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預習復習的習慣
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激活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預習復習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學生通過對文本知識的預習和對所學知識的復習產生一定的疑惑,進而思考,以解疑惑。由此可見,預習復習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英語學習過程之中,為他們學習的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和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一、 預習、復習的作用。
1、預習:學生通過預習,熟悉教學內容,并且大致找出預習內容中的難易點。當老師講解時,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聽講。這樣,學生能很快地理解教學內容,縮短老師的講解時間,減輕師生的課堂負擔,為豐富教學內容奠定基礎,提高教學效率。
但要注意得是:熟悉課本,預習要有層次性和差異性;
巧用網絡,預習要有時代氣息;
抓住熱點,預習要體現綜合性。
2、復習:學習了新的內容后,如果學生能自覺地復習。從記憶規律方面來說,能增強記憶效果,訓練記憶能力。從知識鞏固來說,學生及時地復習能使知識在頭腦中得以強化吸收,利于學生對其他新知識的掌握。
二、 對學生預習、復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1、通過課堂監督學生預習情況。
英語課結束前,布置預習內容,并說明下次上課前檢查預習情況。申明:如果檢查到沒有一點預習的跡象會有一定的懲罰。最初的幾次檢查一定要言出必行,以后偶爾抽查,抓突擊,如此堅持一段時間,大部分學生會在下課后開始預習下一次要上的內容了。
2、以課后作業與輔導為載體逐漸養成學生復習的習慣。
每上完一堂課,都得要求學生及時地將所學內容進行復習,這樣學生對剛學的知識印象才會深刻。我教了兩個平行班,其中一個班要求上英語的那天必須把當天所學的內容認讀幾遍或背些詞匯。另一個班則沒有這樣要求。同樣的教學內容,要求復習的班能很快吸收,學習的興趣更濃,感受成功的喜悅更明顯;而沒有要求復習的班級對新知識的接收能力很弱,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強,課堂紀律與效率都不如有復習的班。這說明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復習的重要性。所以,不管以小組長領著組員復習的形式、優差生結對子互助復習的形式,還是由老師親自督促學生復習的形式,都得堅持學生在校把當天所學的內容復習至少一遍。如果有負責的家長,可以讓學生回家復習。但農村的學生家長幾乎不顧孩子的學習的,更不會在家輔導孩子學習。因此,老師們就得多花點精力輔導學生在校完成復習。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老師較辛苦,待學生養成一定習慣有一定自覺性后,可以讓學生管理學生,老師抽查就可以了。
此外,老師在新課前也要適當復習上堂課內容,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利于學生養成預習、復習的習慣。
3、指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標。
有了預習、復習的內容,如果沒有目標,則顯得盲從。學生如果制定了自己的近期目標,這樣他們有目的地學習能調動學生的興趣。當他們達到目標后,既增長了知識又有了成就感,這成了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所以,當學生有一定預習、復習習慣后,老師可指導不同層次學生制定各自的學習目標。更利于維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習慣的持續養成。
三、 讓“習慣”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就英語學習本身而言,是枯燥的、乏味的,光靠興趣持續不了很長時間,只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持之以恒。故,培養學生預習、復習的習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原動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培養也是如此,需要日積月累逐漸地形成。
總之,抓好預習復習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有利于學生的多向思維、發散思維、綜合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充分發揮挖掘現有教學資源,從文本出發,挖掘各種資源,精心設計預習內容,讓每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地、合作地、民主地積極學習,完成分配到的各項任務。
怎樣評價一節好的英語課
新課程下的一堂好課,應該明確地凸現在課堂教學主體一一學生的身上,主要考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
一、是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確立,是以一定的參與度做保證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得不夠,就算不上"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了,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就深度而言,學生是被動地、應付地學習,還是積極主動地探究。從這一點上講,表現上熱熱鬧鬧,實際沒有引起學生多少認知沖突的課并不是好課。
二、是學生的交流狀態。課堂上,教師是否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動的,他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他講錯,不會有人笑話;他提出問題,有人關注;他不認同教師,不會受批評;他對教材有異議,也沒有人指責。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才有可能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當他學習困難時,會得到善意的幫助;當他取得成功時,會得到真誠的祝福;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這樣的課就是好課。
三、是學生的達成狀態。一堂好課,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含量,更要有真摯的情感、體驗,這是任何時候評價一堂課必須守住的底線。檢驗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效果。在課堂上,主要考察學生有無切實掌握這些知識,并將這些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還要了解獲得知識的過程,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的跟進、共鳴、投入,每一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盡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在致力于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是否能使"優等生""吃得飽",讓"慢生"、"后進生""吃得了",真正學有所得,各得其所。新課程下的一堂好課,不是對原有課堂教學評價的否定,而是發展與超越,它更多地是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主。
談談怎樣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組織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努力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聲音控制法:聲音控制法指教師通過語調、音量、節奏和速度的變化,來引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例如,當教師從一種講話速度變到另一種速度時,已分散的注意力會重新集中起來。在講解中適當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強注意和突出重點的作用。
二、表情控制法:豐富的表情變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學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師的表情表達對學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達期待、鼓勵、探詢、疑惑等情感。教師面部表情、頭部動作、手勢及身體的移動也傳遞著豐富的信息,有助于溝通師生間的交流,調控學生的注意力。
三、停頓吸引法:適當的停頓,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可以產生明顯的刺激對比效應。喧鬧中突然出現的寂靜,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一般來說,停頓的時間以三秒左右為宜。這樣的停頓足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停頓時間不可過長,長時間停頓反而會導致學生注意力渙散。
四、目光注視法:教師的目光注視可以在學生中引起相關的心理效應,產生或親近或疏遠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學可以巧妙地運用目光注視來組織英語課堂教學。如開始上課時,教師用親切的目光注視全體同學,使學生情緒安定下來,愉快地投入學習。再如,課上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用目注視提醒學生注意聽講等。
五、情感暗示法:情感在課堂組織教學中,發揮著動力的作用。如果學生對老師、對課堂缺乏情感,就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因此,我們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和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并在成功中產生新的學習動機。
六、姓名舉例法:在英語單詞或課文教學中,教師常常運用人物名字作主語進行造句或創設情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單詞或課文的理解。如果發現有的同學走神、做小動作、低頭看其它書籍等,教師可以抓
住時機,運用這位學生的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名字作主語造句或創設情境。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增加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真可謂妙趣橫生、一箭雙雕。
七、短暫休息法:連續的操練之后,部分學生可能出現精神疲勞、注意力分散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的提醒或警示對學生注意力的長久保持已無濟于事。這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或唱一首英文歌曲,讓學生放松片刻。這樣,不但消除學生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增加師生間的感情。
八、手勢示意法:在英語課上,有的學生自控能力差,會交頭接耳。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用雙手向他們做出一個暫停的動作或將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靜的表示,以示意這部分學生保持安靜或終止違紀行為。
九、媒體變換法:在課堂教學中,單一的教學媒體容易引起學生疲的記憶、理解和應用,促進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十、活動變換法:變換課堂活動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活動方式包括師生交流的方式、學生活動的方式和教學評價的方式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變換一下課堂活動方式。例如,由教師講變為學生講,由機械操練變為交際操練,由集體聽課變為小組討論,等等。這些變化都會給學生以新鮮的刺激,強化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參與的興趣,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目的。
十一、設疑吸引法:巧妙的設疑是課堂組織教學中的一種藝術方法。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設計一些疑問,讓學生回答,以促進學生注意力的轉移。在學生學習情緒低落時,利用疑問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它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充實教學內容的作用。但設疑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注重提問的思考價值,無目的的設疑會破壞教學設計的目標,影響學生思維
十二、競賽刺激法:在學生學習情緒不佳、疲勞或學習積極性不高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開展一些小型教學競賽活動,如采取集體競賽、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使學生跳出不良的學生狀態,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課堂教學的“三聲”“六度”“三實”
我認為,教師主要應具備三種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科學評價學生的能力。這三種能力都會集中表現在課堂教學中。今天,我們教師應該怎樣上課?應該怎樣使教師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發揮出來?應該怎樣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下面,我從教學管理的角度,談談我的認識,供教育管理者評價教師課堂教學工作時參考。
一、課堂教學要有“三聲”
課堂是教師工作、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怎樣構建高效課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是每一名教師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有一次,我問一位很優秀的教師:“你上課成功的最大秘訣是什么?”那位教師告訴我:“課堂教學中,當我的心與學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學肯定成功!”這位教師的話對我們很有啟發,課堂教學的效率,實際上就表現在教師“用心”教和學生“用心”學上。師生之心相融,才能實實在在地獲得教學的成功。
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做到師生心心相融呢?我提倡,課堂教學要有“三聲”:
1、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嚴肅有余,活潑不夠。課堂“火藥”味太濃。課堂上教師老繃著臉,想用嚴厲來鎮住學生。有時課堂上會出現斥責聲、挖苦聲,甚至出現哭聲(不是感動)。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會停滯或低效。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我們要懂得,師生之笑能舒緩緊張情緒,激發師生教學的積極心態,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樹立歡樂課堂的觀念,使課堂有教學內容引發的笑聲;有教學情境設置引發的笑聲;有教師幽默語言引發的笑聲;有學生機敏語言動作引發的笑聲。。。。。。有笑聲的課堂,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學習參與度更大。我認為,每一節課,教師至少要讓學生笑一次。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
2、課堂教學中要有“贊美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習慣于做“糾錯”的工作(這也是必要的),教學中經常出現“批評聲”、“嘆息聲”,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無聲”。其實,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如果沒有錯,那就不需要教學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那種一味批評糾錯的方式,用激勵贊揚之聲來促使師生進入教學的積極興奮狀態。課堂教學中要有“贊美聲”,教學中要有師生對教學內容的贊美;要有教師對學生學習進步和取得成績的贊美;要有學生對教師精湛教學技藝的贊美;要有學生對學生學習創新的贊美。。。。。。這些“贊美”,催發師生學習進取精神,激活師生沉淀的潛力,提高師生的美感品位。這樣教學,使教學的內涵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為融洽,必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比較注重教學任務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學沒有特點,少有亮點。有的教師只強調學生的機械記憶(對某些知識是必需的),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枯燥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我們要明白,每一教學內容必有令學生“驚訝之處”。這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挖掘教學內容并巧妙設置情景。教師本身也能呈現“驚訝之舉”,這要看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素質并拿出教學絕活。“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驚奇感,要引發學生的驚訝聲。這樣的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的探索精神,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有驚訝聲的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一定很高。
課堂教學中的“三聲”,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與學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這時的教學定能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二、課堂教學要體現“六個度”
隨著我們對課堂教學認識的提高,教師們正在改變過去那種“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的做法,正在創造“適合于兒童”的教育。教學怎樣面對全體學生,怎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全面提高,已成為教育管理者評價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重要指標。有教師對我說:“現在的課越來越難教、越來越不會教了!”這是一種教學觀念還未更新的現象。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更新自我,用現代教學理念來構建高效課堂。
一節課上得好不好,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高不高,用什么來衡量呢?我提出,課堂教學要體現六個“度”。
1、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主體的參與度
教師上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以全體學生為本,這首先體現在學生主體的參與度上。第一,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廣度。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符合學生特點的、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全體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而不是只領著少數幾個“優”生圍著教師的教學“轉”。課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學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沒有被遺忘的“角落”,有沒有“差生”發言和參與教學活動。第二,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中,要看學生能不能向教師提問題,同學之間能不能爭論問題。如果一節課上下來,學生都“懂”了(經常有教師在下課前一分鐘問學生:“同學們都懂了沒有?”學生齊答:“懂了”),這要么呈現出的是教學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學沒有深度。
2、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心理的調適度
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教學中,有時會出現“教師精心準備的課,教下來效果不好”的現象。有的教師常找的原因是“學生不配合”。其實,任何一次教學的不成功,原因都應在教師自身上找。教師備課,要“備學生”,要備知識技能以外的東西。其中,怎樣對學生課堂學習進行心理調適,是教師重點備課的內容之一。課堂上,教師是否激發學生飽滿的情緒;是否引領學生形成積極緊張的心境;是否幫助學生消除心理的干擾因素等,是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當一名學生回答問題錯誤,如教師一句“就你笨!”那么這名學生這節課的學習便會就此停滯。相反,如果教師引導激勵恰當,學生心境會出現積極興奮狀態,這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效性都會增強。
3、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思維的有效度
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要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得訓練,從而產生思維共鳴。因此,教師要根據一定的學習目標,精心設計問
題,適時提出問題,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中,教師要少提“是什么”的問題(許多事物一見便知,用不著去探討它的概念);要多提“為什么”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要精提“做什么”的問題,通過學生學習實踐活動,引領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智能的積淀和學習方法的運用。這樣的思維才有效度。
4、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情感的內化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三維目標之一,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不能忽視學生情感的培植和內化。專家研究證明:學習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教學中,學生熱愛學習,對學習知識的迷戀,被教學內容所感動,為探索真知而追求。。。。。。這是學生情感內化的表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采用創設情境、啟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時機地促進學生情感的迸發和內化。沒有情感推動認知的教學、不是真情實感的教學、不能引起師生心靈共鳴的教學,
5、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語言的鮮活度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課堂教學的智能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因此,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語言表達的鮮活度,是評價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重要內容。課堂上,有的教師只注意學生答問的對、錯,而不太注意學生答問語言的流暢性和表達方式的鮮活性。這樣的教學,是 “應試”的教學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答問知識的正確性,而且要評價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性、規范性、流暢性,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語言,倡導學生發言、說話:大聲、大方,敢說、敢問、敢爭。中小學正是學生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課堂教學千萬不能忽視學生語言訓練這一重要內容。
6、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能力的形成度
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學生形成學習能力,學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學檢測的終結指標。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教師長期科學施教、求實訓練、充分落實上述五個“度”的結果。教學中,教師能夠緊扣知識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看準疑點、突出特點、展示亮點,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訓練有機地轉換成學生能持續學習的能力。要努力消除學生只能“紙上談兵”、“高分低能”、成為“考試機器”的現象。我們不排除學生考試能力的培養,如學生考試心理素質、記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要點言簡意賅表達的能力、書寫規范卷面整潔的習慣等,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應試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終生發展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終生發展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的根本目標。
課堂教學的“六度”應成為教育管理者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基本標準。
三、課堂教學要做到“三實”
課堂教學是落實教育內容、落實教育思想、落實教育目標的主陣地。既要“落實”,就不能做“虛功”。我常對校長和教師們說:“教育千萬不能搞形象工程,貽誤學生,幾乎無法挽救。”課堂教學更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做實。一次,我問一位獲競賽課一等獎的教師:“你平時都能像這樣上課嗎?”這位教師回答說:“平時教學很難做到這樣。”這位教師得回答是真實的。今天,課堂教學要堅持改革的方向,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但是,課堂教學的“實”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