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在追尋幸福的答案,苦苦不得其解,甚至覺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本來就是一趟苦旅。后來學習了張選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才對什么是幸福人生有了正確的認識。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幸福人生講座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篇一:幸福人生講座讀后感】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講座》,越發感覺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作為老師,責任之重,任務之重。
大家都知道現在在學校里都在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和作為老師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禮旭老師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戰國的領袖走進孩子的課堂,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善,不要跟別人打架,哪個孩子會聽,他的話多么的蒼白無力。作為父母和老師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做這個領袖。
在工作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家長朋友向我“告狀”,說自己的孩子這一點不好,那一點不好,幾乎就沒有好的地方。我很不理解,老話說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現在的家長朋友這是怎么了?
我們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別人,包括我們的孩子,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人。我們都在想讓孩子圓我們的夢,可孩子就得放棄自己的夢,等他們長大做了父母,也會讓他們的孩子去圓他們的夢,這樣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憐,而我們是“罪魁禍首”。
我們應該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卻不多,這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愛和鼓勵。如果是違心的,孩子是會感覺到的,這樣的褒獎不如不獎。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你要參加比賽或者演出時,不免有緊張的情緒,此時你就會在心里念叨“不緊張,不緊張”,可結果真的不緊張了嗎,不是!反而更緊張,因為你一直在暗示自己緊張。教育孩子也同樣,你整天說他的缺點,“啊,你看你這不如誰誰誰,那做的不好……'那孩子就在你整天的這些“不好”的暗示下生活,孩子心理得到的是“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就是不好”,就這樣一直不好下去,這是父母給的暗示。而相反的,咱們只看孩子的好,天天說它的優點,孩子就一直按著“好”的暗示發展,越來越好。
【篇二:《幸福人生講座》聽后感】
厚達500頁的一本書,讓我讀得津津有味,這樣的感覺已經好長時間沒有感覺到了。前幾天有同事推薦我讀一下蔡禮旭先生的幸福人生講座??《細解節弟子規》,當我拿到這本《細解節弟子規》時,我便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多少人在茫茫人海、滾滾紅塵中迷失、摸爬滾打、追求、患得患失,……許多人一直以為自己在尋找真誠地帶,在追求完美人生……以為事事完美就是幸福。驀然回首,忙、盲、茫的路途已經走了大半生,忙到看不到親人的需要,忙到自己迷失,忙到心無主載,自己不安,親人不安,身邊的人都不安……”這是蔡禮旭先生在前言中對幸福的一段解讀,讓人耳目一新。“回首來時路,原來尋找真誠時,其實自己并沒有付給這個世界多少真誠,只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真誠;追求完美時,只是要求身邊的人、事、物樣樣完美。以一顆有求的心,一直在向外攀求。卻忽略了一個事實。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該完美的是自己那顆心。”
我們很多人不就是這樣嗎?只要求別人對自己付出,而自己不能付出;我們的工作不也是這樣嗎?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是這樣:幾個人工作在一個辦公室,都應該互相體諒,互相幫助,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地方,你在家里可以我行我素,在辦公室就是一個集體,大家都應該為集體著想。
在讀該書之前我還特別上網查了一下有關蔡禮旭老師的資料,介紹得不多:蔡禮旭老師生于臺灣省,畢業于師范教育和信息專業,曾任小學教師。課馀從事兒童經典教學。在教學相長中,有感于圣賢教育為人生首要教育,遂辭去公職,遠赴澳洲凈宗學院研習傳統文化并師承儒學耆老徐醒民老師學習儒學。
讀幸福人生講座??《細解節弟子規》似乎是有人和你談心,娓娓道來,讓你心服口服,同時讓你時時反省自己:我真的事很多地方做得不夠,我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篇三:《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作文】
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我真該感謝上蒼,給了我這么一個好機緣,認識了這位朋友。為什么呢?因為她推薦我在百度搜索一個叫《幸福人生講座》的視頻。這個講座共40集,是蔡禮旭老師講授的。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常常被感動得流淚。聽完講座,我有一種深深的遺憾,那就是:我活到今天,快整整50年了,但我發現自己白活了!直恨不能從頭再來啊!但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雖然我白活了這五十年,但我不能讓我的女兒跟著白活,讓我們下一代的下一代跟著白活!于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迫使我寫下這篇觀后感,與所有的有緣人分享!
我出生的時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將要開始的時候,小學接受的是批林批孔的教育,所有的圣賢都是封建迷信;中學接受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而以后的人生就進入了一個物欲橫流的大染缸!腦海深處根本就不知道孔圣人,根本不知道《弟子規》,我們把圣人先賢的教誨都看成是批判的對象!直到今天,聽了蔡老師的講座,才如夢初醒,才知道原來我們已經失去了多少東西!做了多少錯事,走了多少彎路啊!原來,我們的人生之所以不幸福,全都是自己招來的啊,因為我們的本沒有立好!我們常常本末倒置啊!
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么?也許有人會說,一個人的命是天生的,沒得改。前幾年學了一點八字命理的皮毛,也接觸了李居明先生的餓命改運學和風水學、姓名學,知道一個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所謂命局天注定,命運自把握。于是,拼命地在這方面努力,但發現效果甚微,原來這些東西也不能從根本上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那么什么才是從根本上來改變命運,改寫自己的人生呢?李居民先生說過,改運先改心!今天聽了蔡老師的講座,更是如醍壺灌頂,那就是抓住“心”,人心決定命運,因為一個人的命運是由性格決定的!太上感應篇的第一句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在蔡老師“人生怎樣才能幸福”這節課的開頭,蔡老師就講了這么一段話:
“人生應該怎么樣才能幸福?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觀念,你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才會有正確的行為,有正確的行為才會有正確的習慣,有正確的習慣就會有正確的性格,有了正確的性格就會有好的命運。你有好的命運,人生一定會幸福。所以一個人人生幸不幸福,根源還在他的思想觀念,所以能夠讓思想觀念正確,你的人生就扎下了正確的根基”。
那么怎樣的思想觀念才是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讓我們的下下一代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擁有幸福的人生?蔡老師在這四十集的講座中講得十分透徹。諸位朋友,想讓自己的人生幸福嗎?就好好的去看看,想一想,做一做!
【篇四:幸福人生講座觀后感】
悟空問佛祖:什么是幸福?佛祖說:你穿越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麗的花,但是有個規矩:你不能走回首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于是悟空去做了。許久之后,他捧著一朵比較美麗的花回來了。佛祖問他:這就是最美麗的花了?悟空說道:當我穿梭原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多美麗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認定了它是最美麗的,而且,當我后來又看見很多美麗的花的時候,我仍然堅持著我這朵最美的信心而不搖動。所以我把最美麗的花摘回來了。這時,佛祖象征深長地說:這,就是幸福。
良多人都說,生涯平鋪直敘,沒什么幸福可言,但是我要說,幸福就在你身邊,為什么悟空能夠找到一朵最漂亮的花,是由于他有一雙可能發現美的眼睛并且可以深信他所發現的,假如你也能這樣,那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幸福。有多少人能每天凌晨起床錘煉身體,去享受一下初升太陽的暖和,當太陽漸漸照在你身上時,你會有一種新生的感覺,豈非這不是幸福嗎?醫生說過,一天三頓飯里最主要的就是早飯,現在的人們又有幾個人留神早餐的重要呢?吃好早餐你才會有一個健康的身材,健康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幸福的,每天早起床10分鐘,坐下來安寧靜靜的吃一頓早飯,那是如許幸福的事情呀。我不得不感激我的爸爸,我小的時候爸爸每天都給我做早飯,無論多早,真的要感謝他給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在大二的時候,我每天都起來跳健美操,慢慢的我說動了我的室友每天早上都和我一起去,我們保持了一年多,就在前多少天,她突然跟我說了句“謝謝”,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開心的眼淚都要溢出眼眶了,那是一種發自心坎的喜悅,我當時就想說“幸福永遠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到來。”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我覺得那是幸福的,因為沒有了高考的壓力,輕松的生活,新穎的事物,吸引了我太多的注意力,慢慢的,新鮮感過去了,我慢慢變得迷茫了,每天起早貪黑。后來,一個老師點醒了我,他說:“你知道我為什么讓你們寫《弟子規》嗎?那是因為你們連根本的做人的禮貌都沒有,中華民族的脊梁不能葬送在你們這一代身上。”我們二十歲了,我們都了解什么中國的傳統文化了?問我們《論語》我們答復的一知半解。問我們《三字經》沒有一個人能背的全,是呀,我們為了高考的成就都開始學習數學、英語,又有誰會看看這些在應試教育下顯得沒什么用途的“閑書”呢。大學了,應該給自己充充電了,于是我找到了我的目標,生活也隨之轉變,每天都會到圖書館去看書,書是良師益友呀,真不知道沒有這些書的陪同,我的大學生活會是什么樣子。記得有個朋友說過,完全沒有束縛的自在是危險的,睡覺睡到天然醒也不見得就是幸福。生活有了目標你才會有新的動力,人不是只為了吃飯而活著。
蔡禮旭老師提到了分數教育問題。我也想說說我的見地,在中國,家長和老師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你給我好好寫作業”,家長和老師告知孩子當真寫作業是對的,可是為什么加上“給我”兩個字呢?難道孩子學習的基本起因是為了老師和家長嗎?我們一直在灌注孩子一個很不好的概念。其實,孩子是很容易受到語言影響的,記得在我小時候爸爸常常說:“我家的孩子特殊聽話,從來不打架”慢慢的我就會在打架前想到爸爸的話,就不會去打架了。由此可見語言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古語有云“三人成虎”,意思是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流言當成事實。謊言尚且能成真,何況是實在的事情呢。教育孩子要趁早,不要等毛病呈現了再去補救,那樣只是治本不治標。父母是孩子終生的模范,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模擬著大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是父母不折不扣地復制品,每時每刻復制著父母的形象,孩子也是父母的影子,隨時隨刻都會把父母的形象、品德、習慣倒影下來。可能在平時大家在不經意間,都不太注意自己的一些小的言行和舉措,以為那都是芝麻在點事不值得一提,如果當有一天在孩子身上發現了這些不良的言行時,我想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嚴格的批評孩子,說孩子不學好。可是大人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毛病都是從何而來。我們一直以來總讓孩子來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正所謂言教重于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教為“上所施,下所效”、育為“養子使作善也”,人生第一大事就是把孩子教育好。記得有一次我和室友鬧抵觸,我給爸爸打電話說了整件事情,并始終強調不是我的錯。可是爸爸卻說,你有錯,你的錯是你不夠容納,一個人有一顆廣大的包容心,才干減少矛盾的發生。這句話就如當頭棒喝,我登時清楚,如果不是自己警惕眼,這矛盾是不會產生的,于是我和朋友報歉并表出我和好的誠意,直到現在我們都是很好的朋友。由此可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應該讓家長們視為警句。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僅是對當代人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傳承,一個好的精力我們要把他傳承下來。家長學會了就應該教導孩子,把這種好的精神代代相傳下去。
記得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個公益廣告,一盞燈亮起來,黑暗中有了一絲光明,千千萬萬盞燈在黑夜中亮起來,就猶如白天。其實善良是可以傳遞的,好的操行也是可以傳遞的。一個人的善行可以照亮更多的人,如果每個人都能點亮身邊的一個人,我相信未幾的未來,世界上會有更多仁慈的人,和平也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