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理工學院,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一所“民辦公助”,以民營機制運營的本科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創建于1985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為全區教育改革的試點單位。1993年1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從事本科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之一。2005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由寧夏石嘴山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寧夏理工學院,進入全國本科普通高等學校的行列。二十多年來,學院培養大中專畢業生12000多名,培養短期專業技術人員三萬多名;為西北部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學院先后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自治區“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教育部“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并多次受到國家及省市表彰。
學院位于寧夏工業城市、山水園林城市??石嘴山市。南臨銀川市,北靠內蒙古鄂爾多斯大草原;包蘭鐵路、京藏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黃河、賀蘭山、沙湖旅游區勾畫出“塞上江南”的美麗景象。院內環境優雅、風格獨特。經過22年的努力,學院占地面積1289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多人;學院專兼職教師323人,其中正高71人,副高74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45%,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達到教師總數的15%,外籍教師6人;圖書藏量突破30萬冊;教學儀器設備2870萬元;有實驗室、實習車間30多個,語音教室和多媒體教室11個,計算機600多臺;而且在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建有龐大的“學生融入中心”基地(就業培訓服務基地)。學院資產總值達2億元。
學院與國內外多所院校廣泛的合作交流,與北京大學、東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合作進行成人及函授教育培養培訓;長期從東北大學、沈陽化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工業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寧夏大學等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使師資隊伍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得到了優化;與韓國三育義明大學、威德大學聯合辦學;與美國“中國之友”、美國西北理工大學合作引進外籍教師長期任教。
學院的專業設置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強”的理念,走特色發展之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抓好專業特色建設。學院現開設有大學本科、專科兩個辦學層次。學院目前開設13個本科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會計學。另外專科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英語、旅游管理、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等12個專業,專業共計達25個。同時,學院加大下崗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崗位技能和多類認證、資格培訓,2004年全年共培訓3184人。學院是教育部批準的“全國職業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計算機信息技術考試站”;寧夏“農村勞動職業技能定點培訓機構”。在以后發展中,學院要堅持“辦出質量,辦出特色,做強做大”的教育教學目標,在發展本科教育的同時,繼續辦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為社會輸送更多技能型人才。
學院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負責畢業生就業推薦。學院與一些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用人關系。學生畢業分配期間,學院為畢業生組織各種大、中型就業洽談會。長期以來,學院畢業生每年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并且就業后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2005年畢業生除少量“專升本”外,全部都落實了就業崗位。學院招生遍及全國,除寧夏外目前已涉及山東、福建、河南、浙江、內蒙、青海、重慶等18個省市自治區。
“十一五”規劃期間,學院又被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重點,政府在新區劃撥1300畝地建設新校區,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已于2006年初開工建設,預計到2015年,在校生規模可達10000人。一個現代、智能、人文、園林化的大學校園于2007年秋季,將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子。
寧夏理工學院的改革和事業發展,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1995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親臨學院視察并題詞“自力更生為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國家教育部的持續關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重點支持下,當地政府更是決定將“做強、做大寧夏理工學院”作為“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重點,寧夏理工學院將繼續弘揚傳統,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不斷探索富有寧夏理工學院特色的辦學模式,力爭建設成為一所立足西部、服務全國的專業性、應用型、創意型的中國一流理工類大學,為人類文明、社會和諧與進步,不斷探索教育、創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