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推出《2017-2018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發布了中國大學歷史學學科門類排名,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位列前三。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收集整理了以下2016-2017年歷史學學科門類大學排名_2017年全國最新排名供大家參考。
排名 | 學校名稱 | 學校數 |
1 | 北京大學 | 231 |
2 | 武漢大學 | 231 |
3 | 中山大學 | 231 |
4 | 南開大學 | 231 |
5 | 華中師范大學 | 231 |
6 | 四川大學 | 231 |
7 | 復旦大學 | 231 |
8 | 中國人民大學 | 231 |
9 | 北京師范大學 | 231 |
10 | 西北大學 | 231 |
11 | 東北師范大學 | 231 |
12 | 陜西師范大學 | 231 |
13 | 南京大學 | 231 |
14 | 清華大學 | 231 |
15 | 山東大學 | 231 |
16 | 首都師范大學 | 231 |
17 | 華東師范大學 | 231 |
18 | 吉林大學 | 231 |
19 | 西南大學 | 231 |
20 | 南京師范大學 | 231 |
21 | 廈門大學 | 231 |
22 | 湖南師范大學 | 231 |
23 | 安徽大學 | 231 |
24 | 浙江大學 | 231 |
25 | 河南大學 | 231 |
26 | 山東師范大學 | 231 |
27 | 云南大學 | 231 |
28 | 山西大學 | 231 |
29 | 鄭州大學 | 231 |
30 | 上海師范大學 | 231 |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
武漢大學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后,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南開大學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1938年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合組西南聯合大學,被譽為“學府北辰”。1946年回津復校并改為國立。新中國成立后,經歷高等教育院系調整,成為文理并重的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中國旅游管理干部學院相繼并入,經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支持,學校發展成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2015年9月新校區建成啟用后,南開大學初步形成了八里臺校區、津南校區、泰達學院“一校三區”辦學格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