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南京理工大學招生網和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甘肅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54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970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南京理工大學,不過每年南京理工大學在甘肅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甘肅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理工大學
1、甘肅高考2022年考生上南京理工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70名;
2、甘肅高考2021年考生上南京理工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45名;
3、甘肅高考2020年考生上南京理工大學(武器類專業其它)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77名;
4、甘肅高考2020年考生上南京理工大學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742名;
二、南京理工大學在甘肅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南京理工大學在甘肅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44 | 4970 | 工信部 |
2、2021年南京理工大學在甘肅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56 | 4845 | 工信部 |
3、2020年南京理工大學在甘肅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70 | 4877 | 工信部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71 | 4742 | 工信部 |
高考350分能上哪些本科大學
錄取分在350分左右的部分本科大學名單
大學 | 錄取批次 | 錄取最低分 |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 | 本科 | 350分 |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 本科 | 350分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 本科 | 350分 |
遼寧何氏醫學院 | 本科 | 350分 |
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 | 本科 | 350分 |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 本科 | 351分 |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 本科 | 351分 |
大連科技學院 | 本科 | 351分 |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 本科 | 351分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 本科 | 352分 |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 | 本科 | 352分 |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 本科 | 352分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本科 | 353分 |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 本科 | 354分 |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 本科 | 354分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 本科 | 355分 |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 本科 | 355分 |
鄭州大學 | 本科 | 355分 |
首次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區別
首次志愿投檔錄取結束后,可能會有一些招夠人數的院校,考試院就會公布缺額院校及專業名單,這時候沒有被錄取的考生就可以網上填報征集志愿了。也就是說,征集志愿填報的都是首次志愿錄取結束后的缺額院校及專業。
在填報時應注意對比一下高校的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以減少競爭性;對要報讀的學校須慎重研究,雖然很多優質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嚴重不足而參加補錄,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過新辦、合辦、調整等方式擴大辦學規模,個別存在名過其實的現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錢買分,更不要因此錯過補錄機會,誤了學業。
什么是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征集志愿是在統一招生完之后就進行的,時間一般在統招之后補錄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據各個省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而定。征集志愿是給掉檔同學的又一次機會,凡是參加高考的同學應該時刻關注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認真對待,填報第一志愿也應慎重考慮,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樣也應該把最好的選擇填在第一個。
三、南京理工大學學校介紹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坐落在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學校由創建于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經歷了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發展階段,1993年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199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獲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獲批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2018年,王澤山院士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12月,學校成為工信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高校。進入*、開啟新征程,學校將堅持“以人為本,厚德博學”的辦學理念,秉持“進德修業,志道鼎新”的校訓,弘揚“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的校風,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為黨育英才、為國鑄利器,圍繞陸海空天信融合發展,向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現有機械工程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事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格萊特研究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知識產權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新能源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等19個專業學院,以及錢學森學院、中法工程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并與合作方聯合創辦了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和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兩個獨立學院。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兵器與裝備、電子與信息、化工與材料三大優勢學科群,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物理學6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領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進入前1‰。現有國家重點學科9個,江蘇省優勢學科6個,江蘇省重點學科9個,工信部重點學科7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3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具有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具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個;具有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授予權;具有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博士、碩士學位的授予權以及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的招生權。學校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學生1000余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隊伍結構合理。具有教授任職資格評審權和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審批權。現有教職工3400余人,專任教師2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1400余人。高層次人才400余人,包括:兩院院士25人,外國院士4人,國家級領軍人才56人,國家級青年人才6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4人,國家級、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7人等。擁有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創新團隊5個、工信部研究型教學創新團隊3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1個、江蘇省創新團隊34個。學校先后入選“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學校教學水平突出,育人成果豐碩。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圍繞工程精英和社會中堅的人才培養定位,立足信息化社會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新要求,培養德才兼備、求真務實、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競爭力、能引領未來的創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來,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近30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14人當選兩院院士。“十三五”以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6項。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成效顯著,是全國24所獲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是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時也是“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和“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落戶高校;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重大賽事中屢獲佳績,其中,在第十四屆全國“挑戰杯”競賽中,學校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捧得“挑戰杯”。 學校科技優勢突出,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始終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瞄準科技前沿,在先進發射、光電信息、導航制導、先進材料等科技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現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國家級質檢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8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個,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3個,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并以此為依托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科研成果,學校是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十三五”以來,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181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17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2019年10月,由我校擔任總師單位研制的武器裝備亮相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接受了黨和全國人民的檢閱。學校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發揮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和校外研究院的作用,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民用爆破、特種超細粉體制備、智能熔敷焊、滾動功能部件測試等技術,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國際交流合作活躍,影響日益提升。大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與英國牛津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俄羅斯鮑曼國立技術大學、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等150多所國(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現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部級國際合作基地8個,入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建有江蘇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合作建立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院,與法國梅斯國立工程師學院共建中法工程師學院,與英國考文垂大學設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與白俄羅斯戈梅利國立大學共建孔子學院,建有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羅斯研究中心、中東歐研究中心。學校成立了教育發展基金會,社會各界通過基金會設立了100余項獎教金和獎助學金,支持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領域不斷追求卓越。 學校辦學環境宜人,基礎設施一流。近年來,學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蘇,不斷延伸和擴展辦學面,形成了“一校三區”的發展布局(“三區”是指南京校區、江陰校區和盱眙校區)。南京校區占地3200畝,校舍建筑總面積10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50.3億元,各類基礎設施齊全,后勤服務系統完善,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1.3億元,圖書館收藏280余萬件印刷型文獻、1100余萬冊各類電子型及數字型文獻信息資源,主要聚焦核心辦學功能提升,是學校傳承辦學文化、筑牢發展根基、擴大辦學影響的主陣地,是支撐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事業的核心校區。江陰校區占地1115畝,校舍建筑總面積32萬平方米,主要聚焦國家戰略實施和國際化辦學,依托地方區域和產業優勢,建設服務“兩個強國”先行區、前沿交叉學科先試區、國際化辦學示范區。盱眙校區正在籌建中,主要聚焦國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建設以陸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試驗基地為主的功能校區。 *展現新氣象,新使命呼喚新作為。學校正高舉**偉大旗幟,以****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總體目標和“雙一流”建設核心任務,開拓進取、接續奮斗,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更新時間: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