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一起靜心審視存在的真實德育現狀:從全市中小學生分布來看,農村學生占絕大部分,學生參差不齊,激文化素質不高,特定的生長環境決定了學生陋習較多,不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轉變較難,使德育開展艱難:
因受到生活和學習的挫折,某校有一位僅十幾歲的八級學生揚言想跳樓自殺……
某校一位七級女生,因不滿同學的指責,竟發瘋似的踢打同學和抓扯自己的頭發……
上學路上經常有一些學生,甚至是女生,說起話來,滿嘴污言穢語,旁若無人……
有些同學因迷戀上網,沉迷游戲,竟幾天幾夜未回家……
我們的孩子們在學校里知道不能亂扔亂吐,可校園外,一部分學生卻視若無人、隨手丟棄……
再看看前不久,“瘦肉精”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事關人民生命的食品安全事件卻頻頻出現。
社會生活中消極腐敗現象;商品生產中的假、冒、偽、劣現象;經濟生活中的坑、蒙、拐、騙現象;文化生活中的黃、毒、賭泛濫成災;互聯網上的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網絡游戲,嚴重沖擊著我們中小學生的心靈。相當多同學厭學逃學,好吃懶“學”。椐統計中國差生萬(品質差居多),每個學生就有一個差生,相當于一個法國、個瑞士、個盧森堡的人口,且青少犯罪率呈上升趨勢。
“這些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溫總理)
溫總理說,相較于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文化建設仍然是一條短腿。
看到這里,反思我們學校的德育工作,令人不解的是,學校里,孩子們不是沒上過思想品德課,也不是不知道那么多的大道理,但還是不斷有問題發生。我想學校的德育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標語口號式的說教上,蜻蜓點水式的宣講上,囫圇吞棗式的灌輸上,著眼點過高,常常忽視了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細節相融合,造成了學生知行脫節,道德認識不能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學生在遭遇復雜道德生活時難以適從,無能為力。使學生具有了“多重人格”,表現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要解決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犯罪增多的問題.一方面加強法制建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但是法律屬于事后約束,被動約束,屬于國家強制約束,是“馬后炮”有局限,再說對中小學生也是“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未成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尋求事前約束,內省約束等,這些從不同側面呼喚提高中小學德育的實效性。
在文化多元化、價值取向多元化、社會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小學德育面臨著時代的挑戰,德育成為困擾教育的難點之一,對學生進行有效、有魅力的教育,成為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期盼。但是面對時代背景的巨大變化,我們的德育工作實施要求和考核標準是“軟性”的、“虛飄”的,認為抓智育是硬任務,德育是軟任務;出現了重智輕德、以智代德現象(現在有補語、數、外,有興趣小組等,但全國沒有一個補道德品質的)。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最終很難落實,反映出來的是“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奇怪現象;教師講得多,學生接受的少;一旦離開老師,學生就喪失自律能力,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常常出現 “左耳進右耳出”、“今天說了明天又忘記”的現象。學校德育在適應社會發展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固有的德育模式已露弊端,學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結果卻是德育“高耗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