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杭州G20峰會舉辦時間是9月4日-5日,此次峰會的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G20的舉辦不僅能夠推動杭州經濟的發展,對于杭州人也是大有益處。
舉辦時間:9月4日-5日
放假安排:目前暫未確定
G20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于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余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G20峰會旨在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并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按照以往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二十國集團(Group20)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于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20國集團從2008年起召開*峰會。隨著20國集團的架構日漸成熟,并且為了反映新興工業國家的重要性,20國集團成員國的*于2009年宣布該組織將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1997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要求增加發展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發言權的呼聲日益增強。
1999.6德國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個工業國財長提出為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更多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經常性對話,以利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 1999.9華盛頓八國集團財長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論壇,由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和19國財長央行長組成。
1999.12德國柏林,八國集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與歐盟及亞非拉美大洋洲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共創20國集團(G20)國際經濟合作非正式論壇會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G20論壇會議)會議旨在促進工業國和新興市場國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重要問題開展建設開放性對話。
通過對話,為討論協商有關實質問題奠定廣泛基礎,尋求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并加強其框架的構建。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成員,并于2005年作為主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國將于舉辦G20*峰會。
迎接G20杭州峰會 電匠精神點“靚”絕美西湖
為迎接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杭州環西湖電力提升改造工程點“靚”西湖美景。
初夏的夜,西子湖畔游人如織,遠眺湖中三島“幽幽碧玉水中印”,湖岸夜色,流光溢彩。
2015年秋,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落戶杭州的消息傳來,一場夜以繼日的電力改造提升工程隨即在杭州環西湖區域拉開大幕。短短半年時間里,51 公里管溝、189公里電纜線路和162座開關站得到新建改造,西湖周邊配電網絡得到全面更新補強,用戶年均故障停電時間降至5分鐘以內,西湖夜色正被點 “靚”。
不眠不休的“工匠團隊”
此前,環西湖電纜最老的已經近30年未曾更換,老化嚴重,電纜管溝也年久失修,塌陷、淤泥堵塞情況較為普遍。G20峰會為改造擴容環西湖電網、徹底解決潛藏隱患提供了契機。
西湖景區人流如潮、商戶集聚,何時開始施工、如何進行施工,是擺在杭州電力工匠們面前的嚴峻課題。為此,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杭州供電公司專門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和8個現場工作小組,對接協調各參建單位,對環西湖區域各條道路實施24小時全天候施工管理。
西湖的電力改造項目需要和市政、交警、景區管理處等多家政府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又同時受到軍用光纜、水務、通信、燃氣等十余類地下管線的影響,項目推進異常困難。在西湖邊每動一寸土,都需要做足勘察調研和報備工作。為了讓政府和公司領導隨時掌握電力施工進展情況,項目組實施“兩天一匯報”制度,及時向決策層傳遞進度信息。
何寶昌是環西湖電力改造工程的一名現場施工管理員。工期緊、任務重,何寶昌把辦公室的沙發“改造”成了床,他和幾個同事靠著三張桌子和這張床在“工區指揮部”里編寫計劃、把控進度、過夜休息。為了不影響百姓生活,施工隊員只能在晚上10點到凌晨6點組織施工。天一亮就要恢復路面,圍好圍擋。連續數月的“晝伏夜出”,讓許多隊員和家人沒吃上幾頓團圓飯。
風雪無阻的“精工手術”
工程開始后不到兩個月,杭州經歷了罕見的雨雪冰凍寒潮天氣,深夜里零下10攝氏度的氣溫讓正在實施作業的頂管機罷了工。在征詢設備專家意見后,項目組決定冒雪對頂管機實施融冰處理。為了讓機器不停工,一行人在疾風大雪里倒班為頂管機取暖,換班下來的組員就坐在簡易的臨時帳篷里稍作休息,隨時替換上崗。
西湖周圍珍貴樹木林立,管線穿越情況復雜,為了確保作業精度,工程要求每一次頂管施工只能由同一名工作人員實施,確保每次頂進作業操作手法統一,頂管方向精確符合導向作業設定的路徑。而當路面開挖作業接近林木時,電力機械作業就換成了手工作業,寸寸掘進,避免破壞植物根莖。
在做頂管作業時,頂管回抽失壓后冒出的大量泥漿必須及時處理。為了保護施工點附近的道路、水域環境不受影響,施工隊員不間斷地把泥漿一桶桶抬到運泥車上,同時在頂管路徑的湖面上方設置三道水中圍擋,防止湖中冒漿大范圍擴散,確保“手術口”干凈清潔。西湖楊公堤沿線的6座古橋僅能承重15噸左右,如果滿載泥漿的運泥車軋過這些古橋,后果將不堪設想。項目部選擇將運泥車停在外圍,采取多輛小車流水運送的方式進行搬運,用“螞蟻搬家”的土方法有效解決了難題。
盡善盡美的“匠心之道”
在柳浪聞鶯公園,一座古典園林式的開關站??柳鶯智能開關站靜靜矗立,擔負著環西湖區域重要場所的供電重任。何寶昌說:“這樣的開關站,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顏值很高。實際上,它還有一顆高科技的‘心’。”
如果說電纜管溝、電纜好比是人的“血管”和“血流”,那么開關站就是“心臟”。和老舊電纜線路一樣,環西湖區域的開關站也迫切需要換代升級。柳鶯開關站建于1998年,杭州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室的工匠們在對它進行“全面診療”后,決定利用開閉所絕緣綜合治理以及遙信遙感等智能檢測手段,結合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門禁系統等技術措施,實現開閉所智能化、全絕緣化改造。改造后,柳鶯站實現了配電自動化“全三遙”,實施了精品標準化改造,實現動態環境監控和視頻監控。
目前,環西湖區域已有64座和柳鶯智能開關站一樣先進的10千伏開關站。它們全部具備智能自愈功能,即自動查看設備健康狀態,一旦發現缺陷,可快速隔離故障,自動恢復非故障區域供電,并能感知設備運行情況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發現設備隱患,避免故障發生。
這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用品質丈量、書寫“電力工匠 精工之道”的故事。5月,保?山南的燈映襯西湖北岸的水,為期半年的環西湖區域電力提升改造工程圓滿收官。在經歷了一次次黑夜中、雨雪里的精雕細琢后,環西湖沿線迎來了久違的用電品質新提升,呈現給世人一個精致亮麗的絕美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