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是農業部、國家林業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是福建省重點建設的三所高水平大學之一,在培養高質量人才、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提供高效益的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
【學校是全國最早創辦的農林院校之一】學校創辦于1936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設有23個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為主的學院,全日制在校生2.7萬人,在職研究生1068人,其中博、碩士研究生5000余人。校園占地4800余畝,另有科教基地1178畝,教學林場4.59萬畝。校園環境優美,鳥語花香,先后榮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稱號。
【學校辦學水平居全國省屬農林院校前列】學校現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覆蓋23個領域)。設有國家和部省級創新平臺103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2個,并與安溪鐵觀音集團合作共建“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科研平臺數量居全國農林院校前列。
【學校綜合實力居福建高校前列】學校現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農業部重點學科、7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9個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2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和3個省級優勢學科平臺。在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1個學科進入全國前5名,4個學科進入全國前10名,8個學科進入全國前20名,均占福建省屬高校50%左右,排名第一。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PLANT& ANIMAL SCIENCES)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行列。在全球率先破譯小菜蛾基因組、菠蘿基因組、香莢蘭基因組,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權威期刊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32項,居福建省高校第2位,其中包括糖料界迄今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學校師資水平居福建省高校前列】學校現有教職工2700多人,專任教師1600多人,其中兩院院士10人(含雙聘院士9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入選者8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6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先后有15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首批地方高校“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創新團隊2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居福建高校前列】學校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開辦“創新實驗班”,每年選拔220名左右學生,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涵蓋8個本科專業,積極探索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高等農林人才培養體系;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和各類學科競賽,全國“挑戰杯”成績連續11年均居全國高校前列,福建高校第一。
【學校社會服務水平居福建高校第一】學校建有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服務覆蓋福建省73個縣區和全國32個省市370個縣區。參加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連續14年對接并獲資助項目數居所有參會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創造了巨大的效益,其中學校發明的菌草技術推廣到101個國家;育成的甘蔗品種占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的85%;育成的麻類品種占全國的2/3并覆蓋全國種植面積1/2以上;選育了全國推廣范圍最廣的甘薯和花生新品種。
【學校開放辦學水平居福建高校前列】學校是教育部中國政府留學生獎學金接受院校,有美國、加拿大、蘇丹、泰國等六大洲30個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在校學習、研究。與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聯合舉辦本科專業教育項目已經連續招生12年;與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合作共建了全球第二所農業特色孔子學院;與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聯合培養博碩士研究生項目是全國省屬農林院校第一個項目;學校率先對臺灣開展單獨招生,同時獲準與臺灣中興大學、臺灣海洋大學等舉辦6個閩臺人才聯合培養項目,是福建省高校與臺灣“一流頂尖大學計劃”高校合作辦學的第一家。
當前,學校正全面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朝著建設更具特色更為開放更加和諧的國內一流農林的奮斗目標闊步邁進,積極打造福建農林大學“升級版”,努力為國家和新福建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