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四講》讀后感
通過課下閱讀《美學四講》這本書籍,我對“美”以及藝術與美學之間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了解。
這本書分為四部分,分別從“美學的對象與范圍”、“談美”、“美感談”和“藝術雜談”這四方面探索了美學領域的諸多復雜命題。這里既有對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觀點的評析,又有作者自己的一家之見。
在《美學四講》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澤厚先生對美和美感的見解。中國傳統把一切能作為欣賞對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澤厚認為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價值的審美對象,那么美總會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認為美必須具有感性形式,從而訴諸人的感性。這就談到了審美對象問題。李澤厚把它解釋為:人的主觀情感、意識與對象結合起來,達到主客觀在‘意識形態’的統一,才能產生美。李澤厚認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實踐。所謂“自然的人化”是物質化,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美的本質是“人類和個體通過長期實踐所自己建立起來的客觀力量和活動!薄懊朗钦媾c善的統一,也就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焙弦幝尚允巧鐣赖姆矫妫鴱目陀^對象說,合目的性則是自然美的方面。他從社會美到自然美進一步說明了人類總體的社會歷史實踐創造了美。
李澤厚認為美感問題屬于心理科學范圍,是審美心理學所專門研究的課題。西方美學家認為美是美感所創造出來的,而這個過程有一個中介,就是主觀的審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從審美心理研究。美感首先是悅耳悅目,這里耳目不只是認知而是享受,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悅。其次是悅心悅意,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悅志悅神,它是道德基礎上達到某種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還是整個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爾認為與崇高有關,是一種崇高感,而在中國則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李澤厚在《美學四講》中所講的美學是哲學美學,是美的哲學。美屬于哲學范疇,研究的是美的本質問題,而美感則屬于心理學范疇,研究的是審美心理的問題。但是它們都可以從哲學的高度,從人類學本體論出發,用“自然的人化”觀念來探討,于是,歸根到底關于美與美感到底是什么的問題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來解釋。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與美感的出發點,又是美與美感的歸宿。
這本書的內容理解起來有點兒偏理論,在今后繼續學習美學課程中,我要將設計和美學理論聯系起來,從而更深入地體驗美學的所在意義。