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訃 告
訃告,又叫"訃文",是一種報喪的文書。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屬或治喪委員會發出的。訃告應該在向遺體告別儀式一周之前發出,以便死者的親友及時做好必要的安排和準備,如送花圈、花籃、挽聯、挽幛、挽幅等。
訃告發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委派專人送達,可以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或電話、電報、傳真和發電子郵件等向社會發出。
2,訃告的形式有三種:一般式、公告式和新聞報道式。
(1)一般式
這是運用最廣的一種形式,它的主要內容由以下五個方面組成:
1.在第一行的中間寫"訃告"二字,也有的在訃告前冠以死者的姓名,如 "×××訃告"。字體略大于下面正文的字。
2.寫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點、終年歲數。"終年"也有的寫為"享年"。"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長輩或人們所敬重的長者。"終年"的用法較廣,不帶有感情色彩。
3.簡介死者生平或發表死者的遺囑。有沒有這一部分都可以。
4.通知吊唁、開追悼會的時間和地點。
5.署名發訃告的個人或單位的名稱,以及發訃告的時間。
范文
訃 告(一)
優秀教育工作者×××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月×日上午×時在滬逝世,享年××歲。現定于×月×日下午×時,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儀式。遵照×××先生的遺囑,喪事從簡,并謝絕禮金饋贈。謹此訃聞。
×××治喪委員會
××××年×月×日
訃 告(二)
愛妻×××,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年×月×日×時×分去世,終年××歲。遵照愛妻遺愿,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謹此訃告。
愚夫×××攜子女泣告
××××年×月×日
寫訃告要求語言準確、簡練、莊重,以體現對死者的哀悼,切忌在訃告最后畫蛇添足寫上"歡迎光臨",失去了訃告應有的嚴肅性。
(2)公告式
這種形式的訃告比一般式訃告要隆重、莊嚴得多。這種訃告往往是根據死者的職務、身份,由黨和國家或一定級別的機關、團體等作出決定發出的,它往往由公告本身及其它文件(消息)共同組成。事實上,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訃告。在內容上與一般訃告基本無異,但在具體安排上有顯著不同。這樣做是為了顯示其性質的莊嚴隆重。這類訃告的寫法如下:
A、 公布逝世的消息。內容包括:
1. 寫明"公告"的發出單位名稱及"公告"二字,這與"訃告"是不同的。 "公告"前要冠以發出單位名稱,而"訃告"前則寫的是死者的姓名。
2. 寫明死者的職務、姓名、逝世原因、時間、地點以及終年歲數。
3. 有對死者的簡單評價和哀悼之辭。
4. 署名公告時間。 以上公告雖然不是由治喪委員會發出的,但卻是訃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B、治喪委員會公告。這是訃告的核心部分,包括:
1.用粗體大字寫明"×××同志治喪委員會公告"字樣。
2.對喪事的安排及具體要求。
3.署名公告時間。
4.公布治喪委員會名單。
以上三個文件往往同時發出。
(3)新聞報道式
這種形式常作為一則消息在報紙上公布,旨在曉諭社會。內容和形式都很簡單。
例: ××同志逝世
×××××廠黨委書記××同志因病于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逝世,終年七十歲。××同志一九三三年一月參加革命工作,一九四三年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從內容上看,雖未寫明是訃告,但它分明是專為報喪而發的消息,也應是訃告中的一種形式。 以上三種形式,最常見、最通用的是第一種。
另外應注意的是,凡訃告用紙的顏色,根據中國傳統習慣不用紅色,一般用白紙,上書黑字。
2.訃貼
訃貼,也是一種報喪的文書。它的內容與訃告完全相同,但在形制上比訃告更為短小,只宜投送個人。
唁電
唁電是以電報形式對死者表示哀悼、對其親屬表示慰問的一種文體,是死者親友使用頻率較高的致哀形式。重要人物的唁電除直接發給喪家外,還要登報、廣播。
1. 唁電的類型和格式
(1)領導機關、群眾團體向喪家發的唁電。這種致哀對象多是原機關和群眾團體的重要*或者在革命和建設中曾經做出過杰出貢獻的英雄、模范、先進工作者、科學家、藝術家等等。由于發電機關或團體與逝世者不在一地,驚悉噩耗,來不及前往悼念,便以唁電形式來表示吊問。這種唁電的格式:
A. 第一行正中寫"唁電"兩個字。
B. 開頭寫收唁電單位或逝世家屬的稱呼。如果收唁電者是家屬,應在姓名后加上稱呼,如"同志"、"夫人"等。要另起一行,頂格,稱呼后加冒號。
C.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起,內容可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直抒噩耗傳來后的悲慟之情,兩三句即可;然后以沉痛的心情簡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功績及激起人們的緬懷、思念之情,表達致哀者繼承逝世者遺志的決心,并向喪家表示親切的問候、安慰;最后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寫發唁電的單位,署名下邊寫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