大學,成立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2015年4月,教育部批準,在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基礎上獨立設置內蒙古藝術學院,屬全日制公辦本科高等學校。
學院現有音樂學院、舞蹈系、影視戲劇系、美術系、藝術設計系、新媒體藝術系、文化藝術管理系、公共課教學部等8個教學系部、一所附屬中等藝術學校。設有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5個一級學科,1個文化產業管理二級學科,19個本科專業;擁有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與文藝學二級學科授予權,民族學一級學科下設的少數民族藝術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形成了中專、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4個學歷層次的民族藝術教育的完整機制。
學院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特色品牌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6門,自治區級品牌專業10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1個,自治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先后建立了“內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內蒙古動漫產業研發與人才培養基地”和“內蒙古皮革藝術產業化項目示范基地”。2009年以來,學院先后獲得自治區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基于民族音樂‘非遺’傳承的音樂表演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院現有在校生4968人(其中本科生3794,碩士研究生124人,博士研究生4人,中專生1046人),教職工595人,其中專任教師445人,副高級以上136人),大學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為41.6%,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為52%,國內外客座教授30多名。
學院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區特色,特別是在民族藝術傳承與高水平藝術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譽為“內蒙古民族藝術人才的搖籃”。這是學院在自治區民族藝術教育中的定位,也是源于學院建校的初衷和學院的辦學宗旨和根本任務。50多年來,藝術學院始終秉承這樣的辦學傳統,堅持以培養民族藝術人才為己任,逐漸形成了以培養各門類中高級藝術人才、尤其是蒙古族藝術專門人才、傳承發展以蒙古族藝術為代表的北方民族民間藝術的鮮明辦學特色。德德瑪、拉蘇榮、騰格爾、斯琴格日樂、李鎮、阿拉騰奧勒、三寶、李德才、敖登格日樂、康紹輝、康洪雷、薩仁高娃、納森、婭倫格日勒等一批藝術家和知名人士享譽國內外,許多畢業生已成為自治區文化領域及民族藝術教育事業的棟梁和中堅力量
發展歷程
1957年,創建內蒙古藝術學校,上世紀80年代成為國家文化部確定的全國重點中專。
1987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準,成立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內蒙古藝術學校作為附屬中專保留。并先后開始培養大學?啤⒈究茖W生。在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內蒙古大學藝術學校培養了大批民族藝術人才,為蒙古族民族民間藝術的繼承、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0年11月,自治區政府下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理順內蒙古大學和藝術學院管理體制的批復》,要求教育廳制定內蒙古大學和藝術學院管理體制實質性合并操作方案,同時要求內蒙古大學加強對藝術學院的管理。
2009年,藝術設計、美術、影視等系遷入內蒙古大學南校區。
2015年,脫離內蒙古大學,在其基礎上成立獨立的藝術類本科學校內蒙古藝術學院。[2]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商請批準獨立設置內蒙古藝術學院的函》(內政字〔2014〕297號)收悉。
根據《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以及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六屆四次會議的評議結果,經研究,同意在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資源)基礎上建立內蒙古藝術學院,學校標識碼為4115014531,F將有關事項函告如下:
一、內蒙古藝術學院系本科層次的普通高校,由你區領導和管理,學校發展所需經費由你區統籌安排解決。
二、學校主要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6000人。
四、學校本科專業的增設問題,應按我部有關規定辦理。同意首批設置6個本科專業,即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舞蹈編導、表演。
五、我部將適時對學校辦學定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情況進行評估。
望你區加強對該校的指導和支持,結合優化區域高等教育結構布局的需要,引導學校按照辦學定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強學校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加強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就業率,促進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院系設置
學院現有音樂學院、美術系、藝術設計系、舞蹈系、影視戲劇系、文化藝術管理系、新媒體藝術系、公共課教學部等8個教學系部、一所附屬中等藝術學校。設有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5個一級學科,1個文化產業管理二級學科,18個本科專業;擁有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與文藝學二級學科授予權,民族學一級學科下設的少數民族藝術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形成了中專、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4個學歷層次的民族藝術教育的完整機制。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校生5092人(其中本科生3921,研究生125人,中專生1046人),教職工595人,其中專任教師445人,副高級以上136人),大學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為41.6%,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為52%,國內外客座教授30多名。學院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自治區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榮獲國家級“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者1人,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獲得者1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文學藝術家”稱號者3人,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2人,自治區“草原英才”6人;在自治區文聯所屬的專業協會中,擁有舞蹈家協會主席1名、書法家協會主席、副主席各一名,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副主席各1名,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兩名,攝影家協會副主席1名,還擁有全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各1名。
教學建設
學院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特色品牌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6門,自治區級品牌專業10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1個,自治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先后建立了“內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內蒙古動漫產業研發與人才培養基地”和“內蒙古皮革藝術產業化項目示范基地”。2008年,學院音樂表演、表演、音樂學3個專業獲批“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的藝術類本科”招生資格。
學院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區特色,特別是在民族藝術傳承與高水平藝術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譽為“內蒙古民族藝術人才的搖籃”。這是學院在自治區民族藝術教育中的定位,也是源于學院建校的初衷和學院的辦學宗旨和根本任務。50多年來,藝術學院始終秉承這樣的辦學傳統,堅持以培養民族藝術人才為己任,逐漸形成了以培養各門類中高級藝術人才、尤其是蒙古族藝術專門人才、傳承發展以蒙古族藝術為代表的北方民族民間藝術的鮮明辦學特色。德德瑪、拉蘇榮、騰格爾、斯琴格日樂、李鎮、阿拉騰奧勒、三寶、李德才、敖登格日樂、康紹輝、康洪雷、薩仁高娃、納森、婭倫格日勒等一批藝術家和知名人士享譽國內外,許多畢業生已成為自治區文化領域及民族藝術教育事業的棟梁和中堅力量
建設成果
《蒙古舞》課程,2008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精品課。本課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地域文化特色,凝重而充滿活力的草原文化特征鮮明地貫穿在蒙古舞課的始終。鏗鏘健朗的蒙古舞氣質、形式多變的蒙古舞語匯,在此課程內得到充分的繼承與發展。課程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他們熟稔內涵豐富的蒙古舞語匯與風格多樣的蒙古舞表現技法,并將蒙古舞的精華濃縮于課程體系中,課程內容純正、精煉,課程體系設計循序漸進、科學合理。在全球化背景下,本課程教師弘揚推陳出新、敢為人先的蒙古舞藝術精神,總結、創新其藝術表現手段,探索教學與實踐的新途徑,瞄準專業發展與學術研究的前沿,把新觀念、新方法、新成果、新劇目融入教學與實踐的每一個環節,使這一傳統課程散發著濃烈的新氣勢與新風采。時下,蒙古舞課程已成為發展民族高等教育,實施“特色強院”戰略的重要載體,在舞蹈本科各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對于舞蹈本科專業辦學特色的形成與鞏固具有重要意義,其建設思路、途徑和已取得的經驗對于學院其它課程的建設也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成為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彰顯辦學特色、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典范之作。
學術合作
學院與國內外藝術院校、團體以及知名專家學者之間有著廣泛的聯系和交往。先后與蒙古、美國、丹麥、日本、韓國、德國以及港澳臺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藝術團體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并多次應邀組團前往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瑞典、丹麥、德國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進行訪問演出或舉辦作品展覽,擴大了蒙古族藝術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影響,為宣傳、樹立內蒙古改革開放的新形象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2年,藝術學院同美國肯塔基大學正式簽署了“2+2”與“3+1”合作辦學協議,進一步拓展了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寬度與廣度,使學院朝著開門辦學、開放辦學的正確方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學院始終把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作為學院藝術教育生命力的源泉,把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建設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緊密結合,成立了“民族音樂傳承驛站”,聘請多位國家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駐校藝術家,啟動了“內蒙古民族音樂傳承人數據庫”、“內蒙古民族音樂曲目數據庫”、“內蒙古民族音樂聲像資源庫” 項目建設,實現了長調、馬頭琴、呼麥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同時,學院在強化學科專業民族特色的同時,重點建設了具有濃郁民族和地區特色的音樂學、舞蹈學學科專業群,實現了長調、馬頭琴、呼麥、蒙古舞、二人臺等特色專業方向的重點突破,進一步強化了專業建設的民族特色與地區特色,尤其是以蒙古族藝術為代表的民族藝術學科和專業方向的建設,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突出的優勢。
50余年的艱苦奮斗,50余年的實踐探索,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執著前行、步履鏗鏘,民族高等藝術教育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后,學院將繼續秉承“彰顯特色、強化優勢、多元互動、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進一步凝練辦學特色,強化辦學優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綜合辦學實力,為進一步提升民族藝術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民族藝術人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進自治區民族文化強區建設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