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看電影,當銀幕上出現一群野山羊被一只狼追得疲于奔命的鏡頭時,我便有一種困惑:成年野山羊體重達六七十公斤,而最大的狼也不過20多公斤,雖說狼有尖利的犬牙,可野山羊頭頂也有堅硬的羊角,且野山羊數量眾多,幾十頭雄壯的野山羊難道還對付不了一只體型相對瘦小的狼嗎?我想,假如野山羊們團結起來,亮出頭頂長長的犄角圍攻這只狼的話,狼肯定會被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我希望銀幕上能出現羊打狼這樣讓人歡欣鼓舞的鏡頭,遺憾的是,這樣精彩的鏡頭始終未能出現,結局與我期待的剛好相反,惡狼追上并撲倒了一只野山羊,傳來羊被宰割時凄涼、無助、絕望的咩叫。
我問大人:羊在體力和數量都占上風的情況下為啥不反抗?
有的說:狼天生就是吃羊的,羊天生就是被狼吃的,這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
有的說:羊天生膽小,一看到狼的影子就渾身哆嗦,一聞到狼的氣味就嚇破了膽。
有的說:羊沒有團結這個概念,在天敵面前永遠是一盤散沙。
有的說:遭遇狼,每一只羊都這么想,只要我比別的羊逃得快,我就不會被狼吃掉,把最弱的留給敵人,自己就可以幸免于難,所以就不顧一切地撒腿奔逃。
……
我不知道哪種答案更接近真理,可我從此就抱有一種幻想,要真有一只敢于與狼搏斗的羊就好了,讓十惡不赦的狼也嘗嘗羊角的厲害,豈不快哉。兒時的這一幻想,竟然一直縈繞在我心頭,揮之不去,伴隨我人到老年,F在回想起來,我之所以特別渴望出現敢于扶危幫困的“英雄羊”,跟我兒時的經歷有密切關系。我自小身體羸弱,瘦得像根豆芽菜,時常遭到同伴的欺負,在那些淘氣而強健的男孩面前,經常扮演挨打挨罵的可憐角色。最要命的是,我不僅身體差,性格也弱,遭到欺負后,惟一的應對辦法就是哭泣逃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我是可憐的羊,他們是兇悍的狼。當然,我是頭有思想的羊,我無數次想象如何一掌把欺負我的小流氓劈翻在地,如何幾拳過去把壓迫我的小混混打得跪在地上求饒。遺憾的是,我的英雄行為都停留在想象階段,一旦遇到挑釁,我又像只羊一樣只恨自己逃不快。及至青春期,萌生了要做個真正男子漢的想法,便刻意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同伴遭到欺負,我第一個沖上去救援,路遇小偷行竊,我挺身而出去制止……結果卻是悲劇性的:我去幫同伴打架,對方反而把打擊重點轉移到我身上,把我打得鼻青臉腫;制止行竊的小偷,也不知怎么搞的,失主不見了,小偷卻扭住我反污我是小偷,進了警局連警察都把懷疑的目光投向我,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只有暗自垂淚,流的是懦夫淚;只能白日做夢,做的是英雄夢。
忽發奇想,世界上要是有這樣一只羊就好了,一半羊的基因,一半狼的基因,血管里流的是羊血,卻又從小受狼文化的熏陶,精神世界有狼的影子,既有羊的溫順品性,又有狼的強悍氣質,似羊非羊,似狼非狼,半羊半狼,概而言之,就是英雄羊。
世界上有這樣的羊嗎?再換個思路想,怎么才能培育出新品種英雄羊呢?我這個人其他本事沒有,最大的特長就是胡思亂想。忽然就想到,假如有這么一只羊,從小喝狼奶長大,會不會造就一只與眾不同的英雄羊呢?民間有一種說法,吃誰的奶,長得就會像誰。這句話當然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任何羊,即使喝一輩子狼奶,也不可能長成一只狼的。羊還是羊,外貌是不可改變的。但我一向以為,對哺乳動物而言,哺乳既是生命的交流,也是文化的浸潤,奶不僅僅是維系生命的食糧,也是精神成長的營養,是血脈傳承的一種延續,是品格的灌輸,是品質的融入。雖然不可能吃誰的奶就長得像誰,但從小吃狼奶長大,一定在意志和行為上與普通羊迥然不同。
我相信,吃了狼奶,對這只特殊的羊來說,其實就是精神層面的基因移植;蛟S通過這樣的基因移植,我們真的能塑造一只英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